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youyou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博文

怎样和未来导师“套磁”?

已有 48750 次阅读 2012-9-16 13:10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未来

我不知道其他学校研究生考试和录取是什么方式,但是在清华生物医学这边,越来越倾向于废弃笔试,而通过教授集体面试来录取学生,也就是类似于“直博推免”这种方式。而录取进来以后,越来越多的program是通过rotation(轮转)来双向选择。这样做的目的也是希望还比较懵懂的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考查和慎重思考,选中心仪的实验室;当然也是给了导师们一个机会来考查学生。毕竟一旦选定实验室,就要把未来的4-5年的大好青春投入到这一个实验室,甚至决定这一辈子的方向。所以我们真的希望同学们有一个机会去做选择,通过在3-4个实验室的rotation就导师的研究方向、实验室的氛围和习惯、导师的指导习惯等等体验之后,做出自己比较理性的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去选择什么样的导师、怎么样去联系导师,可能还是有一些细节需要提醒大家的。至于选择什么样的导师,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别人不需置喙。但是怎么联系导师,从我个人经验来看,明显有一些同学很不慎重。下面就我个人的感受写几条,强调一下:只是我个人的感受,未必对所有导师适用。
 
1. E-mail联系:
我平均每天可能收到100封以上的E-mail,抛去一大半的垃圾邮件,也是有几十封正儿八经的邮件需要读、需要处理的。我想其他教授们应该差不多境遇相似吧?如何能在这成堆的邮件中让你自己脱颖而出?请千万别用qq号的E-mail。一堆数字@qq.com,又没有个名字显示,这种邮件我通常是直接删掉的。请好好设置你的邮箱,让人能在“发件人”一目了然看清楚你的名字,那些什么“难得糊涂”之类的“发件人”,我笑一下,也就直接删了。在“标题”最好要能够言简意赅地说出你的意图。而在邮件内容上,也是越简单越好,几句话说明你的意图,并且把自己的CV最好用附件形式放上。有些同学喜欢附上照片,也挺好,因为一下子就具象了。但是如果附照片,千万别把附件做得太大,1M以内最好,否则有碍交流。
 
在选择发信对象时,现在学生们都知道不能群发了,但是当你给某一位导师写信时,麻烦花两秒钟看清楚人家的名字是啥。反正凡是叫我严老师的(竟然不止一次有这样的),立即删掉。连个名字都写不对,足见学生的马虎,显然不适合本实验室。
 
总之,现在的交流第一步确实是E-mail居多。还是请大家稍微花点心思,把第一封邮件做得professional一些,更容易引起重视。但是,也不要期待你一定会收到回复。如果你担心对方没有收到邮件,不妨设置一个“已读回执”的邀请;如果你非常看重这位导师又没有回复,不妨隔一段时间再发一遍。但是如果两次人家都不回复,那么除非有机会当面接触,否则可能再多的邮件也不会有用了。
 
2. 当面交流:
如果想到某位导师的办公室拜访,最好还是事先预约一下以避免唐突或扑空;除了拜访之外,其实在学术会议、招生的时候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当面交流的,把握好这些机会,会大大加分。比如我们今年暑期学校与学生交流的时候,有一位同学拿着我最近发表的几篇论文来问我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很到位,于是我恨不得跟在他后面请他立马来我实验室。而有些同学明明说自己对谁谁的研究感兴趣,你再深问两句,就说不出个所以然,这是很减分的表现。对于本科生,即便知识不够丰富也是无伤大雅的,最怕的其实是自以为是,不知以为知,不懂装懂。
 
3. 找谁推荐?
同学们可能都忽略了一条很重要的“套磁”途径:找人推荐。那么找谁呢?老师的推荐信自然是一个方面,这个以后会专门写,此外我个人觉得找本校的师兄师姐了解推荐是个不错的途径。我现在喜欢的本科学校并不是取决于什么985、211这些名头,基本是根据实验室现有研究生的表现,于是我就特别喜欢中科大、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等十来所学校,特别是对于中科大的本科生基本上是来者不拒。说白了就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因为来自这些学校的不止一个学生做得好,于是对这些学校的培养质量整体就比较有信心了。如果我实验室的某个学生向我推荐其学校的师弟师妹,我肯定是会格外认真考虑的。
 
先写到这儿。
 
祝大家申请顺利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5865-613311.html

上一篇:吾心归处即故乡
下一篇:如何写好科普文章?
收藏 IP: 166.111.152.*| 热度|

21 饶海 王鸿飞 王桂颖 何红伟 尚一博 李培光 胡传圣 刘士勇 易文凯 赵斌 王春艳 郭胜锋 陈智文 强涛 虞左俊 赵锋 王志宏 张兴旺 王晓秋 颜国强 李升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4 16: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