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吐鲁番一带的野外已经很多次了,但从来没有真正爬过火焰山,一直有点遗憾,直到最近才有了机会。我们这个圈子里,上一辈人曾经在1963年爬过。那时他们二、三十号人在这一带住了几个月,测岩层剖面时曾登上过火焰山,从此无人再上去过,距今正好半个世纪。如今高科技了,我从谷歌地球上看过火焰山的全貌,从飞机上航拍过火焰山。当然,也在火焰山的沟谷中来回窜过几回。每次面对那山,都会想那上面到底是个什么样,能让本事齐天的悟空,当年在此把腚给烧着了,让现在的猴子猴孙们,后面都红得没法看。
六月的吐鲁番,天气还算好,不算太热,气温最高在38到42摄氏度间,我们连司机三人,把车开到连木沁村南的火焰山脚,两个人准备穿越一次火焰山,师傅守在车边等我们。这里的山是由一套中、新生代的陆相地层构成,地层翘起来的角度很大,倾向北北东。地层基本上是砂岩和泥岩互层,砂岩地层形成突出陡峻的山崖,泥岩地层凹下成为沟谷。从北向南横穿山脉的登山过程,就是爬高下低,一路上上下下。火焰山中大部分的岩石和风化后的覆盖物都偏点红色,因此很吸热,地表温度很高,有多高我没有测量过,人有进了烘箱的感觉。没有阴影的地方,岩石上基本没法坐,否则会像当年的悟空。
因为季节、早晚的温差大,这一带山中物理风化程度很高。山坡面上,常常是覆盖着很厚一层松散的砂土或碎石,爬起来比较费劲。对于爬山的人来说,火焰山的相对高度不值一提,一般气候下,那就是小菜一碟。但在那样的气温下,顶着大太阳爬,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背了很多的水,加上相机、镜头、工具等,包很沉。带了点饼做午餐,也带了些咸菜,中午就着饼吃,可以补充点盐分,我们知道会流很多的汗。
我们两个人分开一点距离,用对讲机保持联络,各自往上爬,说好到山顶会面。虽然山爬得很辛苦,但见到山上的地层、地貌,还是令人很快乐的。有些东西,平常日子里是见不着的。能到火焰山中走一趟,我想我这一辈子大概就是这一次了,累就累一点。喘气流汗,爬山的过程不用多说。登顶时是下午三点左右,站在翘起的岩石山峰上,太阳离我们很近。看着山南的葡萄园绿洲和沙漠,我知道自己这回是真的爬过了一趟火焰山。
下山我们已经没有办法沿原路回去,尽管我们的车在那边等我们。原路回去路太长,我们也没有体力再重复一遍来时的辛苦,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水了。 找了块岩石的阴凉处休息了一会,我们决定沿山中的一条山谷向西走,然后在火焰山一条穿通南北的峡谷口下去,那里就有公路了。沿谷底走比较平缓,但代价是没有什么风,很热。 我们省着喝水,顶着西斜的太阳走。
山谷中有很多风蚀地貌,看上去很过瘾。地上“沙丘” 都是由粒度可以算作细砾石的颗粒组成,可见这里的风是很大的。我们在那些粗颗粒沙砾形成的“波浪”中行走,留下自己的足迹。
峡谷边很陡峻,覆盖了沙子,我们几乎就是一路滑沙下去的。远远看下去,山脚有条很宽的水渠,我非常担心过不去。要是没法过水渠,我们也不大可能再爬上身后的山重新去找路了。好在我们命好,等我们到谷底时,很容易就找到了过渠的路。到了公路上,我的水瓶还有几口救命水,我的朋友已经在下山时把水喝干了。
用手机联系上我们的师傅,车子在路边接到我们。他的越野车上有个小冰箱,里面有好几种饮料,最重要的是有啤酒,冰镇的黑啤酒。那个时候、那种状态下,一口冰啤酒灌下去,味道无与伦比。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是人在最艰难时才能获得并认识的。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0: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