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晖: 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ithwsun

博文

面对小升初奥数题:数学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精选

已有 9311 次阅读 2016-12-9 18:02 |个人分类:Book-W|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面对小升初奥数题:数学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王永晖


我有几个教学观点,会在这篇文章中表达,这些观点是否成立,应该在更广大的数学家/科学家团体里咨询,比如由中国数学会或类似的机构来组织进行。如果是大多数数学家/科学家都认可的教学观点,那么,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以及更广大的家长群体,就有了认识的依据。


在教育上,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


这个问题,很多家长恐怕是糊涂的,虽然北京也有很多高学历家长,但一样是糊涂的。解决家长们的糊涂,不可能靠他们自己去探索,这就是我所说的数学家/科学家群体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现在小升初的选拔,虽然没有明面上的了,名之为封杀,但家长们都知道转入了地下,由商业性培训机构操刀,跟名校相挂钩,让我们的教育逐渐走上黑社会机制。


其实,孩子们都11岁、12岁了,是可以开始进行人生的第一次选拔了,可以是学术的,或者艺术的,或者体育的,这是有脑科学的依据,大脑会在12岁发生巨大的变化。


只不过,我们应该让这种选拔,公开化,选拔的方式学术化。公开化,必须由政府强制力来弄,不是我们学者可以瞎参乎的,但是,人才的选拔,尤其是数学人才,科学人才的选拔,自然应该由数学家/科学家说上话。


第一个教学观点,我不能代表全体数学家,只能代表我自己提出这么个观点,请数学家以及中国数学会的相关领导们明鉴,那就是:


计算题,是可以考察一下速度的,小学都要毕业了,看看孩子们计算题倒底能算得有多快,并弄几个技巧点,看看孩子们通过计算所表达出的数学直觉能力,我觉得挺好的。


但是,证明题,也就是很多类型的奥数题,我认为不应该考察速度了吧,不知道有多少数学家,对此观点的认可程度,我希望能够有一次正规的统计调查。


现在的小升初考试,以及社会上流行的小学数学竞赛,题量很大,跟真正的奥数是完全不一样的。真正的奥数,我还是很认同的,IMO是90分钟做一道题,一天共计三道题四个半小时,共计两天。


我看到的小学数学竞赛,1小时要做11道题,我看到的某倡导教育改革,呼声很响的名校,它们委托商业培训机构做的数学试卷,题量也是非常大,主要也是奥数类型的题,也即,我们可以理解为某种程度的证明题,这完全就是靠练速度了。


那么,他们为什么那样做,我们可以理解有各种原因证明其存在性,但是,从数学家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对数学有益么,对数学教育有益么?


我知道有相当多的数学家是不认可这种做法的,但这只是我们数学家圈子里面的闲谈而已,中国数学会作为数学家的一个团体机构,应该面对社会上的教育乱象,拿出一个正式的白皮书,统计归纳一下,中国诸多数学家们的意见,倒底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他们所认为不正确的。


学术意见,还是得学者提,学术机构提才有权威性。最权威的莫过于中国数学会,如果它老是这么窝囊,一方面,任由某些教育界名人污称奥数是“黄、毒、赌”,另一方面,任由我们的数学教育,偏离其他国家那些伟大数学家们所开创的数学教育之路,这样的数学会,恐怕不要也罢,换一个罢。


第二个教学观点,恐怕不仅仅跟数学有关,跟脑科学也有关系,我这里只是提出我的担心,恐怕也只能是引起数学家们的共鸣,而很难在短期内得到一个确切的证实。


奥数,在小学阶段是需要非常慎重的对待的,因为小升初与数学竞赛的题量大,所以,孩子们平常的训练量也很大,否则培训机构出不来成绩啊。


我的担心是进一步的,不光指数学知识本身,我们成年人的大脑耗能,占身体总耗能的20%,小孩子的占比还要更高,我们知道,学数学是非常消耗脑子的,不要光看到,小孩子把题会做了的好处,我们还要评估孩子们所付出的代价。


这个代价,如果是越学越笨,那就不值当了。这种可能性,我猜测会在相当多的孩子身上发生,因为,我已经在我的首师大数学系本科生身上,感觉到了这一点,他们小时候也大多都上过奥数班,怎么现在并不算聪明呢。


为什么会这样,让我们从脑科学上看,孩子们做奥数题,撇开那些瞎做不会死记硬背的,即使是那些真正会做,用脑子去想的同学,付出的代价是,他们大脑一天学下来,产生的代谢废物会更多。


