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平博客——邗上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科技评价、技术创新、信息经济 镜像博客:http://www.yuliping.com

博文

报课题需要前期成果吗?

已有 5679 次阅读 2011-10-18 23:25 |个人分类:科研心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课题, 前期成果

去年上半年看到一个重大项目材料,当时主持人发表的相关论文仅有2篇,级别按照宁波大学的标准(和浙江大学基本相同)是2C类论文,该作者截至到去年共发表论文不到15篇,当然也有可能还有其他英文牛文发表,我没有查到而已。10多篇论文中,按宁波大学的标准是4C类论文,其他都是D类或者更低。继续按照宁波大学的教授标准,恐怕该主持人离评教授有很大差距,而其早已是正高了。当时真的为宁波大学的教授自豪,为自己身为其中一员自豪。

什么样的课题不需要前期成果?我总结如下:

第一,青年项目,这个不要说,年轻科研人员有很好的思路,前期成果弱一点,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某领域研究能力超强的专家,改行研究其他领域,一般也没有问题。即使前期成果差点,凭其研究实力也没有问题。

第三,对于人文社科而言,一些专家水平确实高,见解深刻,但不一定有什么成果,让他从事一些中小课题的研究,未尝不可。

……

在文学界,有作家和评论家之分,评论家确实不需要首先是作家的。在学术界,科研课题的评审专家、咨询专家也不一定是科研人员,尤其在人文社科研究领域。但如果这些专家在没有什么基础的情况下去承担课题,可能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咨询、评审是一回事,做课题是另外一回事。

重大项目的主持,需要慎重的,我们固然不能以论文多少论英雄,但也应该有个起码的标准吧。

今天查文献,偶尔看到该项目主持人与其他作者合作新发表的一篇论文,质量平平,忽然想起旧事,遂记录于此。

 

                          2011.10.18 俞立平于大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5134-498286.html

上一篇:第一本专著出版了:科技评价基本理论研究
下一篇:人文社科领域学术大师为何缺乏?
收藏 IP: 211.140.194.*| 热度|

1 王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2: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