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出版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press 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出版机构之一,科学家的出版社!

博文

计算机界的“蝴蝶效应”——看校园服务信息化新模式

已有 4813 次阅读 2017-4-14 09:22 |个人分类:科学书摘|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科学出版社, 信息化, 蝴蝶效应, 王武海, 校园服务创新

科学家说,南美洲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一只蝴蝶能制造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我不认为这会成真,但我确信一个微小的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会演变为令人震撼的结果。 就像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谁会想到它会颠覆人类社会,会彻底改变大学的服务面貌,会让校园服务和管理变得无限强大。这是否可称为人类社会的“计算机效应”呢?

——作者


校园服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与计算机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60年代,由于中国社会的特殊原因,校园服务与计算机科技发展时代无关。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学校才逐渐有了少量计算机。随后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个别学校在校园服务领域才开始使用计算机做一些简单的计算统计和文字处理,这一时期计算机应用水平仅仅只是传统管理的一种辅助手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计算机及其网络开始在高校得到广泛使用,一些学校在校园服务事务管理上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


我国校园服务领域信息化建设起始于20 世纪90 年代,最早是学生食堂实施电脑网络售饭,纸质饭票退出流通领域;校园通信设施设备由纵横模拟信号电话交换机发展到数字程控交换机,结束了学校电话接线员的历史使命。此后,随着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及某些管理领域,一些学校在校园服务中探索使用计算机辅助管理取得良好效果,校园服务信息化建设逐渐有了较快发展,例如,学校的车辆管理系统、预付费售电及使用计算机控水控电等。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校园网络化和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影响到高校的主要教学与科研和管理活动,还带来传统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大变化,同时也给学校后勤现行的局域网、C/S结构的管理应用软件提出挑战,推动它的变更和软件更新换代。这种变革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单机版变更为网络版;另一个是B/S 结构逐渐代替C/S结构,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后勤管理,最终得到了数字校园设施设备的强有力支撑,一些学校的校园服务呈现出新的面貌。


人们一般以公元2010 年作为分界线,之前被称为PC 时代,之后称为后PC时代。前者以PC 应用为主体、有线互联网为特征,后者则是以平板电脑、掌上电脑和智能手机终端应用为主体、无线WiFi 局域网和移动互联网为特征,尤其是近年来各种APP 应用软件的出现标志着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校园服务门户网站


校园服务门户网站是伴随着校园网发展起来的学校门户网站下的二级服务网站,是基于早期互联网的一种门户表达形式,也是在Internet 互联网上一块固定的面向全世界发布消息的地方。它由域名(也就是网站地址)和网站空间构成。人们常常所说的上网,其最基本的功能就是登录网站地址来浏览网页。


Internet 的基础建立于20 世纪70 年代的计算机网络群之上,开始是由美国国防部资助的称为Arpanet 的网络,第一个应用Internet 类似技术的试验网络用了四台计算机,建立于1969 年。如果据此就把Internet 看作一个计算机网络是不全面的,因为计算机网络只是简单的传载信息的媒体,而Internet 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则在于信息本身。Internet 不仅是一个计算机网络,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个庞大的、实用的、可享受的信息源。Internet 的资源量非常大,大到不可思议。不仅没有人通晓Internet 的全部内容,甚至也没有人能说清楚Internet 的大部分内容。Internet 是全球论坛、全球性图书馆。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加入进来,Internet 永远向任何人敞开着大门,不管什么人,总受到欢迎;无论一个人是否穿了不适合的衣服,是有色人种,或者宗教信仰不同,甚至并不富有,Internet 永远不会拒绝你。Internet 上不存在领导者,没有人担任主管,没有单独的机构付费用,没有法律、没有警察也没有军队。Internet 中没有直接伤害人的方法,但有许多帮助人的办法,或许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能自然学会怎样与人相处。人们应该相信的是:在历史上第一次有这么多的人能够如此方便地相互通信。人们也发现,爱交谈、乐意帮忙、好奇和体谅别人正是人的本性所在。而这些,只有通过登录网站和浏览网页来实现。门户网站是一个单位、组织或个人的形象和门户,网站的目的在于向用户和网民提供产品信息或服务信息的一种方式,因此,网站设计极为重要。网站设计应明确建立网站的目标和用户需求,网站总体设计方案体现主题,版式设计通过文字图形的空间组合要表达出和谐与美,色彩要显示自己的特色,网页形式要与内容相统一,根据和谐、均衡和重点突出等原则来设计。建立一个成功的网站最重要的是策划,而不是技术:①要明确建网站的目的和定位,明确网站的属性;②要进行目标市场调查,要符合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点;③做好主页以后,就要为网站取好一个域名并进行注册申请,同时还应有自己的服务器和独立的域名IP 地址。这些工作完成之后,网站就可以建立起来了。网站建成后,管理和维护工作非常重要,包括动态信息更新、新产品更新、咨询回复、网站安全等。


