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说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jiuqing

博文

公民科研对中国科研活动的影响 精选

已有 6140 次阅读 2016-9-9 11:46 |个人分类:科技政策|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科普, 公民科研

公民科研对中国科研活动的影响

公民科研的英文名字是Citizen Science”,还有一个类似的名字“公民参与科研”(Public Participation in Scientific ResearchPPSR)。

公民科研起源于美国。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cornell laboratory of ornithologyCLO)是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独立机构,从事鸟类生态学与保护研究,长久以来与业余观鸟者有联系。1987年,它与加拿大鸟类观察站合作,开始了一个“饲养者观察项目”。在该项目中,观鸟者观察饲养员的行为,得到鸟类数量变化的数据,供鸟类学家做研究。CLO的员工用了“公民科研”来标记这类项目。

公民科研欧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以美国为例,到1990年代,CLO的这个项目连同其他的“合作研究项目”列入美国非正式科学教育的一部分,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2007年美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了“非正规科学教育促进中心”,负责“非正式科学教育”的专项活动20131031日,美国政府发布了《第二次开放政府国家行动计划》,要求联邦政府部门“通过方便、加速、提升开放式创新方法的使用,例如激励性悬赏、众包和公民科研,来充分发挥公民智慧的作用”。2015930日,美国总统科技助理、科技政策办公室主任霍尔德伦向白宫提交了一份名为“公民科研和众包应对科学与社会挑战”的备忘录。

公民科研是基于互联网平台、以任务众包为主的一种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新模式。公民科研的核心是普通大众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切实可行的科学研究活动之中,为科研贡献自己的精力、知识、技能、工具和资源等。

令人遗憾的是,公民科研在中国尚未起步。中国是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生态、环境、公共卫生等领域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高校、科研机构、科协组织、政府部门等,都应该把公民科研纳入到议事日程之中。例如,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可以选择几个科研项目,鼓励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公民科研试点,制定实施办法、步骤,以获得实践案例;环保、农业等部门的科研单位可以公开一两个涉及地方多、数据收集量大的科研项目,开展公民科研的尝试;科协组织将部分以普及知识为主的科普项目转变为公民科研项目,提升科普活动的层次。

广泛开展公民科研,将对中国的科研活动产生如下影响:

1)让公众能更加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公民科研的最大特点是公开,项目刚开始时组织者不知道谁是参与者,参与者之间彼此并不认识,只要参与者愿意都可以加入项目。尽管某些公民科研项目也需要足够的知识,但是不设参与者的门槛可以使更多人参与,从而提供公众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2)让公众真正理解科研活动的特点。公民科研是通过具体的科研项目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的,一般由职业科学家设计研究方案,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规定的任务,实现特定的目标。这里的“公民”指的是参与科研项目的志愿者,依然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甚至专业知识,研究结果要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检验和认可。这是公民科研与公民科普的最大区别,科普项目通常以科学知识、方法等的传授为主。

3)让公众更理性关注社会民生科技。公民科研的项目主要来自于政府、非营利机构、大学,而不是营利性的企业,涉及到公众利益或者大众知识,主要集中在生态治理、环境保护、卫生公共、公共安全、地质和天文观测等领域。

4)让公众认识科研活动的多样性。不同的科研项目需要的技能和项目本身的复杂程度是不一样的,公民科研项目也不例外。有的项目需要大量的观察、跟踪、数据处理等,不是职业科学家个人、团队能够短时间完成的,这些项目集中在天文学、生态学领域;有的项目需要更多专业的技能,如某些数学难题、分析信息生物学难题。

附:此文为2016年《中国科技论坛》第9期卷首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42-1001829.html

上一篇:科研中的正房效应:定义和表现
下一篇:调查:在中国建造超级对撞机,你是支持还是反对
收藏 IP: 168.160.158.*| 热度|

13 张学文 武夷山 赵斌 赵美娣 晏成和 史晓雷 黄永义 高峡 文克玲 wqhwqh333 xlianggg sslv123 ddser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