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desig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pdesign

博文

结构界的黄裳——陈肇元院士

已有 5019 次阅读 2014-6-24 16:36 |个人分类:09杂谈|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前言:记录大师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很容易被拍砖。好在我是晚辈,无所谓江湖地位,即使说错也只是被前辈方家一笑了之。初步写了结构设计的五绝宗师之后,我写了结构学术界的陈肇元院士,之前也曾经零星写过岩土界的李广信老师等,如果有可能,我想继续写一些我认识的前辈大师,我记录的只是这些大师的琐事、小事、我经历的事。泰戈尔有过一句著名的诗:“I leave notrace of wings in the air, but I am glad I have had my flight”Rabindranath  TagoreFireflies,1926)。这些大师甚少有传记,我希望我的记录能够留下这些大师在空中掠过的翅膀。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如果有错误,烦请谅解并指正。

机缘巧合,我与陈肇元院士也有交往,想写一些关于陈老师的事情。

 陈老师以学术研究为主,所研究领域涉及岩土、基坑、防爆、高强混凝土、耐久性等。我最初先学习了陈老师关于基坑和土钉墙等著作,后来才进一步了解了陈老师的博大精深。陈老师一生有许多成果,我个人认为,陈老师在2013年出的论文集《混凝土结构安全耐久性及裂缝控制》非常有高度,对国内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可靠度等有精彩的论述,宛如结构界的《九阴真经》。我学习此书之后,受益匪浅,建议结构界的年轻人认真学习此书。陈老师的观点尤其值得土木界学习、思考,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今天,房屋是人民最大的一部分资产,应该适当提高房屋的安全度,不应一味地减少钢筋、水泥的用量,把低安全度、低造价作为先进。我个人认为真正先进的结构是“两高一低”:高安全度、高品质、低造价。

在汶川地震之后,我看到砌体房屋倒塌破坏导致人员和财产损失严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提出了巨震、(避难单元)不倒的概念并做了些具体工作,虽然有相当一部分专家支持,遇到的问题也很多。2011年我给陈老师写了封信,谈了自己上述的想法,得到了陈老师的鼓励,从结构类型看,砌体结构对抗震不利,避难单元可以用在新建工程  2013年春节,关于防倒塌规范砌体部分,我希望能够引入巨震和避难单元的概念,给出了一些具体建议,陈老师也关注了此事,期间我多次请教陈老师。有一天上午,陈老师在家里专门听了我的汇报。我到了家里,陈老师和夫人两位老人在家,陈老师几年前做过大手术,然而身体康复的较好,精神也很好。坐在陈老师面前,我心里还是有压力的,简单闲聊两句,便进入了正题,我给陈老师汇报了“巨震、(避难单元)不倒”的概念、研究数据和震害中存在的局部单元不倒塌的实际案例,陈老师给予了肯定并鼓励我们做更多的工作。在交流的过程中,陈老师谈到了目前安全度较低的现状,希望能够改进,忧国忧民之情怀溢于言表。临行,陈老师赠给了我2013年出的《混凝土结构安全耐久性及裂缝控制》。

 前一段,我和朋友聊天,谈到陈老师现在还参与编制高强混凝土的规范。朋友深有感触地说:"陈院士那一代人不一样!"脸上洋溢着高山仰止的情感。

您很有创新思想,不妨同时在提高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或者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上,做出贡献。,我每次读到陈老师的这句话总是压力山大,不知后生小子怎么做才能实现大师的心愿?

 

姚攀峰改于2014-09-01


 




陈肇元[1] (1931.10.1--)土木结构工程和防护工程专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授。长期从事爆炸、撞击作用下防护结构性能与设计方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以及混凝土结构性能的研究,并取得系统成果,许多纳入国家设计规范或用于重要工程,在研究推广现代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和土钉支护技术,并编制相应结构设计施工规程的工作中也取得显著成绩。近年来主要从事建筑物工作性能评估、结构安全性以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研究,并有实用成果。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200余篇。

工作兼职编辑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98-2003),常务理事(1984-2003),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1986-1998);防护工程学会副理事长(1988- );高强混凝土专业委员会主任(1991-2001);土木工程学报主编(1997-2002);防护工程学报副主编(1989- )。中国建筑学会基坑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7-2003);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土木类学科评议组成员(1985-2003);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委员会第五届专家组成员(2003- );全国注册工程师(结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2000- );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主任(2001- )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常务副主任(2000-2002)、学部主任(2002-2006)。

2成就荣誉编辑

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84),北京市授予科技先进工作者(1979),国家人防委授予科研先进工作者(1987),国防科工委授予献身科技事业荣誉奖章(1988)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 2、专业及特长专业: 结构工程,防护工程专业特长: 爆炸荷载下的结构动力反应与设计理论,混凝土结构理论,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工程防灾,混凝土结构安全性与耐久性。

3研究课题编辑研究工作经验

曾负责主持并完成以下领域的研究课题。
一、钢筋混凝土理论与试验研究(1970 - ) 高强钢筋与高强混凝土材料及其基本构件的性能与设计方法;钢筋混凝土抗剪性能试验研究;变轴力下压弯构件性能与计算模型;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冲击荷载和撞击荷载下的性能与设计方法;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钢筋混凝土柱的抗震性能;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及其设计方法等。
二、防护工程设计理论与抗爆结构研究(1965 - ) 快速动力加载装置研制;冲击波模拟压力装置;各种结构材料在快速变形下的性能试验;结构构件的快速变形性能试验;高抗力防护门;地下结构的动力分析方法;地下防护工程的实用设计方法和动力分析;防护工程的可靠度设计方法;土中压缩波与结构的相互作用;燃气爆炸对居住房屋危害及减灾对策;爆炸冲击波作用下房屋倒塌过程的模拟与图形显示;爆炸危险性评估等。
三、工程结构性能实际测定及建筑物评估(1960-) 建筑物倒塌事故分析;模型试验技术;实际结构物工作性能评定与测试
四、岩土工程支护技术与地下结构设计研究(1995- ) 地下结构设计,基坑支护的力学分析;土钉支护技术
五、竹、木结构研究(1954 – 1960)

2012年研究工作

主要集中在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及其设计标准的研究。任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土建工程安全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深圳大学深圳市土木工程耐久性重点实验室教授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8553-806194.html

上一篇:老顽童-汪大绥大师
下一篇:掠过的翅膀——工程界江湖的高手小传
收藏 IP: 113.106.170.*| 热度|

6 袁贤讯 王善勇 王荣林 赵建民 李伟钢 chaij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9: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