校园服务网站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业务应用系统,其目的是为了学生、教师、职工和家属等各类接受后勤服务的人员能够快速、便捷地进入后勤网站,享受后勤网站的相关服务业务。因此,全国一些学校已经建立的后勤服务网站一般以下四个特征:①一般都有自己的属性定位和功能定位。在保证通用性服务的前提下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校园服务面向的服务对象既有专家、学者和教授,又有职工家属和子女,还有临时性在校内居住、学习和工作的人员。校园服务网站就是要使合适的人能够在恰当的时间获得恰当的服务,要呈现丰富多彩的大众化服务项目和内容。②一般都能坚守服务型网站的定位,不仅仅将门户网站作为宣传政策、信息发布和服务广告的平台,更多的是日常服务接待、服务业务办理、服务投诉受理的平台,进而成为校园服务人员、服务管理者与学生、职工及其家属增进沟通交流的平台,使校园服务更加热情、周到、方便、快捷。网站主页的风格和主色调一般体现出热情、友好,充满人性化的服务,创造服务对象自由和畅所欲言的服务氛围。③一般都会提供异地、远程办公的平台,使校园服务人员无论身在何处,均能及时得到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信息,时时刻刻关注和了解校园服务状态,及时调控服务项目、内容和方法,满足师生和家属的服务需求。④一般都具备网站的自维护方式,无须专门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监护和维护,校园服务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可以说是系统数据维护员。


掌上社区服务平台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中的人口群体、社会组织所形成的一个相互关联的实体。构成社区的基本要素有空间地域、生活服务设施、一定数量的人口、资源交换输入输出通道、社会关系、社区组织、社区文化、居民心理认同感等八大要素,当然这是指现实的实体社区。



每所大学现实的校园服务都会有自己的社区,不但有实体社区,而且有建立在信息化校园网络上的虚拟网上社区平台。虚拟社区不需要特定的“空间地域”和物质的“生活服务设施”,以及“物质资源交换输入输出通道”。网上服务平台最大的特点就是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现实生活中的人通过网络的联结形成了一个经常接触、互相帮助、有情感交流甚至有物质交易的“虚拟存在的社会”,这就是所谓的网上社区服务平台。网上社区平台更是一种精神社区,由于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和话题又自然形成与现实的学校社区之间的一定的互动性,有着非常明显的现实生活的色彩,人物关系和角色之间交流的情感都有现实的背景。它并不是完全虚拟社区,整个网络背后都是真实的人,也正因为这些,在学校社区和校园网虚拟社区中存在着一种网上和网下的互动关系。很多时候,虚拟居民把自己在虚拟社区中的各种情绪带到现实生活中,发展出各种现实关系。因此,校园服务要重视校园虚拟社区的建设和发展,引导这种精神社区并将其作为学校服务信息化平台的一部分。


掌上社区平台是指在校园门户网站和网上社区平台的基础上演变升级的基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端的移动性服务平台。它的最大特点是装在口袋里和攥在手掌里的移动性服务平台。掌上社区服务平台一般都设置听取师生对校园服务方面的咨询、建议、表扬、批评的互动栏目,日常维修申报互动、有失物招领、二手市场、校历课表、各方面服务电话,以及校园通知通告等一些与师生基本生活相关的信息服务。如何在移动智能终端上建立信息交流平台虚拟社区,快捷方便易携带的信息化社区平台,目前仍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这个平台的建设和实现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技术投入,它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及其家长、教工及其家属子女等服务对象为中心,通过移动网络平台和APP 应用软件提供服务。


智能化设施设备


管理智能化是模拟人脑智慧的管理实践,现阶段能够与人脑相提并论的管理工具唯有电脑。人类的自然智能伴随着人类活动时时处处存在,人类的许多活动,如解题、做游戏,从事各种发现、发明和创造,人类从事的微电子与光电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遥感与自动控制技术、生物芯片与DNA 解码等研究都集中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科学的魅力。而在我们的各项校园服务工作中,如果管理软件和硬件能够执行通常与人类智能有关的功能,如判断、推理、感知、规划和学习等思维活动,人们就认为该项管理具有智能化的特征。


