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地质灾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已有 3758 次阅读 2015-12-22 23:02 |个人分类: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质灾害, 崩塌, 山洪, 重力侵蚀, 自然空间

滑坡、崩塌、泥石流都是在水力和重力作用下,大规模、剧烈的土壤侵蚀形式,也是人类无法消除的地质作用。包括深圳弃土场滑坡在内,所有的山地灾害(地质灾害,灾害性的滑坡、崩塌、泥石流)都属于人祸,都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

重力的搬运作用,在人类出现以前,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如果人类不侵入重力侵蚀的影响范围,滑坡、崩塌、泥石流都会和人类相安无事。但是人类活动不仅增加了大量的挖方、填方(堆积物)边坡,增加了重力侵蚀发生的规模与频率,而且不断的进入重力侵蚀和泥石流的影响范围,从而不断的制造地质灾害。

深圳光明新区弃土场滑坡事故就是深圳市野蛮发展,不断侵占自然空间的恶果。前些年深圳市在高速发展中,不断大兴土木,平整土地、拆迁、建房挖地基、修路、打隧洞等每年产生的弃土弃石和建筑垃圾达到4000-5000万方,深圳市每年还有几百万吨的生活垃圾,而深圳市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除了山体外,大部分地方都被建成区填满,因此,弃土弃渣除了一部分填海以外,如何妥善处置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光明新区发生滑坡的弃土场是建立在废弃的采石场基础上的。这也是一种废弃地再利用的办法。但这次滑坡并不是一次典型滑坡,而是介于滑坡与崩塌之间的撒落型滑坡,而且滑坡之前没有发生降水。

这次滑坡最可能的原因是:弃土体中存在软弱夹层,软弱夹层上方土体在自重的作用下长期有向下的滑动分力,使滑坡体下方的拦挡建筑出现材料疲劳和塑性变形,抗剪强度不断降低,最后发生突发性破坏。

软弱夹层出可能是由于某层渣土体没有被压实(如混有大量的石渣),但更有可能是渣土体与采石场底部接触的不紧密,特别是采石场为不透水地面,如果排水措施不到位,渣土体与采石场地面之间可能存在滞水,起到了滑动面的作用。

实际上,我国山地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的是青藏高原周边深切河谷地带,如川西、陇南、云南金沙江河谷、西藏林芝一带。

特别是川、滇、甘一带的大石山区,平地很少,而滑坡体和泥石流堆积扇往往是当地最为平坦的地方,不仅有村镇等居民点,甚至还有县城一级的城镇。一旦滑坡和泥石流重新活跃,必然会造成严重的灾害损失。但是,全部搬迁地质灾害影响区内的居民并不现实;通过综合治理全面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不仅在技术上难以实现,而且投资巨大。除了天然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外,我国还有几万座存在失事风险的尾矿库和大型弃土弃渣场,全面治理所有地质隐患的投资大概需要几千亿元甚至更多。把一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到万无一失的水平,不仅在技术上不一定能实现,而且成本可能比它所保护范围内所有财产价值高很多。

地质灾害和降雨洪水联系密切,目前我国洪灾造成的伤亡中大部分是因为山洪及其造成的地质灾害。我国目前每年大概有两千来人因洪灾及地质灾害遇难(当然,某些年份如发生舟曲特大泥石流的2010年伤亡人数可能还要翻倍),这个数字已经属于历史上的低水平,与十几年前相比也有明显降低。即使再投入几千亿进行治理(年化投资大概几十亿到上百亿),我们也不能完全消除山洪和地质灾害,无法做到零伤亡,大概只能最多减少90%的伤亡。

在无法完全排除身边的地质灾害隐患的条件下,防治山洪和地质灾害必须要预测、预警、防灾、减灾相结合。临灾预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根据成灾的主要影响因素(暴雨)以及地质灾害的一些先兆因素进行预警。

在降水预警当中最新式的方法是X波段测雨雷达,通过0-1000米高度层中的水(雨滴)量反映降雨强度,一台测雨雷达大概可以控制一个县域面积,空间分辨率可以达到一个足球场的大小,重采样时间大概是10min为间隔,可以为山洪、地质灾害发生以及城市内涝发生预测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对于地质灾害的先兆数据如地表变形可以通过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激光测距、GPS定位等技术进行动态、连续、实时、自动监测。对于地表变形造成的地应力变化也可以通过各种电磁传感器进行监测,这在弃土弃渣体以及坝体稳定监测中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典型泥石流一般是滑坡、崩塌形成临时堰塞湖溃决造成的。因此可以通过观测泥石流沟口的水位、流量进行预警。如果在降雨的情况下,流量突然减小甚至断流,那基本上已经是出现了堰塞湖。

 

博主回复(2015-12-23 06:06)我判断最大的滑动面应该就是采坑底部的边界,这是基岩与弃土堆之间的天然界面,界面两侧的岩石与垃圾之间的物理性质截然不同,并且无论是之前已经汇集的雨水,还是后期从上部垃圾堆渗入的泥水,最终仍然在底部富集。日积月累,形成这次所谓“滑坡”的最大滑动面。

以上是我的猜测,等有关部门的正式调查报告吧。
博主回复(2015-12-23 05:58)这个弃土场的前身已经汇集了大量的雨水,见图4.
   倾倒的建筑垃圾有干也有湿。见有关报道。干的建筑垃圾每车收250元,湿泥收350元。因此,形成软硬相间、互相混杂的堆积,加之压实不紧密,这就是赵老师所讲的软弱夹层交替出现的原因。

谢谢赵老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45194.html

上一篇:“上拦下挡,中间防护”
下一篇:地质灾害主要是因为人太多
收藏 IP: 218.87.12.*| 热度|

2 苏德辰 吕洪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0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