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老兄在博文【1】中总结到“人们观察、测量、研究自然现象,找到、产生科学发现。再在一定适用性或假设条件下,经文字表述成科学规律(定律)。再进一步形成科学理论,指导科技实践与生产。”这句话遗漏了科学发现必经的两个重要环节。
从观察自然对象的演化特征,到总结出普遍性规律乃至科学理论,需要:
1、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在经过严密的逻辑、演绎或类比推理后,才可能提出一个合理性的假说。
2、假说对不对?得经历实践或时间检验?证明无误的,才能升华为理论。
一个人,只要有时间每天都可以提出N个假说。但提出来的假说对不对?必须接受长期的检验。这也是为何重要的科学发现初期很难被同行认可的原因。学者们想在某一学科领域有所突破,得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力。
科学研究是面向未知领域的自由探索。如何判断是新发现?只有经过多年的反复观察、反复推敲、严密的逻辑论证与实践检验,才能确定是新发现、昙花一现的“虚幻”还是无意的误判。
往往原始的科学发现包含一些细节错误与理解的偏差,除了反复核实,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尖锐批判与善意纠错,是推进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2】。
参考
【1】牛顿是如何站在巨人肩膀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0687-842660.html
【2】科学精神就是反复核实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08826&do=blog&id=83818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7 1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