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轩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day80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博文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阅读笔记

已有 1078 次阅读 2023-9-1 15:45 |个人分类:读万卷书|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图书规格

【 书 名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
【 作 者 】(日)奥野宣之
【 ISBN 】978-7-210-09720-4
【 出版社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

笔记

  只有一件事情需要你随时放在心上,那就是 365 天要每天随身携带笔记本和笔。这也许是老生常谈,但简单纯粹的方法往往是最实用的。

  

  

  你可能会萌生种种念头,经过反复尝试和失败,适合自己风格的使用方法会得到自动优化。

  

  

  在笔记本中留下的任何内容都是自己想记下备用的,都是自己亲自挑选后留下的报道和资料。总而言之,每一条都是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因为你需要的信息就在笔记本里,所以你才会想到要参考它,笔记本中没有的内容你甚至都想不起来。

  通过数码产品则无法这样顺利。在存储信息的时候,因为没有经过书写和粘贴这样费力的工序,所以印象就不会那么深刻。

  做起来可能有些麻烦,但事情就是这样的。并不是“将知识生产的素材汇集在笔记本中”,而是“(将对你造成极大触动的信息)集中在笔记本中,就会让它们成为知识生产的素材”。

  

  

  一旦决定只使用一册笔记本,不管是记录还是查阅,都只需在一册笔记本上进行。记录在哪里,要去哪里找,一秒钟都不需要考虑。

  

  

  一元化笔记的三条规则:

  • 一元化。无论公私,把所有可纳入笔记的内容放进一册笔记本中。

  • 时序化。从头开始按顺序使用笔记本 。

  • 索引化

  

  

  分类整理的方式有时能让你更快地找到。不过,只有当目标需要像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专家管理收藏品那样以完整的形式进行半永久性保存时,这种分类整理的方法才能突显其优势。

  

  

  一元化方法相较之下也更适合个人使用,其优点:①记录很轻松;②找起来安心;③坚持做也不费力。

  

  

  一边尝试各种方法,一边坚持记笔记,在不知不觉中,你或许就能找到十分契合自己的工作、兴趣乃至生活方式的笔记方法。

  

  

  将自己工作与生活中的常用语以“罗马字首字母法”为基准来进行略记。这样速记的话工作会轻松很多。

  可以将经常写的内容用符号来简单记录。

  

  

  写在笔记里的东西,大部分是不拘泥于形式的,可以仅仅按照脑中浮现的模样原封不动地描绘,也可以将当日自己做了哪些事逐条记下。

  将他人的发言、通过观察得到的信息等“来源于外部的信息”标上“○”后再逐条书写。

  对这些信息产生的感想、自己想说的话,用“☆”标记后再写。

  如此不断反复,以示区别。

  

  

  能成为知识生产核心的,只有能打动自己的东西,和对其产生问题与想法的主观意识。

  从他人处得来的信息,最终也不过会成为广为人知的一般性知识。写下并保留自己的想法,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采访。

  承认自己的想法是有趣、有价值的,这才是知识生产活动中必需的态度。

  

  

  不应该去计较某个信息能否用于工作之中,如果真的触动了你的感情,先不管三七二十一,写下它们。

  

  

  但人们的思绪未必永远是清晰有条理的,如果感到还不清楚,就先空着。还有一种给不明主旨的笔记加标题的简单方法,就是以主语和宾语为标题 。

  虽说加上标题更有利于搜索想获得的信息,但标题不是必需的。与其在写标题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不如先将标题搁置,优先记笔记。

  

  

  尽管在粘贴东西后,笔记本会变得凹凸不平、不易书写,但能把这些物品贴进笔记本里依然是胶带的一大优点。

  

  

  按照这种方式养成在日常生活闲暇时做记录的习惯,你就能更有效地利用笔记。有以下三个优点:

  • 消除选择带来的压力。不会在无意识中纠结某件事是否值得记录、不记录行不行这种问题。

  • 顺便启动思考。积累的想法是不容小觑的。

  • 促进深入写作。不是因为感觉很强烈才写的,实际上是因为在写才有了强烈的感觉 。

  

  

  知识生产需要琢磨 。不需要人云亦云,也不需要表达人尽皆知的东西,需要提出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出人意料的想法,以及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举一反三和积累时,要尽量选择距离现代日常生活较远的内容,例如自然科学和历史这类知识。比起与工作相关的信息,这类知识反而更能促进思考,激发脑部潜能。

  信息之间会如何相互关联,又会产生什么?这些都是无法预知的。所以,为了能发现意外的组合,我们往往需要尽一切可能把所有触动内心的信息不断记录在笔记本上。

  

  

  在工作中,即便没有得到成果,也要毫不气馁地做下去。特别是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做什么都看不到未来,即便如此,也必须保持那份工作热情,哪怕屡战屡败。

  你也许只会记得不尽如人意的结果,甚至会记忆模糊;但如果用生活日志的话,你可以亲眼看到自己曾经的努力和辛苦,即便没有任何结果,曾经的努力也会成为自己内心的支柱。

  

  

  创意是对既有信息的重组。

  

  

  就算是无意义的想法也应该先记下来。因为判断笔记本上内容的价值的并不是现在的自己,而是你现在根本不知道会变成怎样的将来的自己 。

  不是有思才写,而是为写而思。

  

  

  将笔记中的信息移到卡片上,一边寻找联系一边排列组合,将卡片整合起来促进思考。正因为卡片方便排序,才容易达成这种效果。

  

  

  将能引发感想的页面复印下来,一边将其贴在底纸上,一边深入思考。

  在不知道该从什么地方下手时,确立将能用作参考的笔记和资料全部复印下来这样一个大体方针,你便拥有了在知识生产道路上披荆斩棘的武器。

  

  

  像图书一样,在封面背后和第一页设置目录。用日期标签代替页码也是可行的,但自己事先标注页码更便于寻找。

  可以用粘贴标签或胶带的方式代替目录。在贴标签处写好分类,便于查找。

  在切口处用马克笔等工具涂色来代替标签的方法。因为涂色不像标签那样可以去掉,所以适用于你最常用的笔记本。

  也可以用Excel表作出全部笔记的目录。

  

  边抱着胳膊边看电视,思考是无法前进的。如果遇到难题,思维停滞不前了,你也要削铅笔、给钢笔上墨或是用剪刀和胶水制作旅游笔记,总而言之,要记住不能让手处于什么都不做的状态,尽量做一些复杂以及需要控制力道的动作,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5749-1401117.html

上一篇:寻觅意义——阅读笔记
下一篇:靠谱:成为人群中的前5%
收藏 IP: 114.251.216.*| 热度|

3 吴斌 廖景平 何应林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6: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