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K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MK

博文

《吟咏学概论》序

已有 4859 次阅读 2014-1-5 18:05 |系统分类:诗词雅集




华锋·吟咏学概论·大象出版社2013年10月



《吟咏学概论·序》

 

 

 

中国被称为诗歌的王国,历代诗歌创作之繁盛,世界罕见。在中国古代,诗歌吟咏是一种高度普及的文学艺术活动。从艺术生产及其价值实现的角度来看,诗歌的吟咏与创作互为表里、密切相关。近代以来,中国诗歌的创作和传播,从理论到实践,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变,诗歌吟咏活动在这一变革中受到严重影响。在新时期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中,这一社会文化变革中的负面因素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中华民族文化复兴呼声的日益高涨,随着全社会对包括古典诗歌在内的传统文化的日见重视,诗歌吟咏活动逐渐恢复和开展起来。吟咏学就是伴随这一文化现象应运而生的一门学问。

吟咏学是一门学问,但不是束之高阁的高头讲章。产生的背景及其本身的内涵特质,都决定了它的应用性、实践性与传播的广泛性。没有广泛的应用,没有专家的研究与广大诗歌爱好者的吟咏实践,这门学问不会产生,也没有意义。这本《吟咏学概论》是在对历代诗歌吟咏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全面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古典诗歌审美特征与中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汉语言,包括普通话与方言)的规律编撰而成的,是一本适应广大诗歌吟咏爱好者需要的好书。

这本书的优点很多,就不细讲了。要之,专家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相关理论,广大爱好者可将其视为入门向导,逐步深入诗歌吟咏艺术的殿堂。我只就本书的渊源稍加引申。

这本书踵继先师华锺彦教授所开创的事业。华先生早年以词曲名家,三十年代即在商务印书馆出版《花间集注》与《戏曲丛谭》两书。华先生还是诗人,有《华锺彦诗词选》行世。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华先生在精心培养古典诗词创作人才的同时,大力倡导诗歌吟咏活动,他是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领军人物。早在1982年,华先生就受唐代文学学会的委托,负责筹建“唐诗吟咏研究小组”。自此,诗歌吟咏研究成为有组织的学术活动,开始形成一定规模。相关事迹,学界传为美谈。一些活动,我曾目睹。

1982年,我考入河南大学,随华先生攻读硕士学位。其间,常见他为诗歌爱好者复信答疑或批改习作,还时见他与同好切磋诗歌吟咏方法、撰文探讨诗歌吟咏理论。先生诲人不倦,在诗歌创作方面对我有意栽培,但我其时兴趣在先秦两汉历史与文学的研究,对诗词创作不以为意,现在想来,悔之莫及。1984年春天,我随先生到江南访学,助先生就诗歌吟咏研究进行考察,一路见闻,使我对这项活动的意义,有了认识。

我陪先生先后到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数省市。访问了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杭州大学(现并入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著名高校。对程千帆、金启华、唐圭璋、钱仲联、马茂元、朱东润、王运熙、王璩常、刘操南、胡国瑞诸先生进行了访谈。我携箱式录音机一架,先生每与诸先生切磋吟咏方法,往往命我录下。在苏州大学钱仲联先生处的访谈,印象尤为深刻。钱先生方言很重,听来吃力。但他吟咏之情感表达,往往能得之字音之外。在钱仲联先生处,我们听到并转录了其所保存的唐文治先生《离骚》吟咏玉音,黄钟大吕,终生受益。附带说一下,唐文治先生清末曾任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改名高等实业学堂)监督,后创办无锡国学专修学校,钱氏为其弟子。考察过程中,华先生还曾与镇江等地的中学教师们就诗歌吟咏进行了交流,亦有收获。

华先生晚年致力的诗歌吟咏及其研究方法,当时并不为人们广泛理解。现在我们知道,先生带我进行的前述活动是人类学中所称的田野调查,这次调查与1983年李学勤先生带领我们进行的豫东考古调查一起,成为我早年学术训练中的宝贵经验。回过头来说,诗歌吟咏活动现已渐呈燎原之势,回忆先生早年开启山林之功,对后继者不啻莫大鼓舞。

本书编撰者华锋教授系华锺彦先生哲嗣。华锋教授幼承庭训,沾溉既多。其在河南大学任教之初,即在先师指导下即撰写唐诗研究论文多篇。后因工作需要,转攻先秦文学。华锋教授自河南大学文学院古典文学教研主任位退休,得余力整理其先尊遗著,近年着力诗歌吟咏的研究与讲学,京、穗各地,得其教诲者无算。今华锋教授董理旧作,益以新知,数易其稿,结为是编,不仅光大先人之业绩,惠及广大诗歌吟咏爱好者,于其本人亦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之价值。古人云,学者为人为已,此其谓乎。

 

                                                                          姚小鸥 2012年8月4日

                                                于中国传媒大学寓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888-756179.html

上一篇:汉语之妙——反抄袭软件之惑
下一篇:清华简中的先秦算表
收藏 IP: 60.247.43.*| 热度|

6 武夷山 尤明庆 李伟钢 陈楷翰 赵序茅 王汉森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14: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