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正
【按:本系列为《科学画报》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系列之三与四来源为:《科学画报》2012年第八期。《科学画报》发布文章在原稿基础上有压缩修改。】【系列作品:(1)外星人来访(2)看不见的敌人(3)接力十年防天花(4)免疫学的丰碑——巴斯德(5)揭开病毒的面纱(6)保护濒危的病毒?】
“我无法想像在人类历史上还有比这更为巨大高尚的慈善活动。” ——爱德华*詹纳(1806)
世界上最远的长跑接力赛在美国德州举行,总路程为360公里,去年的冠军记录是25小时57分钟。这么长时间,远距离的接力对队员们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然而,这跟两百年前的天花疫苗接力相比,无论是旅程、时间、还是对人的承受能力的考验都远不可同日而语。
西班牙征服者依靠天花征服了美洲文明应当收获丰盛,然而,天花却是双刃剑。人口即资源,西班牙的巨大收获却因为天花在美洲落地生根而几乎散于无形,短短一百年内,墨西哥的2500万人口被灭亡了几乎95%。1803年,本身就承受过天花之灾的西班牙国王下令政府各部计划在王国殖民地推广牛痘接种。
西班牙皇家慈善接种特遣队在1803年11月30日出海驶向美洲。特遣队由医生波密斯(Balmis)与沙万尼(Salvany)率领,其中有六名医生、四名护士、一名职业保姆、以及22名3-9岁的男孩。其任务是在所到达之地,向民众免费提供天花接种,组建预防接种委员会,指导该委员会掌握疫苗接种与储藏疫苗的技术。
为什么要携带这些男孩呢?因为他们从未接触过天花。在19世纪初期,世界远比我们现在经历到的要大,跨越大西洋现在是一日之功,当时人们需要耗时数月,人工制冷尚未发明,单单地传递疫苗,可能还未穿过大西洋,疫苗就死亡失活了。这些孩子是保证传递疫苗的关键,医生们给他们依次接种,把牛痘苗从一人的手臂传至下一人,牛痘的潜伏期为10天左右,这批孩子可以保证旅行长达6个月仍然在到达大洋彼岸时有活疫苗。
在3个月后,特遣队到达波多黎各。随后到达委内瑞拉,在加拉加斯他们受到了热烈欢迎,被喻为生命天使,他们为当地组建了接种委员会,在不到一个月内,为超过万人提供了天花接种。随后特遣队一分为二,分别在波密斯与沙万尼的带领下,奔赴不同的地区传播疫苗接种技术。
波密斯在5月到达古巴,为之组建了接种体系,6月到达墨西哥,开始了长达数月的培训、接种、与组建地方卫生防预体系的努力。墨西哥地域宽广,特遣队需要不停地派人奔赴各地传播技术与疫苗。墨西哥总督对特遣队并非全心支持,波密斯不时得跟总督抗争才能达到目的。到次年2月特遣队离开墨西哥时,特遣队在墨西哥提供了不下10万人次的天花接种。
1805年2月波密斯队横跨太平洋,奔赴菲律宾群岛,船上有26名墨西哥儿童,继续先前的疫苗接力。这一次旅行非常艰苦,缺衣少食,居室拥挤,而且卫生条件极差,万幸的是船顺风到达马尼拉,只用了两个月,不然特遣队及那些孩子可能会有更大的灾难。特遣队为菲律宾组建了接种委员会,并为超过2万人进行了天花接种。在1805年9月,波密斯到达澳门,为澳门组建了痛疫苗接种机构。在此后多年里,澳门与马尼拉的委员会将是周围地区的疫苗供应中心。最后波密斯到达广州,遗憾的是,西班牙皇家菲律宾公司在当地的机构拒绝合作,他反而得到了英国西印度公司的赞助(当时西班牙正与英国进行特拉法加海战),在广州建立了一个天花接种中心。波密斯于1806年9月胜利地回到了西班牙,成为首任天花接种总检查官。
图一、十年接力播疫苗(源:Soto-Perez-de-Celis 2008)
沙万尼分队奔赴南美,陆地旅行更为艰辛,沙万尼很快就因不适应热带气候而病倒,再也没有完全康复过。他们一路走,一路传播接种技术与疫苗,如果在当地找不到医生,他们就教教士或者其他普通人。在去卡塔赫纳的路上,他们乘坐的圣路易斯号沉了,幸好特遣队成员与行礼都无恙。随后在马格达莱纳河的旅程中,沙万尼因病而一只眼失明。在1804年12月18日,他们到达了波哥大,为新格拉纳达(包括今天的巴拿马、哥伦比亚、厄瓜多尔与委内瑞拉)组建了预防天花与黄热病的卫生委员会。沙万尼领队在1806年5月到达秘鲁的利马,秘鲁共计20多万人得到接种,成立了接种委员会等专业机构。
沙万尼在南美洲旅行了4000公里,变更各种交通方式,乘舟、骑马、或者骑骡,不少时候需要步行,沙万尼健康状况日益恶化,有时还得由人背着走,一度沙万尼因心脏病发而不得不停留在普诺,但情况稍有好转他就坚持继续剩下的旅程。1810年7月21日沙万尼在科恰班巴(现在的玻利维亚)逝世,年仅34岁。失去队长的特遣队继续了他们的旅行,直到1812年,从智利返回秘鲁的卡亚俄港,正式结束了长达10年的传播天花疫苗的工作。
特遣队从西班牙的拉科鲁尼亚港口出发时就依靠孤儿接力传播活疫苗,此后每到达一地,就得要募集儿童伴同上路向下一站传递疫苗,最终通过这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把天花疫苗传递到了全世界。他们历经艰险,偶尔还受到冷遇,但矢志不改,年青的沙万尼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人类抗病毒最感人最壮观的一幕。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4: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