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femetric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errycueb 以勤奋、谦虚、严谨、规范、持久的习惯和态度做安全科学研究。 'Wonder en is gheen Wonder'

博文

谈公众之冷漠

已有 3443 次阅读 2011-10-21 13:01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office, style, class, center, xml

谈公众之冷漠

近期接连发生一些公众冷漠之事(老人摔倒,车撵小孩等无人管,或见者进而远之等情况),网上骂街者也气势磅礡的对其进行各种批评者指责。也惊动了相关立法部门,将其提到了立法的日程。对此种种我只能中立式的做一些自己对此类事件的评价,因为对每个事件背后的事情没有十分清楚的了解,故不妄加评论。但又不能对此事没有自己的看法,故从一些角度做一些思考。

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冷漠之根源。

一个原因就是:一些人就会说帮人是好心,就是怕又被讹上。到头来只能落个狗咬吕洞宾,这还不算什么,让那些人一折腾轻则浪费时间,耽误工作。重则使得本来还差不多的家庭陷入窘境。而法律似乎有没有十分清楚的规定这些事情,那么使得好心人不敢伸好手。

另外一个原因我想也有责任的扩散原理有关,人多时大家都在想着别人去帮忙。当然在目前同类事件的背景下这种意识就会更加强烈,从而导致了没有人去帮助。现在敢于去帮助人,往往是自己的第一反应,我就是帮,而是没有想有什么后果的人,是出于人性的第一反应,想到就去做了而已(可以做个调查这些人是否有读报,上网的习惯。他们是否知道了当前类似事件给施救者带来的影响。调查结果推测:他们对于此类事件了解相对会比较少的)。而对于那些冷漠的人,其实说是冷漠我倒觉得不能这么说冷漠。我敢断言,这些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去给那些人帮助,这仍然是人性的第一反应,但是联系一下类似事件之后只能扬长而去或者冷漠,其实他们的冷漠是一种被冷漠

再次,法律对此能否恰当处理?应努力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提高人民精神素质。

首先声明我个人对法理知之甚少。众所周知,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定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法律的不健全是引起此类事件的原因之一。那些施骗者往往就是对法律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即使知道我是骗子怎么了?呵呵,他们是不怕的。不是他们有后台,而是法律对他们来说没法制裁。即使制裁他们也觉得没关系的,习惯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从博弈的角度出发不难理解,他们选择施骗的利益为A(别人钱财等),损失为B15日左右拘留+有住有吃)。不施骗则有的吃没的住吃住都成问题。此处不用博弈矩阵分析,也不难看出结果就是去施骗。而目前立法的话,只能通过加大对那些骗子的惩罚力度。当然目前似乎炒作的是对被冷漠者的立法,我觉得可以同时进行嘛。当然在此先对冷漠者立法,对此漠视不管者,而又明显道德问题者处XX元罚款,及XX日劳教。对查明是施骗者处10倍于漠视不管者的处罚。在此我还想提出一个设想就是政府可以每年在财政计划中有很小很小的一点预算来鼓励一下这些去帮助人的人。当然,奖个几百的也行。最好不要公开大肆地表扬什么的,要不就会出现以此为骗政府财政资金的行为了。另外,在法制化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清醒的认识到。不仅仅是法律结构上的完善就能解决种种问题,而是表现在法律在公平正义上的威慑力。今天你拿法律来玩人,这些人即使玩不起你,但是会有很多人来玩法律。因此,执法需谨慎,执法需公平,执法更要起到教化的作用。

最后,这个社会冷漠者的内心我们不知道是否已经冷漠了,但是表现出来的却已经冷漠。朋友你今天冷漠了吗?当然说的是此类事件。搞历史和社会学的学者们,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这种现象吗?现在公众亟需的就是“以史为鉴”,当然此处的“以史为鉴”不是“以事为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54179-499411.html

上一篇:《老男孩》歌曲的声学分析
下一篇:曾经写的符号诗文
收藏 IP: 124.207.151.*| 热度|

4 陈安 张玉秀 吕新华 逄焕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5 17: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