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十七章﹕硅谷之父肖克勒的故事
“咦!今年的礼品中,恐怕百分之七、八十都与电子技术有关哦!” 刘斌说。然后,三句话不离本行,对十二岁的唐勇,谈起了晶体管的历史:
“半个多世纪之前,也是一个平安夜,美国新泽西贝尔实验室的灯仍然光彩夺目。三个物理学家:威廉•肖克莱、约翰•巴丁和沃特•布拉顿,似乎忘记了这个西方国家传统的圣诞节前夜。因为他们刚完成了一个重要的实验:他们用金泊粘合在以聚苯乙烯为基底的天然晶体上形成三个电极—基极、发射极和集电极。当他们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加上一个很小的电压时,却在和集电极得到100多倍的电压增益。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半导体三极管。”
在贝尔实验室工作的姐夫张刚,也说:
“这个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被命名为晶体管(TRNSISTOR)的器件的发明,使他们赢得了195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喔!当然,更重要的是,也为人类社会开辟了一个电子时代的新纪元。”
姐夫转向旁边呆坐的我,说:“嗨!安妮,给我们谈谈硅谷的见闻吧!你肯定知道刘斌刚才说的威廉•肖克莱,他可是硅谷的创始人哦……”
威廉•肖克莱,我当然知道,那是硅谷人耳熟能详的故事。他原来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硅谷科技的繁荣应该归功于他。萨沙对他非常崇拜,也因为萨沙的教授曾经和威廉•肖克莱在一起工作过。我经常听到萨沙从他的指导教授那儿贩卖来的有关肖克勒的逸闻趣事,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于是,我今天便把他的故事贩卖给东部的家人朋友们听。
威廉·肖克莱(William Shockley,1910年-1989)是一位英国伦敦出生的美国物理学家。在MIT获物理博士学位后不久,到了贝尔实验室,负责新一代电子管的研制。1956年,肖克莱等三人因发明“晶体管”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离斯坦福校园4英里左右的山景城的一条街附近,有一个热闹的购物中心。其中的一个家具店(391 San Antonio Road,Mountain View),便是五十几年前肖克莱建立他的半导体实验室的旧址。如今,忙忙碌碌的硅谷人在这儿购物、用餐、散步、聊天,很少有人注意到家具店旁边的一条小过道上,竖着一块不起眼的牌子,上面写着硅谷的这段早期历史:“1956年,威廉·肖克莱博士在此创建了硅谷的第一个半导体器件研制公司,在此工作过的人员,之后又创建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发明了第一个实用的集成电路……”
这段文字中一笔带过的“在此工作过的人员”,实际上却是暗指肖克莱在硅谷的这段失败创业史。
那是在1955年,肖克莱离开了贝尔实验室,回到了他度过了青少年时期的加州西海岸的圣塔克拉拉。其原因之一是他不满意贝尔实验室拿他的发明赚钱,并且做出来的晶体管质量不好,性能不稳定。心想,还不如自己开发产品打进市场,才能赚更多的钱,成为百万富翁。
当时的肖克莱虽然已经人到中年,却仍然雄心勃勃、咄咄逼人,他建立了肖克莱实验室股份有限公司。招揽到不少人才,其中的‘八大金刚’特别突出,都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自于通用电气、福特等大公司,以及加州理工、剑桥、斯坦福等名校。个个都是才华横溢的不凡之辈。可是,肖克莱却不是一个优秀的管理人才,他唯我独尊,傲慢自大,对市场经营一窍不通,却又专横武断。公司的产品计划一个接一个失败。到了1957年,八大金刚中有人提议研究集成电路,用扩散方法将数个硅晶体管的电路放在一个晶体管大小的位置上。但是,刚愎自负的肖克莱拒绝了他们的建议。
八个人实在耐不住了,商量举旗策反,几乎同时向肖克莱递上辞职书。这个举动大大地伤了肖克莱的自尊心,使他大发雷霆,把八大金刚贬为‘八个叛徒’,据说从此后便与八人反目为仇,再也没有和这当初的八个得意门徒说过话!不过后来,他也不得不承认,并改口称他们为‘八个天才的叛徒’。
