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追求牛论(Nature)帅文(Science)的运动正方兴未艾。这样的追求其实在美国也挺普遍。记得在二十几年前刚到美国读博士时,我还以为Nature是科普杂志,从来不看。后来有一篇我们领域(凝聚态统计物理)的文章在上面发表,我还觉得很奇怪谁会去那儿发现并引用它呢?我导师(GeorgeStell)告诉我在那儿发表是因为杂志的名气。因为我导师自己并没有论文发表在Nature上,我当时没意识到发牛文的难度和意义。
当我做博士后转到计算生物上时,才开始知道在上面发表论文是多么被人看重啊。我导师(MartinKarplus)每过一阵子就会有一篇论文在Nature上发表。但也不是年年都有。他告诉我要搞懂化学物理原理非常有挑战性,而 Nature这样的杂志对此却不感兴趣。对他们来讲发现一个分子的功能才更有新闻价值。我前后有三篇文章Karplus认为值得送上Nature,可能因为他的名气每篇都送审,但三篇相继都被拒了。最后一篇论文是他老人家不服,亲自打电话给编辑,指出审稿人自相矛盾,才成功地把文章救活了。自然没有他的名声,这种起死回生的事是不可能的。这篇论文对结束我的多年博士后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见以前的博文)。但它不算我自己最好的,也不是引用率最高的论文。
做了教授,尤其是进入招教授的委员会之后,终于明白牛论帅文的用处。委员会里的成员一般都与要招的人不是同一个领域的,因为这样可以交叉合作。而不在同一个领域,就很难清楚或者很难比较候选人工作的原创性和重要性。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有没有牛论帅文了。记得我升了副教授后,我的系主任就跟我讲,下一步就是发牛文了。发了牛文就算是上了另外一个档次了。他是医生(MD),医生的话咱得听啊!
发牛文当然是要想增加自己在一个领域甚至其它领域的影响力。杂志所谓的影响因子是短期三年内的平均引用率。所以高影响因子的杂志追求的是热门学科,有新闻、社会价值的,和名人大家的文章。用名人大家的文章就跟开会请个名人做报告增加会议的影响力是一样的。但真正有长期影响力的文章不一定能在Nature上发表。例如MartinKarplus有四篇文章创下了过千引用率的成绩。这其中只有一篇是在高影响因子的杂志(Science)上发表。而我们领域的大牛P.Wolynes到现在也只有两篇牛文(Nature)。引用高一些的那篇是和Karplus合写的,而另外一篇仅仅有11次的引用率。他显然不是靠这拿院士的。有意思的是统计发现:杂志影响因子与解的蛋白质结构的质量成反比而与撤稿率则成正比。所以不能单以牛论帅文评高下、言成败。君须知,除了性感的,还有温柔的呢。
我现在在结构生物信息学这个领域里耕耘也有11年了,还没上档次。逢人我就象鲁迅小说《祝福》里的祥林嫂那样自我介绍:我做的是基础性、长期性研究。虽然既不牛也不帅,但我很温柔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