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四年的野外工作已经结束了,但是剩下的我们花了整整四年的时间来进行总结。所以在这样的过程当中,我虽然说还得到了每一个专家的每年给我的报告,但是他们对整个总结也有一份责任:因为他们得了一些标本,他们也对这个总结很感兴趣。除了个别的一些专家以外,绝大部分都非常乐意参加这个总结,我在他们总结的基础上,我怎么样整个的宏观来分析西藏整个昆虫趋势的分布状况,以及它们的一些来源,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我必须从这几个方面来考虑。
所以我说对我自己要求来说,一个是从静态上来考虑我的总结。所谓静态那就是从现有的你怎么样描述。除了各个专家描述的张三、李四各个方面的各个科目昆虫的一些种类之外,我从整个的西藏昆虫的分布从垂直上头的一些分布、从水平上的一些分布,这样整个昆虫趋势的特征、表现来考虑,这样从静态上来考虑。
第二方面,我必须要从动态上头来考虑,进行总结。所谓动态也就是说在目前这个分布状况,为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比如说令人费解的做法,蝗虫是一个很好的材料来作为地理分布。而其中的时候比如说??这个属,基本上是属于北方的东西。李鸿昌先生(音)他搞了这个类群,基本上摸清了从欧洲,我们内蒙一带这样的分布状况。但是在南边唯一的在拉萨有一种,拉萨有另外一种。中间的时候隔断了,中间没有了。从内蒙一直往南走,到了拉萨才出现,这是为什么?所以说我必须要从动态上来考虑,来总结这个才能解释得通,要不然解释不通。
再有一个,比如说刘举鹏先生(音)定的三个属,三个新属新种,都是在阿里采了一些标本,但是它的近缘的东西不在我们大陆,而是在非洲南部。所以这样的一个奇怪的分布是为什么。我们必须要从历史上,从动态上来考虑这样一个东西。历史上的演变,所以说从这样的一些东西的时候我必须要这样来考虑。一个是从静态上来描述目前的一些状况,动态上分析它分布的原因,造就目前的状态的一个情况。
所以我抱着这样一个心态,期待着各位专家交给我这个东西。所以我在这个基础上由1980年整个西藏考察队在北京召开一个西藏考察国际研讨会,每一个队员可以有一篇文章在会上面做报告。我们写了三篇文章,我交给我们所里的陈先生(陈世骧),希望他能在我这三篇文章当中给我挑一篇比较满意的文章。这三篇文章第一篇的时候就是缺翅虫的地理分布。我把缺翅虫世界上面二十多种都给画出地图。它的分布状况,来分析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格局。在我们西藏的时候可以说当时来说是一个分布的维度最北的地方,为什么?几个为什么,我用这样的为什么,我的文章来回答这个为什么。所以第一篇就是关于缺翅目昆虫的地理分布,这是第一篇文章。
第二篇文章就是高原昆虫的适应性。高原昆虫都有那些适应性。从类群的分布来考察,从昆虫的形态上头、昆虫的生态上头,从适应性来考察,这样写了一篇文章。这是第二篇文章。
第三篇文章的时候,就是我叫大陆漂移和西藏昆虫的起源。第三篇文章我就利用了蝗虫。就利用了这样的一些东西,历次来考察这样的东西分布的状况,看和大陆漂移有那些关系等等。写完了这三篇文章的时候,我就把这三篇文章交给了陈先生,让他给我审查审订,挑出一篇给大队,希望能在会上面做报告。最后结果呢,陈先生说三篇文章都可以交给大会做报告。当时我就很为难。我就跟陈先生说,队里面只允许一个人只有一篇文章。当时陈先生说,你不要关心这个事,这个事情交给我来办,也就是说交给陈先生来办。陈先生直接就给西藏队打招呼,他建议这三篇文章全部拿到大会上面去做报告。我当然是很高兴,暗自也很高兴。因为我觉得这几年的工夫,有这样的结果,能得到陈先生的肯定,我感到当然十分高兴。当时的时候,陈先生就提出这样一个建议,并且也直接给队里面说了。队里面也照样把我这三篇文章都搁在学术讨论会上。所以说在整个大会上头,我是第一个有三篇文章,其他的同志就是一篇文章,也就是这样的原因。
陈先生不单纯把我这三篇文章直接都推荐给了大会,给了学术研讨会,而且把我的一些工作和生物学部谈了,并且建议生物学部让我有机会给各个委员来做报告。我感到十分的荣幸,有这样的先生让我做这样的报告。以后生物学部也正式给我发了邀请函,我感到十分的荣幸。
注:感谢研究所老干办王远女士协助转换音频(190211_0855.mp3)。在音频的基础上,文字稍有修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07: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