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时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onbin 自我营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学术生态系统

博文

新高考:谈情怀,不如修改一下赋分规则 精选

已有 27458 次阅读 2017-9-12 09:28 |个人分类:一孔之见|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物理, 新高考

如果不是孩子一年多后要参加高考,我也许根本就不会关注这个话题。

2016年发布了新高考政策,改变了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几十年的传统高考规则。新高考的一大亮点就是不再刻意区分文科、理科,考生可以自行选择考试科目的组合,甚至考试时间都可以自助,还有许多科目有两次考试机会。这样的制度改革,看起来就让人兴奋,放在我们参加高考的那个时代,一定是天方夜谭了。由于取消了文理分科的限制,一些新鲜事儿也就出现了。比如,我在今年的自主招生面试中就遇到了好几位考生,他们报考的是社会科学实验班,但他们是传统理科的学霸,高考选择的是物理和化学,而且是全A。天呀!我当时就在想:复旦大学的社会科学如果招收的都是高中理科学霸,这样的学生毕业以后,那就是全才呀!想当年,我们高考的时候,大多考生并不是主动选择考文科的,而是感觉自己理科学习困难,被动选择了文科。

新高考,也被说成是3+3模式。前面一个3是指必考的三门科目(俗称大三门):语文、数学和外语,后面一个3是指从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等7门中任选三门(俗称小三门)。

很快,就有一些专业考试机构针对新高考制度制定了一系列学习和选考科目的方案,来指导家长和学生。我当时就纳闷,这有什么好指导的,对什么科目有兴趣就报考哪门不就行了吗?后来有所了解才发现,高考算总分的时候,并不是原始分数累加,而是采用等级赋分制,设A、B、C、D、E 共5个等级,并根据考生卷面分在所有报考该科目的学生成绩排名比例给出对应分数。咋一听,这也是挺不错的改革嘛,因为该等级赋分制可消除不同年份间和不同科目间因考题难度差异所产生的影响

于是,问题就来了。几乎大家都认同的是:相对于其他科目,物理学科是比较难学的,只有聪明的孩子、只有学霸才能取得好成绩。那么,大家都想在自己选考的科目中取得好成绩,采取的策略自然是避免与学霸发生竞争,即使是学霸也想避免这样的竞争。于是乎,选择物理的考生就少了,而由于采用了等级赋分制,考生基数越少,赋高分就越更难了。打个极端的比方,如果某省一年有50万考生,而选择物理考试的只有100个人,那么虽然某考生的物理成绩在全省排名是前100名,但他在高考中仍然只能得到E的等级和赋分;如果选择物理的人有1万,那么同样是这位考生,他的成绩可能就是A等。也就是说,最终这名学生的高考分数不是由他自己的学习好坏决定的,而是由考生人数决定。这样的规则,的确有些让人啼笑皆非。

2017年高考浙江全省29.13万考生,选考物理的只有8万人。在上海,实行新高考改革第一年,选择物理科目的考生仅占总人数的30%。虽然这些实际数据并没有那个极端例子那么糟糕,但浙、沪两地新高考物理学科“遇冷”已是事实,而且这股风气还会蔓延到了未来和其他地区。随着物理选考人数减少,赋高分难度就越来越大,会继续影响来年的考生选择物理,这是一个典型的正反馈!

新高考,是新生事物,初衷是好的,出现一些问题,我觉得可以理解。关键是,出现问题,如何改变。

最近看网上一些文章,关注和讨论这些问题的人越来越多了,最纠结的就是考生家长了——他们知道物理很重要,但为了高考能获得好的分数只好放弃。还有许多物理“大咖”也走入中学,大力科普物理学,希望同学们选择物理,爱上物理。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说:“我们能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选课时,少一些功利的驱动,多一些兴趣的选择。”然而,现实情况似乎并没有什么好转。因为高考毕竟涉及到许多考生的切身利益,他们可不敢用相对比较“虚”的情怀来给自己的高考分数开玩笑。即使学生愿意,老师和家长也不会答应的。还有人认为,应该将物理列为“必考”科目。那么,显然这也是说不通的,难道只有物理重要吗?其他科目也一样可以找到非常重要的理由,这样不就又还原到之前的高考模式了?——虽然我觉得这样的结果并不坏。

显然,这里谈情怀,不如修改一下赋分规则。现在新高考的等级赋分是根据考生卷面分在所有报考该科目的学生成绩排名,相当于考生在报考人数中子集的排名,而如果改成考生成绩在考生全体中的排名,就迅速将上述的正反馈变成了负反馈。同样还是上面的例子,只有100个人选择物理,那么他们的成绩在50万考生就是最好的,都拿到了A——这从情理上讲,也说得过去,有勇气选择该科目的本来就是该科目成绩相对拔尖者。如果有投机者,他首先看到的是报考人数少的科目容易获得高分,于是就会来选择该科目,其实大家都能看到这样的状况,那么选考该科目的人数一下子就多起来。结果,这样的投机还不如不投机。于是,大家不会再为考生人数的多寡费心了,而只会关注自己的兴趣和未来专业的选择。


该文被《中国科学报》2017-09-22(002)收录。

新高考改革能否如愿.pdf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02444-1075532.html

上一篇:认知升级、化敌为友、拥抱技术、共建富足
下一篇:如何重塑我们的价值观
收藏 IP: 202.120.234.*| 热度|

27 康建 李颖业 王国强 邹德虎 武夷山 马臻 冯大诚 吕喆 吕洪波 黄旭 周健 石磊 姬扬 张晓良 李学宽 黄永义 刘建栋 蔡庆华 黄强 赵凤光 彭真明 biofans wqhwqh333 xlsd ncepuztf fsdw ttee1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8: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