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ezi11 带着微笑,欣赏路上的风景~

博文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梁庄》读后

已有 3500 次阅读 2012-10-29 22:19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故乡

梁鸿的《梁庄》,中国大地上许许多多村庄的一个缩影。不像一般媒体上浮光掠影的文学化的报道,她的笔触像树根一样扎进了这个村庄,在每一条街巷蜿蜒,她书写着小人物真实的故事,和一个村庄在时代背景下的变迁。为了生计,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抛下老人与小孩留守,由此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被决策者们忽略,却实实在在地冲击着他们的生活,影响着每个家、每个人。传统淡去,读书无用,留守儿童的心灵缺失与学业荒废,老人们失去保障的飘摇的晚年,大中专毕业生不想回村却无法在城市里得到身份认同,打工者们边缘人的生存状态,他们创造了GDP却被GDP所遗忘。他们中也有人从事着灰色职业,却不像主流媒体塑造的那样脸谱化,谁知道被“公安部门重拳出击” 的背后,他们的辛酸与无奈?他们也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奋斗史,却像一个泡沫在人潮人海中、在时间的荒涯中湮灭。没有一个公平而开阔的平台,他们的经历像是难以摆脱的宿命:他们承受,父母分担,他们那些缺乏知识、缺乏竞争力的孩子很可能还要继续下去…… 还有,那些中国特色的村官与中国特色的管理方式,为计生而罚款抄家,为推行火葬而扒坟烧尸,大大小小的政策,有形无形的特权,像如来佛的手掌,操控着每一个蚁民。重负之下,他们那样坚忍,尤其是老人们,即使与家人矛盾重重,即使晚景堪忧,仍然不失宽容与温情。蚁民们也有自己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却被精英们、被主流媒体所忽略。相比之下,明星名人们的风花雪月自然是更吸引眼球的。本文的作者梁鸿却是梁庄的一分子,她清醒地审视着这个村庄和村民,又身在其中感受着这一切,因为她就是梁庄走出的女儿。更难得的是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悲悯令人动容,这不是居高临下地施舍同情,而是身为一个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一个女儿、一个母亲发自内心的悲天悯人的情怀。

梁庄的人和事看着那么眼熟,就在身边。我舅舅所在的村庄也发生着类似的变化,所不同的是,村子已被征用,有些人得了丰厚的拆迁费,便买了轿车,聚众赌博,但这些钱能用多久?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没了,而他们依然是“乡下人”,他们的孩子有多少能融入城市?他们现在的挥金如土,更像是末日的狂欢。狂欢之后呢?真正的受益者,那些手握特权的人,是不会顾惜他们的。

文章的结尾,在母亲坟前的告别,对故乡亲情的呼唤让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想起了我的外公外婆,他们是那么善良,那么为人着想,甚至以德报怨。外婆已离去八年了,现在还会梦见她,梦中的她几乎都不说话,只是微笑着,像以前一样,那么慈爱。我是她最疼爱最信任的人,却也让她抱憾而去,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无法弥补,无法重来。曾想在她墓前种上兰花,但始终没有。还有桂花与茉莉,她喜欢这些芳香清雅的花儿,不知她在另一个世界是否也呵护着这些花儿?外公外婆在村边的山岗上,守望着这片土地,这里凝结了属于他们的光阴,但村庄已不复当年的模样。外公外婆当年亲手建起的老房子,我儿时的乐园,那杉木的壁板、粗大的梁柱、厚重的木门,天井、台阶、大厅,阳光照着一盆盆花草……只要一跨进石头门槛,熟悉的味道便迎面扑来,那种亲切、温暖、踏实的感觉,无可替代。那时的笑语犹在耳畔,那时的身影依稀可见,就在蒙尘的农具上,就在荒芜的后园中,只要老屋还在,他们也就还在。但是,这一切都将随风而逝,只在我的记忆里。有一天,当我也成为别人的记忆,我的外公外婆,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还有谁记得?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又没有什么不是永恒的……

下回放假,该回去看看了吧,自从外公辞世后,我就极少回去。原来,那个曾经每个周末都回的村庄,真正让我挂念的是外公外婆。八年了,不是每一个清明都有去看望你们,想起时,便是清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0449-627453.html

上一篇:秋晨
下一篇:林妹妹的喷嚏
收藏 IP: 183.94.22.*| 热度|

2 翟自洋 张海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9 1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