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张忆文的公众号博文《安家费90万,应届博士的天堂》着手火了一把,热心网友们好奇这土豪单位是哪里,怎么这么任性,这么尊重博士学位,部分网友声称要去看一看,考察考察。也有网友质疑到这些单位是否能够真正有财力支持,能否真正按照承诺兑现这些单位。有一网友犀利调侃,博士们都穷成啥了,90万就激动的不得了,虽然这话说的不好听,实际上也反映出青椒和博士毕业生的待遇需要进一步提高,至少不会觉得给了90万安家费就心动,毕竟发达地区还有很多比这开价更高的单位,就看你是否值这个身价。
2019年江西的一些高校也活了一遍,我几个同学和朋友都去那里面试并签订了入职合同。询问他们为啥要跳槽呢,主要原因有三个:1)待遇真的高,比原来就职的单位薪酬高一倍,科研奖励绩效高;2)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点,平台高;3)还可以申请地区基金。其中最重点是这些单位可以灵活聘用应聘者,因为原单位都是不放行人事档案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咋整?可以以绩效方式给入职人员发放比原单位高的绩效工资,科研奖励另外算,等原单位放行人事档案后重新评估,多退少补,这多人性化的政策。档案扣着不放没关系,先把人才这个大活人弄过来工作,其他的再说。
另外一个趣事是一个朋友A从一地方学院离职,申请去某985学校工作,原单位就是不放人,更不放档案了。虽然A已经离开原单位,但原单位继续给A发工资。经高人支招,A直接注销了自己的工资卡,并提醒原单位财务部门和人事处不要再给自己造工资了。询问为什么,A道,如果自己同意原单位继续给自己发工资,而直接又不在原单位工作,这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比如几年后单位批准自己离职,那么这笔钱可能会几倍罚回去,而且原单位有欺骗上级主管部门的嫌疑,如继续给自己发工资那么人事部门就有理由继续向教育厅申报人头拨款等。自己占了编制却没有给原单位做贡献,有协助欺骗上级部门的嫌疑。
一些地方性院校在招聘高学历人才的时候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多数人都想去一个薪酬高,平台高的工作单位。实际上每个地方性大学和学院的财力体量就那么大,要开出“天价”来引进人才也是无奈之举,表面上看来这些单位已经很诚恳的开出了“天价”,但应聘者未必见得领情。地方大学要结合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经济,逐渐成长,不是靠高价和天价挖一批博士或几个带帽子的人就马上变得高大上了。
一所大学培养的不仅是本科生,研究生,更肩负着培养青年教师的重任。实际上每所学校每年都有一些申请调动的青椒,对于比较自信的大学,申请调动的青椒一旦提交了调动申请,一般会在一个月内给办理好相关手续,准许其顺利离开并入职到新的单位。这些离职调动的青椒能被平台更高的学校聘用对于青椒个人来说是喜事,对于原单位人才培养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实际例子是,一些青椒在地方学校评不上教授,换个更好单位却晋升了教授。设想一下,如果某大学的大部分教授申请调动到其他地区,新单位只同意按照副教授来入职,这岂不是打脸啊。
2017年西部某高校一次性批准40多名青椒跳槽到其他学校,这需要多大的气度?蔡宁博士是人往高处走,跑到帝都某王牌学校入职了。
一些高校对一些申请调动的青椒阻挡和强行挽留也是出于多种原因的。
青椒调动的时候把申请交给基层组织,二级学院,人事处互相推诿,互称只要对方签了字就行,结果谁也不敢带头签字,拖着青椒不放手。或者声称按照服务合同罚款,可怜青椒刚上班没几年,罚款的现金数量一棍子能打懵青椒。安家费和职称晋升占位费,科研项目配套费等都要按照合同比例退回的。一些有魄力的青椒直接离开了,和博文上面的A一样,一些青椒经过反复折腾后缴纳罚款也离开了。实际上这些青椒都是带着怨恨和愤怒离开的,难道原单位就真的需要这些青椒吗?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即使付出同样的努力,但在不同的展台上会获得差异非常大的效果。对于实力派的青椒来说,经过奋斗,获得优青,杰青或者青年长江,长江学者基本是标配和蓝图。在一个平台差的单位,无论你怎么努力,这些都是不能得到的。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要有气度,不能觉得青椒在更好的平台谋取到教职就不爽,感觉青椒背叛了原单位,按照合同办事,人性化办理才体现大学的文明。青椒入职又不是花钱买媳妇,进了婆家就只能从一而终了。
每一季都有很多博士毕业申请入职,每一年都有博士青椒跳槽,不要只盯着那么点安家费,平台很重要。如果一个单位批准跳槽调动的人次几乎为零,或者批准调动工作的代价非常大,这样的单位是万不能去的。否则,“赎身份”是很难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6: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