有些孩子,既具有数学上的天赋,同时,又具有一个废物排泄率很高的大脑,那么,学奥数对这种孩子完全没有问题,哪怕老师的教法不得当,这种天才孩子完全可以自我纠正,当然,现实告诉我们这样的孩子会非常少。


如果不是这样天才级别的孩子,就跟有些人容易醉酒,有些人不容易醉酒一样,有些孩子虽然聪明,但是学完奥数下来,并不能很快地排泄掉大脑废物,那么,大脑废物就会积留下来。


就像雾霾一样。我们很多的孩子,可能脑子里已经开始积累雾霾,只是其效果一天两天看不出来,为什么有不少孩子,小学的时候学得很好,中学成绩掉下来,或者大学就是学不上去。


我认为是,脑子里进“雾霾”了,其实,从他们的表情和面相上来看,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一点。当然,这一点很难用科学来验证了,但是,我想每一个数学家,都有大脑清爽或浑浊的感觉。


所以现实中,数学家群体是一个非常爱锻炼身体的人群。


小孩子们学奥数,如果不是让大脑越来越清爽,而是不断地积累大脑智力活动后的代谢废物,那么这些代谢废物,就会改变大脑结构,让这些孩子最终得不偿失,学到的那些知识,付出的代价太大。


我们再教这样的大学生,就不是跟知识在做斗争,而是在跟学生们的大脑结构做斗争,改变一个人的大脑结构,是极为困难的,看看那些想戒毒的人就知道了。


大脑废物排泄率如果赶不上孩子们学奥数费脑子的程度,再加上奥数题本身的思维特点,偏于技巧性,甚至有些题偏于“偷鸡摸狗”,而非“光明正大”,就像金庸小说华山派剑宗和气宗之争一样,两个因素一叠加,很有可能导致,孩子们小时候学了奥数,长大了反而无法成为数学家,或者说,做不了跟数学相关的科学研究,那范围可就大了。


当然,这个观点,就不是数学家们能够确证的,需要更多的脑科学实验,但是至少数学家们可以给予一些个人的主观感受,如果这些主观感受更多地支持我的立论的话,就说明教育实践上还是需要注意的,而不能等到科学实验完全确证之后。


悠着点学,孩子们不是职业数学家,需要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上。这个观点,至少北京吧,就不是绝大多数家长们所具有的,那需不需要我们学者团体先讨论清楚,做个统计学上的共识,然后宣传给家长群体,乃至教育单位。


教育的问题有很多,数学只是其中之一,但是,至少数学家们,应该把其中那部分学术的责任,承担起来。


第三个教学观点,我从来不反对真正的奥数,我自己个性使然,并不太爱做奥数题,而是更喜欢正二八经的数学教材,也许会有比我更高级别的数学家也是这样。但是,也许对于中学生来讲,在中学阶段锻炼做题技巧性,是适当的,原则上是没错的。


当然,中学生也一样面临大脑废物排泄率的问题,也一样需要根据各自的情况来做适当的用功。不过,中学生跟小学生,在大脑发育上有分界岭,就是12岁左右。请参考韦钰院士的科普讲座


韦钰院士:从脑的发展谈创新人才培养


中学阶段是练习做题,大学阶段是练习读书,研究生阶段是练习读文章和科研。中学阶段,进行适当的技巧性训练,对中学生们是很适宜的,这里面牵扯的道理,我以后再进一步详说,凡事在于度,如果技巧性已经很成熟了,在中学阶段就开始大学学习内容,或者甚至研究生研究内容,也是可能的,凡事没有绝对。


凡事没有绝对,但是具体到某一个问题上,总还是有对错的,我们的数学家群体,就是太含含糊糊,中国数学协会,表现的就是太窝囊。


这也许跟我们国家现阶段缺少伟大的数学家相关,连华罗庚这样社会影响力级别的都少见了,更别说俄罗斯数学家柯尔莫果洛夫那样级别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完全放弃吧,社会上听不听,是社会的问题,数学家群体发不发声,中国数学会起不起作用,是数学家们的责任。








奥数之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43-1019730.html

上一篇:奥运精神不适合小孩子的大脑发育
下一篇:武术如何深入到学校: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的多角度观察
收藏 IP: 202.204.223.*| 热度|

19 周少祥 檀成龙 徐耀 付福友 武夷山 王安良 王国强 丁邦平 周健 文克玲 郭世伟 冯大诚 陈桂华 黄洪宇 zhjq2016 zjzhaokeqin xchen mxt110 mathq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8 06: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