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技术双刃剑问题 精选

已有 7834 次阅读 2018-4-20 09:5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关于“技术是双刃剑”的说法,我总感觉有不少问题是需要深究的,好像不是这么简单地概括一句话就能解决很多问题。首先,对于“双刃剑”的说词,就不一定很恰当。至少,中国的剑,主要是指古剑,都是双刃的。外国的剑,没有拿到眼前看过,但在看《佐罗》的电影时,感觉那里用的剑似乎也像是双刃的。而这类双刃的剑,除了用于自刎,似乎也不太会伤到自身。我总感觉,用“双刃剑”的说法,不如用“双头剑”。只是人们习惯使用了“双刃剑”,大约就只能约定俗成了。

言归正传。技术在人们生产中的使用,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前资本主义时期,技术的发展相对是缓慢的,因此,在人们利用自然资源从事生产的时候,使用技术之后,对人类其他方面利益的损害,一般看不太出来。而有些损害也未必都是技术带来的。比如,中国的西北地区,过去也是富庶之地,诸葛亮为了北伐,也收割过陇东地区的麦子。关中地区,能成为秦汉时代的都城,其环境也不会差。今天与那时相比,应该是有很大的变化了吧。一个是伐木,一个是开荒,把植被破坏得相当严重。而这两项所使用的技术,并不一定有多先进。如果说,用技术是双刃剑来解释这个地区的变迁,自然不一定很适用。

技术带来变化最大的时候,开始于资本主义工业革命。蒸汽机的使用,需要大量的煤炭。这些煤炭的燃烧,导致伦敦出来大量的烟雾。这种烟雾或者烟毒,给英国带来了环境的严重污染和呼吸道疾病。如果说这就是双刃剑的一种表现,应该是最突出的一种吧。如果说,这种技术发展带来的双刃剑效应,应该还属于某种无意识的阶段。这是在人们对自然与工程技术认识的过程中,所难以避免的一个阶段。几乎每一个新技术的问世,都有可能带来这样的效应。只是当人们发现这种双刃剑效应之后,总会有人想办法克服或者减缓其中的负面的效应。煤炭的问题发现后,人们希望找到其他的代用品,如将煤炭由成块的燃烧改成粉状,或者液化。石油带来的问题被发现后,人们就寻找污染更小的清洁能源。

所以,这类由于认识上的必然不足而带来的负面效应,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是能够得到克服或者缓解的。但是有些情况就不是这样。如大型高效率的采伐机械在非洲或者拉美热带雨林中疯狂采伐的时候,这时的人们已经懂得热带雨林对人们生活环境的重要意义。因此早就有不少人呼吁停止开采热带雨林的树木。然而,那些从采伐热带雨林得到丰厚利润的大的跨国集团,并没有因此而收手。他们的动作更疯狂了,野心更贪婪了。他们加快了采伐的进度,让热带雨林的面积大大地缩小了,给地球环境带来了无法逆转的严重后果。

这时的技术,表现的就不止是所谓双刃剑了。而是资本的疯狂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在人们对双刃剑的效应是由于认识上的不足而造成的时候,问题既不严重,也不可怕。而当人们明知道存在这样的不利效应,却毫不收手,这就不是认识上的原因了,完全是资本的本性所造成的。

资本对技术的态度是比较复杂的,当资本认为技术有昨于它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时候,它会毫不犹豫地去开发和利用技术。当它发现在一段时间内,使用某种技术并不能让它获得更多的利润时,它就会这种技术弃之不用,甚至会阻拦它进入生产领域。曾经就有这过这样的事例,当某些新技术对于资本获取剩余价值不利时,资本就会宁可使用旧技术,而对新技术置之不理。而当新技术对获取剩余价值处于有利的位置时,资本也会立刻开发和利用这种新技术。

技术本身的发展和进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般不会特别受治于资本。但也有不少例外。主要是当资本发现了新技术的潜在价值的时候,资本就会冲到一线来,采取各种手段和措施来开发和利用这些他认为有价值的技术。至于这样的技术是不是会带来负面的效应,资本是不考虑的。先把钱赚足了再说,如果出现负面的问题,那资本就不管了。这事扔给别人,谁爱管谁管。

当年塑料袋的生产成为最受欢迎的技术的时候,人们没有想到后面会出现白色污染的问题。而一旦白色污染变得相当严重的时候,资本就立刻躲得远远的,对此不仅不做任何技术上的改进,也不做任何准备消除白色污染的努力。同时生产新的塑料包装制品的技术依然层出不穷。而这些技术很少有考虑消除白色污染的方面。

更要命的是,当资本利用技术制造出这些负面结果的时候,资本的态度则往往是把这类技术以及相关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是典型的遗祸他人。这样不仅能让资本继续获得更多的利润,而且还不会让自己的本土遭到污染之害。资本是绝对不肯主动出资治理这些问题的。治理这些问题会占用大量资金,而不会让资本获得任何利润。而利润对于资本来说,才是亲命。于亲命不利的事,资本绝对不会去做。

技术的所谓双刃剑,在很多情况下,是由资本造成的。

公众号.jpg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109919.html

上一篇:蔡英文和蒋介石
下一篇:自动化环境下的劳动价值论
收藏 IP: 114.241.10.*| 热度|

3 王安良 秦逸人 闫钟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