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离开了肖克莱的‘八个叛徒’,倒像是鱼儿游向大海,鸟儿飞出了牢笼。他们共同创建了有名的仙童半导体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在八个‘仙童’的努力下,‘仙童半导体’一度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生产企业,为硅谷的成长,有不可磨灭的功劳。正如乔布斯所说,仙童半导体公司就像一株成熟了的蒲公英,风一吹,创业精神的种子就飞扬到各处。
后来,八仙童之首诺伊斯,与另一个仙童摩尔,于1968年合作创建了著名的英特尔。诺伊斯还与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I)的工程师基尔比(J.kilby),共同被誉为集成电路的发明人。
因此,后人评价被称为‘硅谷之父’的肖克莱时,往往是褒贬不一、毁誉参半。硅谷有几个曾经为肖克莱工作过的老工人。在他们的印象中,肖克利还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板,他喜欢玩点儿小魔术,关心工作时暴露在砷下的工人们的安全性问题。每逢星期一,他都让他的秘书,取得工人的指甲,以便进行有关砷含量的医疗分析。
后来,肖克莱终止企业生涯,到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位教授。
据说威廉•肖克莱除了是科技天才之外,还是一个非常过激的种族主义者,因发明晶体管而获得诺贝尔奖后不久,兴趣就逐渐地转向了有关种族、智力和优生等研究。尽管如此,斯坦福大学的著名遗传学教授们却认为,他所掌握的遗传学知识非常粗浅和不足。
有意思的是,肖克莱是一个以身试法的优生学积极倡导者。他曾经试图说服美国科学院出资研究族群间的智力差异,以避免美国由于智力水平低的人群生育率高,而造成遗传素质下降。他还设计了一项“自愿绝育奖励计划”, 建议政府部门给那些智商低下而绝育的人予以奖励,办法是智商低于100的人如自愿绝育则付给其1000美元。还有人传言说他在硅谷不仅办公司,还协助诺贝尔生物奖获得者罗伯特·克拉克·格雷汉姆,于1980年创办了一个又名“天才工厂”的诺贝尔精子库,其精子捐赠者包括诺奖得主、数学天才、成功商业人士以及体育明星。直到1999年悄然关闭,在19年中,这个“天才工厂”制造了230个孩子,肖克莱自己就是积极的捐精人之一。
至于硅谷别的方面嘛,我觉得最大的差别就是小公司特别多,人人都想开公司。我说到几个MIT的同学在一起搞了一个与微处理机应用有关的公司,是用集成电路,开发小孩的玩具和游戏……
这个题目很快成为了大家的话题,特别是联想到刚才打开的形形色色的礼物,小唐叔叔说:
“真难想象,如今,从晶体管开发出来的各类应用产品几乎已经渗透到文明社会的每个角落。它们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加速了工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由于60年代大规模半导体集成电路及CMOS技术的开发,使数百万个甚至更多的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得以集成到一个单一的芯片上。”
“看看现在的这些玩具和日常用品中,集成电路真是无处不在啊!”
“现在的家庭妇女都少不了计算机!”
“真好笑,我们家的东东,四岁不到,也成天吵着要上网。”
“林林也是……”
“……”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地,聊得很热闹。
的确如此,自从1975年8月美国英特尔公司宣告生产出它的第一个微处理机,到25年后的今天,一个几乎妇孺皆知的所谓“计算机革命”已经席卷全球。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并不乏技术革命的先例,蒸汽机的发明和电的使用都曾经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但本世纪这场由晶体管所引发的一系列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导致的革命无论从规模、速度及深刻程度上,都是过去任何技术革命所望尘莫及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刚过完的二十世纪是一个电子技术的世纪,是一个计算机及其技术的世纪。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4: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