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sqhopeiggcas 天马行空,寻求真谛

博文

为何聪明的美国地震学家被地震打晕了呢?

已有 4505 次阅读 2017-10-27 13:19 |个人分类:科普|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美国地震学家, 旧金山地震区

今天中午,一直在思考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科学地骂人(学术批评)而让人拍手称快呢?”呵呵。

美国是个科技强国,在地震研究领域,也汇聚了世界上出类拔萃的地震学家,但TA们普遍认为“地震不能被预测,我们不知道如何预测地震。”看来老美还是忘记了马克思说过的话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看待任何事儿,得用发展的眼光,过去认为不可能解决的事儿,不一定在将来不能解决。

为何TA们有这样的认识呢?说清这事儿,得从知名的Parkfield地震案例说起。

San Andreas断层带上的Parkfield(图1Bakun et al.2005),在1857188119011922193419662004年,即时间间隔分别约为242021123238年,曾发生震级约为M6.0的地震,可看出其时间间隔并非具有约22年的周期特征。

之前老美认为Parkfield地震具有约22年的周期,称之为“特征地震”。在1966年地震后,估计在1987年左右应有一次强震发生,为此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布置了当时已有的各种“高大上”监测仪器,以捕捉前兆。但等啊等,一直等到2004年,期待中的强震虽姗姗来迟,但终于发生了。令人遗憾的是,震前并未铺捉到显著性前兆,令老美感叹不已,击垮了老美的信心而一发不可收拾,自此认为“地震很难或不能被预测。”

击垮美国地震学家信心的2004Parkfield 6.0级地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680023.html


1 Parkfield地理位置

那么,发生在Parkfield的地震是什么事件呢?有没有可预测性呢?

Parkfield位于加州,加州属于我们命名的旧金山地震区(图2)。从图3知,18571881年两次地震为第一锁固段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之间发生的地震;190119221934年三次地震为第二锁固段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之间发生的地震;19662004年两次地震为第三锁固段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之间发生的地震。这些地震均为随机事件,是目前无法预测的地震。前三次Parkfield地震貌似具有约22年周期,乃巧合耳。此外,由于数据分析时,最小有效性震级取MW7.0,这些地震不参与CBS计算,推断或为非锁固段破裂事件。

预测不能预测的地震,岂不是“找死啊”。

什么类型的地震能被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070467.html


2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区划分图(A区为旧金山地震区)


3 旧金山地震区1523.10.20-2017.9.11之间CBS值与时间关系

(数据分析时选取MW≥7.0级地震;误差修正已被考虑)

旧金山地震区位于环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洲板块接触地带,板块运动速率较快,强、大与巨震频发。1900年以来的M≥6.0地震活动性看(图4),地震们已铺满了“地板”。换句话说,在旧金山地震区内,在某一个地区基本上都能找到“特征地震”的影子,但实则不然。迄今为止,未发现有震例支持这种说法,谁若不服,可举例说明,先谢谢啦。

我们近期的研究也表明,未有震例支持“地震复发周期”这一说法。对此,我们将另文分析。


4 1900年至今北美一带的M≥6.0地震(据NEIC)

《三国演义》书中水镜先生说“孔明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我借用解释下,美国西海岸地震很多,为美国地震学家提供了众多的研究对象(其主),但攻关研究与得出结论的时机不对,在未掌握地震机制与规律的前提下,扯什么“地震能不能预测”问题,确实惜哉!


参考(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082641.html

上一篇:审稿人怎样筛选出“颠覆性创新”稿件呢?
下一篇:关于岩石脆性破坏和地震可预测性的两篇文章正式亮相
收藏 IP: 139.215.216.*| 热度|

6 吴晓娲 王媛媛 杨正瓴 魏焱明 王少凯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