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将《打子》从昆曲演出中淘汰掉的理由——美芹还是恶草之三

已有 2769 次阅读 2015-3-5 21:4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宗璞《美芹三议》的最后一部分讲昆曲《打子》。文章说:


     《打子》是一出昆曲折子戏。本出于元曲《绣襦记》,郑元和京试落第,回乡不敢回家。为了吃饭做了歌郎,大概是沿街卖唱之类。郑家老家人看见他引他回家,不料郑父认为他做歌郎有辱门楣,将他活活打死。


      这个故事讲的是父亲有权杀死儿子,究其根源就是和“郭巨埋儿”一样,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三纲思想。

      这样的舞台表演只有残忍二字来形容。依我的浅见,《打子》应该从昆曲演出中淘汰掉。


       一些朋友不知道这个戏的来历和完整情节,下面简略讲述一下。故事出于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所著传奇小说《李娃传》。故事说,常州刺史郑某之子郑元和奉父命进京备考。迷上妓女李娃,挥霍尽父亲所供银钱,为妓所弃,沦为“挽郎”(人家办丧事中歌哭者)。其父遇之,鞭数百,几死,为同行救起后以乞讨为生。故事结局是:李娃良心发现,助其读书,中进士得官,父子团圆。

        这样的故事,不会发生在当代社会,现在的官二代比当年幸福得多。现在的官一代也不会有如此耻感,乃至舍子而顾脸面。但从古至今,戏改何其多,没听说这样的戏(只是戏而已)也要清除(文革例外)。

        宗璞在《美芹三议》中说:“我热爱中国文化,常庆幸自己身为中国人,才能在细微处理解它的深邃美妙。”宗的这句话,也许能听前半,后面无论如何谈不到。如果是一个涉世不深的美国青年这样看《打子》这出戏便罢了,一个八十多岁的中国人,生于冯友兰先生这样的家庭,理念如此,只能说六十多年来的思想改造运动的成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888-872249.html

上一篇:请科学网查一下这骂人的ID是什么IP
下一篇:柴静是美国人?
收藏 IP: 60.247.41.*| 热度|

2 刘全慧 戴德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2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