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lky 应当重视建设生态文明!

博文

回复“核雾染”马可安博主

已有 7251 次阅读 2014-1-20 10:19 |个人分类:灰霾|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北京, 灰霾, 核雾染

回复“核雾染”马可安搏主

 

不是讨论“核雾染”。是因为博文“回复”还不能上传图形,因此用博文上传图片,回复马先生。

 

是讨论核雾染或太阳活动对地面影响空间尺度会很大,不可能引起北京市北区(八达岭、昌平、怀柔、密云。。。)、中区(北部新区、万柳、奥体中心、东高村。。。)和南区(亦庄南北两侧,包括市中心和南边界)35个监测站展示很不同的PM2.5污染特点。

 

马先生在我博文“不是雾,水汽不是最重要”那里,和我争论北京的水汽(相对湿度)和PM2.5浓度问题。说:“现在刚刚看到的,现时北京时间120日下午315分,现时温度30°F -0.5°C),湿度仅12%。这个数字和你看的出入大吗?北京冬天是干冷,我不相信你说的有80%的湿度。

 

他的日期显然错了,现在才120日上午9:50。但也没有看到1月19日相对湿度低到12%

 

北京市今天上午下载的图形: 

气温:

相对湿度

风速风向

因此引起官园和西直门北PM2.5浓度的戏剧性变化:

 

请看看,北京冬天相对湿度是否也能达到80%以上?

“核雾染”或太阳活动,能否解释这种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

35个站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一例见回复:

1月16日9:35
等会儿可能转好:正吹东北风呢!
地面分布也很精彩的:八达岭、昌平、怀柔、密云以北300以下;
北部新区、万柳、奥体中心、东高村一线,350-400;
最高在亦庄:506;
亦庄南北两侧:400-500之间,包括市中心和南边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09047-760651.html

上一篇:莫忘周边污染企业:清华长三角污染源调查的一张图
下一篇:说说“污染气象学”(4)---- 混合层厚度
收藏 IP: 180.159.179.*| 热度|

2 赵建民 李小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4: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