李连达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lianda 座右铭:胸怀坦荡,刚直不阿,直言相谏,无所畏惧。

博文

治疗H7N9禽流感哪个中药好 精选

已有 8792 次阅读 2013-4-16 08: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中药, 治疗, 禽流感, H7N9

治疗H7N9禽流感哪个中药好

李连达李贻奎

近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各省市中医局、疾病防控中心、一些学术团体和中医药专家提出一些中药,推荐应用。哪个中药最好?如何选用?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供参考。

一、辨证论治,合理用药,效果最好。

中医中药治病,强调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因“病”而异,因“证”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例如同是流感患者,以高烧为主证和以呼吸衰竭为主证者,用药不同;年老体弱、孕妇儿童与年轻体壮者用药不同;发病的早期、中期、晚期及康复期用药不同。因此,辨证论治、合理选方用药,疗效最好。必须由合法合格的医生掌握,不可自己盲目用药,更不可轻信江湖骗子道听途说的“仙丹妙药”,切不可乱投医、乱用药。

二、如何选方用药

       过去治疗SARS及流感HINI有效的中药,现在均可用于H7N9禽流感患者,与近期各地推荐的中药有相同的治疗作用,但应在医生掌握下合理选用,患者不可自行选用。

中医药治疗感染性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及各种流感)总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通过“扶正”达到“祛邪”的目的。“扶正”就是全面提高人体综合抗病能力,进而达到“祛邪”消灭病原体,清除致病因素,治病救人的作用。“扶正祛邪”是对人体及病原体两方面的作用。有些中药“祛邪”抗病毒作用并不明显,而以“扶正”为主,在提高人体综合抗病能力的同时,抑制异常的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减轻病理生理变化,缓解症状,促进康复。这些中药用现代评价标准判断,常被认为无效。

而达菲、帕拉米韦等西药,是直接作用于病原体,抑制病毒。对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机能状态、调节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改善病理生理变化,及缓解主要症状等,并无直接作用。只有“祛邪”作用一方面作用,没有“扶正”两方面作用,对人体的抗病能力和机能状态并无直接作用。

因此,对于重症患者,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合用,可以充分发挥两方面作用,既可抑制病毒,又可提高人体综合抗病能力,调节机能状态,缓解症状,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促进康复。

三、关于预防用药:

西药疫苗是通过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达到长期预防传染病之目的,可用于广大健康人群,特别是易感人群及高危人群,但不可用于治疗。

中药“预防”,不是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预防”作用较弱、较短。不能长期保护达到几月、几年之久。不宜长期大量用药以防不良反应,也不宜在广大健康人群中广泛应用,或在易感人群、高危人群中广泛应用,长期应用。只适用于和病人或病原动物有密切接触,且有可能已受感染,处于潜伏期、前驱期者。实际上是“预防性治疗”,即在发病之前(或早期),提前治疗,与疫苗之“预防”不同,作用机制及效果不同,使用对象也不全相同。因此,不主张盲目、大量、长期广泛的应用中药“预防”流感。

哪种中药可用于“预防性治疗”?凡是治疗SARS、流感(H1NIH7N9)有效的中药,均可选用,但必须有经验的医生选用,不可由非医药工作者自主选用。                                 四、尽最大努力,降低病死率

根据1513时统计61例患者死亡13例分析,有两大特点:    

第一,年老体弱者,死亡率高,13例死者中60岁以上老年者7例(占53%)。

第二,特效治疗过晚,疗效不佳,有的发病已3-4天,甚至5-6天,才接受特效治疗,已失去最佳治疗时机,死亡率高。

建议:

1、尽最大努力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特效治疗),早转诊。不要等出现高烧、呼吸困难,甚至等到化验出结果后才给特效治疗,才转院。延误治疗时机后果严重。时间就是生命!!!

2、疑似病例,尽快给予抗病毒药,不要等确诊后再给药,要分秒必争抢时间。  

3、年老体弱,孕产妇,患普通感冒有体温升高者,即应给予抗病毒药,不要等确诊以后再用药,宁可早期误用(有益无害),不要晚期才用,坐失良机。




H7N9禽流感来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5370-680570.html

上一篇:致许培扬教授
下一篇:看猴比看医生贵
收藏 IP: 182.93.4.*| 热度|

15 许培扬 蔣勁松 喻海良 吉宗祥 孔梅 田云川 郑小康 唐常杰 李天成 杨渺 邢东义 孙平 张焱 蔡小宁 aliala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9: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