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津的博客 (Meng Jin's b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blog

博文

北京,北京 精选

已有 9759 次阅读 2012-12-22 05:02 |个人分类:有感而发|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北京


      过二十一号这天,我一直有些期待的心情,想看看无论贫富贵贱,大家一起结束的场面有多温馨和壮观,如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或者是钱塘江大潮从天际扑过来,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阻挡,一直没过头顶。我回忆过去的一些日子,也想离去的时候有什么遗憾。有什么可以留下,留给谁?有什么可以带走,带到哪儿去?最实际的想法,就是我准备好了,真要有点什么动静,先冲到冰箱前,里面有什么好吃的,吃饱了再上路。早起是漫天的乌云、狂风和雨,很吓人的样子。但天还是慢慢亮了,说明太阳已经在乌云后面升起。看上去吓人的风雨,不过是伪末日的模样,见惯不怪了。闹腾了这么久的“世界末日”没有来,有点让人扫兴。

      曾经怕“世界末日”以后再无字,现在已成为一个传说。但为了这一天,该写点什么纪念一下。从一堆写了半截的博文中,闭着眼睛用鼠标点了一篇,看命中注定我今天该写点什么。居然点中了《北京,北京》。这个文件夹里存了些照片,是过去一些年在北京的各种场合留下的,照片都是很普通的内容,没有什么特别的摄影讲究。漫不经意的东西,一点一滴累积起来就成了故事,记录在一起的日子,叙述过往时间里世界的变化,让我记起那一刻自己在干什么,回味只有自己才知道的心情。把这些照片贴上来,添几个文字,听着《北京,北京》这支歌,庆祝一下我们都还活着。

      我曾经写过78年春到北京来上大学的博文,以后也提到一些有关在北京生活的片段,但都非常的有限。那些日子人虽然在北京念书,对北京其实没有什么了解。春夏秋冬,节日假日都在学校里念书,很少出去玩。偶尔跳上332路公共汽车,无论往哪个方向走,那条线两头连接的景色都十分有限。最深刻的印象,是车子快到学校时,看到中关村一带四季青公社的菜地和果园,每次我都会想北大校园原来在郊区。

      那时这一带已经开始在建住宅楼房了。最早的一群楼,是文革后给科学院的高级知识分子盖的,以体现对知识分子的关怀和尊重。十来层的高知楼,在当时是摩天大楼,据说里面还有带电的梯,很神秘、很现代化。我后来的一位老师,也是位院士,他家就住在其中一幢楼里,二室一厅,好像有80多平米。再后来好几位老师都住到那一带去了,再再后来他们又都搬走。现在这一带和别的区域一样,被商业化覆盖。偶尔去那边走走,看着林立的楼房,完全不认识的路和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不知风能从何处来。

      当时北京动物园附近很热闹,有了个体户倒卖衣服的市场,城那边的三里屯也有了酒吧,成就了许多的万元户,启动了全社会向钱看的竞赛。不知不觉中,三里屯的酒吧地位被后海取代。每次回北京,都会和朋友到银锭桥边的《银锭缘》坐坐,喝点啤酒,听隔壁酒吧传出来的、免费的吉和歌声。坐到很晚后,坐累了,换一家酒吧再坐坐,是个倒时差的好方法。

      我的一位朋友对这里的变化非常反感。他家过去就在这一带,小时候习惯了安静,胡同中的灰墙和四合院,巷子口蹲坑的公共厕所和其特有的味道,以及街灯下下象棋的对手和围观支招的人。童年记忆中的静水池塘,很快被洪流般的商业浊流淹没。等人们恍然大悟,意识到那些古老的四合院不仅只是一座院子时,它们大部分都被拆改了个差不多。现在剩下的那些原汁原味的院子,成了地产商们眼中的肥肉。

