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齐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rrylu1960 科普创作与出版为主线,兼谈时事、生活,愿与有识之士广泛交流

博文

人类对付癌症的新式武器上市,天价啊 精选

已有 11676 次阅读 2017-9-2 20:23 |个人分类:科学杂谈|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疗法, CAR-T

前两天看到一则科学新闻,很感兴趣。试着写一篇。

8
31日,全球首个针对癌症的基因治疗药物 Kymriah 获批上市。Kymriah 是制药巨头诺华(Novartis)在全球获批的首个 CAR-T 疗法,目前主要用于儿童和青年的白血病和骨癌的治疗——通过利用患者自身的免疫 T 细胞,将其改造后输回患者体内,可有效杀伤癌细胞。

CAR-T
疗法,对付肿瘤的新武器,让白血病和骨癌晚期患者看到了希望。根据报道,在临床试验中,63 名接受 Kymriah 治疗的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儿童及青年患者, 83 在治疗后三个月内病情得到显著缓解,6 个月、12 个月的患者存活率分别为 89 %和 79 %。数据比较可喜。

然而,这种疗法的单次治疗费用高达47.5 万美元,约合 313 万人民币,贵得令人咂舌。尽管制药巨头诺华承诺,如果治疗一个月没有见效,会全额退款,也是一种赌博啊。按照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多少患者家庭赌得起呢?

包括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医学专家在内的多个研究团队贡献了这一成果。据详细报道,CAR-T的研制经历了近20年的风风雨雨,临床试验阶段有超过1000个患者接受了治疗,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前期投入巨大,如今以天价进入商业化,也不足为怪。不管人们怎么想,医学研究的高昂投入,往往受益的是极少部分的人,人人平等并不存在,尝试者也算是为医学进步做出贡献的。

CAR-T
属于对付癌症的高科技智能武器,类似于长眼睛的导弹,既能有效找到敌人,又能强有力发动攻击。它的研制,离不开基因改造,因此,虽然是通过免疫细胞发挥作用,但说它是基因治疗药物并没有大错。但这与传统的基因治疗的概念有所不同,俺觉得它属于肿瘤靶向疗法的改进增强版。说基因治疗药物可能更能吸引眼球吧。

人体的免疫系统贮存着各种各样的武器,帮助人体对付来犯的敌人,其中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属于很厉害的特种武器,它们能够认识“自我”和“非我”,属于智能化武器。T细胞更是免疫系统的主要武器。多年来,人类一直在研究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武器对付癌症等敌人,但效果不理想。还是武器不够强大,不够智能啊。

初生于骨髓的T细胞在胸腺中接受改造,变得强大。它们平时还算悠闲,一但发生战争,就会迅速活跃,各自分工,准备对敌人发起攻击。遗憾的是,肿瘤细胞属于自体细胞发育而成,算不上外敌,加上它们非常狡猾,往往能成功逃脱免疫细胞的监督,使T细胞等武器功能大打折扣。

所以,研究人员就想方设法对T细胞进行遗传改造,加强其对付肿瘤的威力。

为了提高T细胞激活的效率,需要一种免疫辅佐细胞——树突状细胞,把肿瘤坏分子(抗原)带到T细胞聚集地,专业术语上叫抗原呈递。但从患者体内提取树突状细胞有点困难,研究人员就想到用替代品(时髦的做法),结果找到了一种表面覆盖着两种奇妙蛋白的微型磁珠,效果还不错,成功解决了T细胞的激活问题。

免疫细胞激活了,但还不够,出于避免误伤的机制,免疫系统衍化出了一套保护机制,只有在癌细胞表面识别到一种叫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y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的分子,以及另一种向 T 细胞发送信号,告诉 T 细胞开始攻击的共刺激配体(co-stimulatory ligand)时,才会开火,如果没有这两种分子,T细胞就会放行。真麻烦!看来还需要重新对T细胞进行设计,给它更多的智能。

研究人员想到为 T 细胞导入一种基因,该基因可编码一种名为嵌合抗原受体(CAR)的蛋白,它可以完成两个任务:一是检查肿瘤细胞中是否存在与嵌合抗体匹配的抗原,二是不需要共刺激配体信号激活 T 细胞,直接向肿瘤细胞开火。嵌合抗原受体蛋白要包含两种蛋白,一种是名为抗体(通常针对细菌和病毒)的蛋白,另一种是能激活 T 细胞的蛋白。

借助于艾滋病毒,研究人员成功把CAR安装在T细胞上,于是,有了CAR-T 这种对付肿瘤的新式武器。利用HIV?听着有点可怕,实际上就是“偷梁换柱”,利用HIV极易感染T细胞的特性,先去除它的有害基因,然后用可编码嵌合抗原受体的基因替换它们,让T细胞感染灭活的改造过的HIVCAR-T 细胞成功合成。看来,坏家伙有时也有利用价值。

CAR-T
作为对付癌症的新式武器,不但价格昂贵,技术也不算完善,与其他癌症疗法一样,也会产生副作用,距离大面积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但已经算迈了一大步了。目前这种疗法仅用于非实体瘤,啥时能在大量实体瘤患者身上试验成功就好了。

人类挑战生命、追求医学进步的脚步不会停歇,相信征服癌症恶魔指日可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8991-1073936.html

上一篇:那年今日
下一篇:沁河支流蟒河之约
收藏 IP: 114.249.154.*| 热度|

22 李学宽 刘钢 吕喆 苏德辰 汪育才 蒋永华 吕洪波 孟佳 齐国臣 谢蜀生 陈冬生 迟延崑 皮江 武夷山 左小超 包德洲 xlsd wqhwqh333 guhanxian yangb919 scking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30 15: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