信息化服务方式如和煦春风通过现代服务业诸方面载体吹到校园,融合了高校服务从业者期待变革、梦想着把后勤服务从繁重辛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愿望,形成了学校后勤内部要求数字化变革的巨大动力。高校后勤服务设施设备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紧随现代社会服务业几乎同步而行,传统后勤手工作业方式已逐渐被新的生产设备和工具所替代:如学生食堂开始使用的自动米饭生产线、智能全自动炒菜机、全自动包子机、饺子机、智能包馅机、全自动蒸柜、全自动煲汤机、全自动洗碗消毒机,全自动地面清洗机,把食堂炊事员从繁重的体力型技术劳动中解放了出来;再如校园绿化环卫已经有了绿化带全自动修剪机、校园扫地车,生活垃圾的处理有自动压缩装载机,让最脏最累的环卫工用上了自动化和半自动化机器;学生公寓门禁值班也用上了门禁刷卡与智能安全视频系统,晚上系统会自动统计有谁还没有归宿,有谁超过12 小时在宿舍没有出过门,大大减轻了安全保卫值班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对学生的关心程度;学校医院的全自动数字监护仪、数字医疗仪器以及搭建多校区远程医疗平台,极大地降低了医生多校区往返的劳动强度。高校后勤服务领域使用的智能化设施设备已经太多。




校园一卡通系统起始于20 世纪90 年代初起的电子售饭系统的售饭卡。由的学生证和身份证更方便、更快捷,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自然延伸使用于图书馆、公寓门禁、洗浴计量、超市消费等多个校园服务领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以至于持卡可以走遍校园,故称“校园一卡通”。可以说,一卡通是校园服务信息化中最早的使用工具,它的生命力一直延续至今仍未衰退。今天的一卡通是指非接触式识别的射频IC 卡或者CPU 卡,它的前身经历了磁条卡、光电卡、IC 卡和射频IC 卡的多次华丽转身才始有今天。磁条卡、光电卡仅仅具备身份识别功能,由于早期的磁条卡和广电卡在技术上无法直接存储用户姓名等信息,脱离后台数据服务器就无法具备身份识别功能,读卡器读出的仅仅是一串毫无意义的数字代码。自从IC卡出现以后,卡上就具备保存卡号、姓名、身份证号和数字钱包的信息。今天被称为一卡通的卡介质,不但具有身份识别功能,而且具有钱包的消费功能。


机器人炒菜是近年来发明的智能机器人技术。目前的发展水平是在人工配料基础上机器人根据预设的实验烹饪过程时间控制、炒菜用油量控制、烹饪温度控制,以及机器人掂锅、机器人适时投料的自动烹饪操作,替代了学生食堂厨师的技术性繁重劳动。炒菜智能机器人在网络通信条件下,按照预设任务菜单列队候炒,在此基础上可实现师生通过手机端个性订餐、调整口味偏好、熟烂程度偏好等,解决众口难调的老大难问题。


远程水电智能控制给予学生极大的方便。智能水电表不但是计量水电用量的工具,而且具有强大的管理控制功能,例如,使用大功率用电器报告功能、通过智能手机终端为水电表线上付费功能等。


校园大门车辆出入无需收发卡而是使用牌照识别技术。这是许多学校车辆出入校门的管理方式,其原理是应用计算机视频图像识别技术,将运动中的汽车牌照从复杂背景中提取并识别出来,通过车牌提取、车牌字符识别,然后记录入校时间、出校时间。同一辆车的出入时间之差就是车辆在校内停留的时长。如果已经建有校园车辆数据库,就可以根据数据库自动检索识别车辆用户身份,区分师生车辆或校外临时车辆,自动区别情况快速处理,提高出入口车辆通行效率。目前,车牌识别技术已经是成熟的校园服务信息化应用技术,开始被应用于无人值守的快速通道,给予校内车辆免取卡、不停车的出入体验,正改变出入校门或停车场的管理模式。





《校园服务与信息化模式创新》

作者:王武海

责编:乔宇尚,崔文燕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3

ISBN:978-7-03-052331-0


20 世纪末,处于市场经济重重包围下的中国大学吹响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号角,为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化的校园服务组织?可叹服务体制和运行机制尚缺乏宏观层面的政策指导。就在更多学校徘徊、等待、甚至后退的迷茫时期,学校服务组织雪上加霜地遭遇了移动互联网的严峻挑战和巨大冲击。是对传统校园服务模式修修补补?还是重新思考,重新出发,再造后勤服务流程?如何深度融合移动互联网技术以构建现代校园服务新模式?《校园服务与信息化模式创新》针对校园服务组织和师生在校园后勤服务方面的多个痛点,均给出了探索性的解决方案。


(本期责编:李文超)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点击文中书名、作者、封面可购买本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8739-1048825.html

上一篇:“中国糖尿病治疗策略研究”创下多个中国之最
下一篇:浩瀚星空,藏着你未知的世界
收藏 IP: 124.17.26.*| 热度|

1 xlsd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