      最近一些年,陆续有机会去参观鸟巢、水立方等新奇的建筑,从外面观看国家大剧院的光辉,过路时感受央视“大裤衩”的宏伟。所有这些,和人民大会堂里庄严的50年代气息落差之大,证明北京真的是变了一个样。人民大会堂当然也有变化,依我上大学时的记忆,现在那里的变化之一,就是进门处装了金属探测器。在北京住宿时,如果碰上观景楼房间位置好,从窗户往外看,整个北京城四处都是耸立的高楼,一座比一座高。仔细去找,那些八十年代的高知楼,都不知躲到哪儿去了。若是雾霾天气,千姿百态的现代化高楼在一片灰色中时隐时现,给人一种诡异的感觉,好像我们活在一个科幻的世界里。但阳光灿烂的日子,从太阳升起的晨,到月冷星稀的夜晚,它们犹如天上人间,美得令人震撼。每天傍晚下班时的交通高峰期,从房间窗口往下看,曾经是自行车洪流的街道,现在宽了很多,但塞满了公家、私家的汽车。堵在路上的车们,白色的前灯,红色的尾灯形成两条反向流动的河,不见首尾,蜗行着进城出城。

      北京,北京。农民进城做了农民工,艺术家从美院转战798再转战到宋庄,科学家从博士折腾到院士,或者下海赚到了钱。巨大的辉煌下,人们免不了会有累的时候。一年四季,所有的公园每时每刻都被各地热情的游人占据着,北京人只好往外跑。周末到山里、坝上去,弄点自备的烧烤,吃顿农家饭,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但大家都明白,真正需要被逃避的不是身体,而是心。这是为什么现在流行微博,它的功能如出气筒,大家用地道的京式幽默调侃时事,释放生活中的各种压力。也有了《北京,北京》这样的歌,表达人们幸福了后却变得复杂的心情。

      这支歌的歌词很写实,完全没有北京的历史内容,未来也不知在何方,文字上是很平面的。用咖啡馆、霓虹灯和发动机的轰鸣来表达北京这样的城市,显得刻薄了点,也苍白了点。但和肉吃多了想吃农家饭的道理类似,灯红酒绿的热闹之后,用实在生活的景物搭起想象的舞台,比天朝帝都这样貌似有力的空泛表述,显得更有说服力。活在当下的人,最关心的就是现在。过去的辉煌和苦难,将来的苦难和辉煌,都没有现在的街道、现在的日子、现在的心情来得重要。外面的世界精彩与否,全看现在的内心是否精彩。歌的精华是在副歌里面,也是最具有爆发力的音乐部分,表现出了歌者的感情,让谁都有要喊一嗓子的冲动,也不怕把心吐出来。喊完后想:北京,北京,我们都还在,挺好的。迷茫伴随执着和寻觅,痛苦伴随欢乐与感恩,人类之所以为人类。

 

《北京,北京》词、曲:汪峰 - http://www.xiami.com/song/53864

           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和电器之音/我似乎听到了他烛骨般的心跳/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死去/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儿失去/北京 北京   
            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就像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死去/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儿失去/北京 北京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离去/我希望人们把我埋在这里/在这儿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在这儿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死去/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儿失去/北京 北京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699-645169.html

上一篇:作者贡献自己说—《科学》对应投稿的一招。
下一篇:上平十五韵——冬
收藏 IP: 173.63.222.*| 热度|

84 李宁 曹聪 罗岚 陈学雷 杨晓虹 边一 刘用生 刘艳红 陈国文 陈小润 陈湘明 钟炳 刘立 余昕 王浩 王芳 迟菲 许培扬 武夷山 王守业 王静洁 蔣勁松 刘欢 李学宽 朱志敏 陆俊茜 黄晓磊 陈桂华 王春艳 李世森 杨学祥 何宏 王府民 雷栗 焦豹 姜虹 肖振亚 马磊 何士刚 毕可蕾 徐坚 吕乃基 王琛柱 翟远征 柏舟 肖重发 杨月琴 李晓明 翟自洋 徐大彬 王桂颖 张海霞 曹小晶 傅蕴德 任国玉 徐长庆 李璐 廖晓琳 陈筝 李志俊 陈永金 杨正瓴 王晓明 唐凌峰 张志东 张玉秀 段煦 郭向云 王敏 王安邦 陈沐 何青 ddsers zzjtcm bridgeneer anran123 fansg laifuzi qianxun1991gmai xqhuang 笑傲江湖 Tangen yxh3161 small03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