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坪博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imu 广学馆记

博文

你不一定见过的山麻雀 精选

已有 42810 次阅读 2014-3-25 21:18 |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麻雀,地球人都知道,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偏僻的农村,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但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房前屋后到处可见的麻雀,我曾经想当然地以为它的名字就叫家麻雀,后来翻了书才知道这种麻雀的英文名字却应该是Tree sparrow,也就是[树]麻雀(Passer montanus);真正的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也就是House sparrow,虽然分布也很广,欧亚、澳洲均有分布,但湖北并没有记录,我还是在澳洲才看到拍到家麻雀。树麻雀和家麻雀还有一个近亲叫山麻雀,听过或看过的人可就少得多了!麻雀属的成员也是一个大的家族,全球大约有28种,中国有5种,其中树麻雀科学网最近戎可、张珑、吕喆、孟津等几位老师都介绍过了,徐锋老师在博文中曾经介绍过新疆的几种麻雀,其中并没有山麻雀(1)。

 

山麻雀(Passer rutilans)的英文名字是Russet sparrowRusset是红褐色的意思,这一点我觉得用来描述雄鸟的颜色非常贴切,尤其是山麻雀雄鸟头顶的颜色。山麻雀是雌雄异色,山麻雀雄鸟头顶为鲜艳的栗色,雌鸟的颜色较暗,有一道奶油色的长眉纹,比较好区分。

    山麻雀的雄鸟,颜色很艳丽:

 

 

山麻雀的雌鸟,眉纹很清楚:

 

   

   亚成鸟,牙口还是黄的,正所谓黄口小儿:

 

 

从外观上来看,山麻雀与树麻雀二者的区分较为容易,最明显的区别只需看其脸颊是否有黑斑,有黑色颊斑的就是树麻雀,无黑斑者则是山麻雀。不过树麻雀幼鸟也没有黑色颊斑,不留心的话也容易搞混,但是树麻雀颜色远不如山麻雀艳丽,在野外可根据头部是否为较艳的赭红色来判断。

 

 

都市里的山麻雀

 

树麻雀在整个中国都有分布,而山麻雀则见于秦岭以南地区。顾名思义,山麻雀主要出现在山区,常停栖于高地的开阔林、林地或灌木丛中,在地面活动较少。但是野鸟手册上说山麻雀栖于家麻雀不出现的城镇及村庄,这一点显然是不准确的,至少在湖北省的很多地方,这两只鸟是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乡村的。不过,武汉市因为地处低海拔的平原地区,是不太容易看到山麻雀的。4月底的湖北,山麻雀还忙着筑巢,到6月份初,小鸟就已经出窝了。山麻雀在繁殖期经常看到成双成对出现,冬天也会结成小群,但是很少像[树]麻雀那样形成数百只的大群,叫声也不如[树]麻雀那般喧噪。山麻雀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也比较丰富,在中国有4个亚种:cinnamoneusintensiorbatangensis及指名亚种rutilans湖北地区分布的是指名亚种。台湾分布的也是指名亚种,但根据2003年至2014年当地鸟会的观鸟纪录,估计山麻雀台湾种群的数量已经不足一千只,竟然成为台湾最需要保护的鸟种之一了(2)。

 

忙着筑巢的山麻雀雌鸟:

 

 

麻雀的危害在中国一直是个有争议的话题。这方面科学网也有一篇博文介绍了相关历史背景,有兴趣的可以前去一看(3)。山麻雀属杂食性鸟类,育雏期间,它们会吃掉很多禾本科的害虫,从这点来看,这无疑是有益的;但是也有实验证明,当麻雀主要以田间蚜虫饲喂雏鸟的时候,它们取食区内的蚜虫数量并没有因为麻雀的捕食而显着减少。而麻雀对水果、谷类等经济作物的危害,也是不可小觑的,水果被鸟啄食受害后,伤痕累累,残果遍地,彻底失去商品价值,并引发病虫害进一步危害。尤其是樱桃这类水果,如果不加强管理,很可能会颗粒无收,而不是像某些极端环保组织者所说的几只麻雀能吃得了多少呢!。我们现在关注麻雀,不应该简单地从经济利益分析,更应该着眼于它们在生态系统稳定以及能量流转方面的作用。话说研究鸟类的行为,还真能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比如一篇研究称麻雀群体生活带来多种优势的文章,就发在PNAS

 

 

取食油菜籽的山麻雀

 

老家窗前偷吃樱桃的山麻雀

 

 

1.         徐峰新疆麻雀小结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9144-760788.html

2.         新年数鸟山麻雀、台湾八哥锐减http://www.worldpeoplenews.com/news/17/2014-02/48345

3.         熊为民麻雀的悲歌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03335-75443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4206-779173.html

上一篇:澳洲的白背钟鹊
下一篇:早春蝴蝶:黄尖襟粉蝶
收藏 IP: 159.226.127.*| 热度|

28 陈楷翰 庄世宇 杨正瓴 孙启高 吕喆 戎可 徐军 李学宽 隋万美 柳林涛 陆俊茜 曹裕波 李子欣 武永军 李志军 耿小昭 李志俊 李土荣 唐凌峰 侯成亚 徐长庆 孟津 蔡庆华 龚直文 李东风 abang biofans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