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虽多,其治一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li2233 公共政策、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博文

美国大学给新入教职的博士100万美元研究经费?没有的事儿! 精选

已有 38337 次阅读 2015-4-21 02:54 |个人分类:科学政策|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 美国, 种子基金

汪晓军博主昨天一篇博文被置顶,迄今已经获得了125个推荐,一万两千多个点击,可见热度之高。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如何让新入职的博士或博士后渡过生活与工作难关》, 网址为http://blog.sciencenet.cn/blog-732399-883769.html。 这是青椒们最关注的话题,没有之一。

 

汪晓军开出的方子,是给每个入职的青年人100万元的经费支助,其中还可以拿出来15万做生活补贴。这个主意实在是高,作为青年人来说,一下子又娶媳妇又过年,没有不支持的理由。

 

有人留言说,这个主意好是好,但是不现实啊。不过,认真读博文的话,就知道汪晓军老师为了支持自己的这个主意,特意拿了美国的实践作为例证,以说明人家美国人就是这么做的,咱们这么做也是应该的。

 

可惜,汪晓军老师举的这个美国的例子是道听途说,而且还不是真的。他博文中写道:“最近与一位在美国大学做过几年大学考核期教师的企业高管聊天,他就讲,美国给刚毕业的博士或博士后进入大学的教职或研究人员,往往一次性支付一百万美元左右的科研启动资金,然后要求在3-5年内作出一定的成绩,有好的研究成果,可转正为正式的教职或研究人员,没有好的研究成果,或新入职的博士或博士后发现自己对科研根本没有习趣,那就只好离开,另外寻找更适合自己的位置。

 

不知道这个“在美国大学做过几年考核期教师”的高管是在哪个大学做的,也不知道考核期教师指的是什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个说法肯定不能涵盖全美国;可以进一步肯定的是,在美国,绝大多数高校没有这个做法。我有99%以上的把握相信,如果这个高管所说为真的话,那么有这个制度的学校应该不会超过10所。

 

汪晓军老师转述的这个高管的话,所指的100万美元,在美国很多大学,叫做seed grant,也就是种子钱,是给青椒或者新入职的老师的启动经费,用来开展初步研究以便今后去外面(国家,企业,私人基金等)争取项目。

 

这个钱可能大多数美国大学都有,但是达到100万美元的强度确实闻所未闻的。我上网查了一下各个大学的额度,卡耐基梅隆大学可以给到5万,斯坦福大学是2万8千,亚利桑那大学是1万,俄勒冈大学还不到1万。

 

我觉得这些数字跟100万相比,差得太远了,又觉得是不是自己太孤陋寡闻了,就搜了一下哈佛大学,果不其然,人家哈佛出手就是厉害。找到一条哈佛干细胞研究所的seed grant消息:

“In 2013, the HSCI awarded nine seed grants to scientists within the local research community working in many different areas of stem cell biology. The grants provided more than $1.6 million in critical, early-stage funding for stem cell research and were awarded to investigators at five Harvard-affiliated institutions.”

 

看见那个1.6million了吧。令人振奋。不过,第一句话说了,这些钱给了9个小组,这么一分,平均每个研究项目也不到20万。

 

这里还要强调一下,就算是这个距离100万美元甚远的支持强度,也不是每个新入教职的老师都自动获得的。你需要申请,而且需要跟别的申请者竞争,才能获得。

 

这些年,生物领域是比较烧钱的。美国NIH的R01项目,应该是生物行当的大学老师比较向往的,被很多人视为拿tenure的敲门砖。这个项目的中标率不到30%,最低的时候都要低于20%了。其资助强度算下来,好像平均也不到100万美元。

 

综上所述,所谓美国给每个新入职的教师100万美元的研究经费的说法,是没有的事儿!这种好事儿,只是传说而已。

 

我个人很不赞成以讹传讹,就算你用这个虚假的消息来证明一个伟大的建议,也还是不可取。我这个人不讨喜,在科学网上好多次给人家提出过类似的问题,得到过的最多的回答,大意是“你说的固然对,但这点问题不影响我文章的结论”,弄得我感觉搞错了的是我自己。

 

不过,我觉得汪晓军老师是个认真的人,所以才写了这篇博文。

 

补充:马臻老师正确地指出,人家的100万美元是startup,而不是seed money。细想想,还真有可能。或许我理解有偏差。不过,我理解的startup,是应聘的时候讨价还价的结果,而不是入职后学校给的。换句话说,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入职者很厉害,自然可以得到很高的startup,否则也有可能一分钱没有。马臻老师听说过有100万美元的,这说明汪晓军老师引用的那位高管的话,也不全是空穴来风。可能名校牛人的startup有100万或者更多,但多数人还是没戏。

 

2015.4.21再补充:既然大家都说汪晓军老师的意思,就是100万美元是startup money那么,我就又花了一点时间google了一些讨论startup的网页。我的发现是,就算是讨论生物科学口的startup package,也没有看到人人拿100万美元的说法。相反我看到的多是讨论如何跟系里讨价还价的策略,所用的例子,几乎都是小额的。网页上说,那些仪器的钱,很多不是算在startup package的,而是系里买了公用。当然这不是说,就没有人拿到过100万美元。事实上,拿到100多万的牛人还是颇有一些的,但平均下来肯定不到,这还是烧钱的生物口的。一般的学科没有那么多钱。我的看法是,如果排除养人(博士后/学生)和仪器设备的钱,其实startup package没有多少,各个学科的差别也不是那么大,就是个夏天的工资和一些差旅费等可以报销的花费。这和汪晓军老师建议的国内一年给100万研究经费,从中拿出15万发补贴的做法,是很不相同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1485-883986.html

上一篇:就爱因斯坦老师的那封信正式请教一下刘全慧老师
下一篇:校庆日断想
收藏 IP: 146.187.0.*| 热度|

38 姬扬 武夷山 吕喆 刘全慧 陈安 蒋百川 陈冬生 曾泳春 刘晓军 文克玲 郭向云 段庆伟 李世春 李欣海 陈万浩 强涛 黄永义 苗元华 胡方云 文峰 范毅方 汪晓军 路卫华 李雷雷 张骥 刘良云 蔡小宁 吕宝亮 杜占池 王铮 wgq3867 xuexiyanjiu bridgeneer shenlu handldk qzw yunm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9: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