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出身贫寒

已有 2215 次阅读 2017-10-19 09:3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古人在评价名人时,一般在他们成长过程中,以及最后取得的成就时,经常都有这样的描述:幼时家贫,或幼时失怙,即丧父,成了孤儿。北宋范仲淹就是这样。两岁时,父亲在任上故去,母亲无法生活,带着幼儿改嫁朱门。

这说明什么情况?古人很看重那些出自寒门而后来成功人士的这一经历。过去的名人当然也有出自豪门,像李世民,可是这样的经历不是普通人都能具有的。所以这种豪门子弟的成功,不足以成为人们的楷模。而寒门子弟的成长,就有了较大的模仿可能性,对于同类子弟的成长就有了榜样的意义。

民间有句俗话:富养闺女穷养儿。为什么要富养闺女,我不是太明白。听过一些解释,但都缺乏说服力,但穷养儿是绝对必要的。如果家里本来就贫寒,不用有意识地去穷养,也是穷养了。所谓穷养,就是不能让他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去满足他。即使家里有条件给他更充足的物质供应,也不能让他得到那些看上去很惹眼的物质。同时也要让他懂得家里生活的不易。即使自己家里生活能过得去,也要让他懂得这个世上总有人生活是艰难的。而且,要让他知道,在他将来成长的道路上,是不平坦的,是要经历许多坎坷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观念。

然而,现在不少为人父母的,似乎完全不懂这个道理,无论家里有钱的,还是没什么钱的,对于孩子的要求一概都尽其所有而去满足。多年前,有个朋友对我说,他要尽最大努力满足孩子的要求。他说,孩子看到别人家里有电视,有很多好玩的东西,而他的孩子却没有,他觉得特别难受,觉得对不起孩子。所以他觉得一定要努力多挣钱,满足孩子的这些需要。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想法也无可厚非。他拿这样的观点作为自己努力工作的动力,也很正常。可是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家长这样的心理状态对孩子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他是不是会认为自己的家庭不如别的那些有钱人的家庭?会不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怨言?他会不会认为将来自己如果过不上更好的生活,就应该埋怨父母没本事?他自己也不会认为,未来的生活是要靠他自己的劳动创造?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孩子是不是有更多的负面作用?

说实在话,在中国,虽然大家日子都开始好过了,但毕竟还有些相对贫穷的家庭。他们的生活虽然比起过去有了更多的改善,但毕竟还没有达到富得流油的地步。在这样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是要特别注意的。父母应该对孩子给与更多的靠自己的努力,去自力更生,创造自己未来的生活这样的教育。贫穷,既不是父母的错误,也不是孩子的不幸,这只是一个多种原因带来的一个实际情况。所以,既然窘境贫寒,在做人上依然可以昂首挺胸,做堂堂正正的人。既没有必要自卑,也没有必要偏执。当然,更应该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能力与智慧,来改变贫穷的面貌。但第一位的,就是不需要鄙视自己的家境,更不能鄙视自己的家人。

在另外一类家庭中,他们是属于有钱人的范围。在这样的家庭中,尽管有些父母是很清醒冷静的,知道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他们不会纵容孩子为所欲为,不会让孩子拥有几乎无限的钱财,他们知道要让孩子过那种不是太富裕的日子,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帮助。他们也懂得让孩子多做那些力所能及的劳动,要学会自立。这样,他们的孩子将来才会有出息。但是,还有一些这一类的家庭,他们对于自己的孩子过于溺爱,对孩子的任何要求,无论合理与否,都给予百分之百的满足。他们有一种心理,就是不能让孩子再过自己曾经过的穷日子。这样的想法极其荒谬,极其无知,除了会害了自己的孩子之外,没有任何积极的作用。

这样的父母,现在还真是不少。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他们的知识几乎是零。他们常常把孩子送到所谓私立学校,就算是对得起给孩子的教育了。而在这类学校里,学生之间的攀比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这样的攀比,几乎没有任何节制,教师也不会进行引导和教育,更不可能真正实行正常的管理。所以,从这种私立学校出来的孩子,只能是有更多恶习与毛病的富二代。这样的父母,做的是在坑害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培养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家族,再有钱,也禁不住这种富二代的折腾和挥霍。触讋说赵太后中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看现在这种富二代的家庭,恐怕最多三世,就完结了。

有钱人家庭的情况是这样,那些算不上最有钱,但也算是中等小康的人家,情况也好不到哪儿去。各种娇纵、溺爱也是层出不穷。家长的心理也是共同的:不愿意让孩子过那种苦日子。其实,说开了,过点苦日子怎么了?能怎么地?不过苦日子,怎么知道生活的不易,怎么懂得对父母和他人的感恩。不过苦日子,就会认为他生活中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样的孩子将来只能是一个极端自私、无趣、偏执、矫情,甚至可能非常残暴的人。这不是在毁掉孩子还能是在做什么?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81492.html

上一篇:制造业提升的思路
下一篇:谎言、环境、情绪
收藏 IP: 123.116.174.*| 热度|

2 徐令予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2: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