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本科生、硕士生及博士生频繁开题,又想到了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
研究生开题意味着学生作为主持人第一次申报课题,进行课题立项的论证汇报。必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过来人和经历大大小小无数次开题论证和身经百战的导师们,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是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学生科研入门阶段上的第一课。
如果学生仅仅作为导师的科研帮手,那毕业设计或论文开题这种区区小事,导师一定不会太上心。学生自己按学校提供的模板填写,在规定时间交一份存档资料就OK。事后谁还会去认真查实那些封存的开题文档,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形式。如果师生是合作者的关系,导师一定想通过正式开题,引导学生尽快走入规范的科研之路。对开题汇报的提纲结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创新点提炼等花心思去思考,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开题这些科研训练环节。
如果视学生为科研帮手,那也一定会构成“老板”和员工之间的一种关系。招学生就是招一批廉价劳动力。帮导师做课题,发Papers,写专利和做一些跑腿的事情。如果招的是科研帮手,那导师也一定会是看重生源,如学生的“出身”,天赋,考分等表象。难怪有个奇葩导师,面试学生时口出狂言,说他只招“天才”学生。
比如,有些导师什么课题都接,不管是否属于自己在行的领域,完全靠学生自己摸索完成。课题进展慢,老板不能亲自上阵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只是一味埋怨学生无能。学生毕业了,师生感情荡然无存。因为,学生认为仅仅是给老板打了几年工而已。
从科研合作的关系出发,导师承担课题,需要以课题为载体训练学生,学生以课题为依托,锻炼和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从而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对于工科专业而言,导师没有课题,学生怎么培养?没有科研经历的导师,教学也会成问题。
我们实验室除了基础研究外,也会承担一些与企业或研究所合作的横向课题,因为硕士生只有一年时间参与课题,某些课题,可能需要2-3届的学生来接替完成。学生到了找工作季,除了毕业论文外,一般不会再让他做课题的事情。当然,极少数很能干的学生可能例外。
其实,导师能力也有大小。有的导师在做学生期间本身就没得到良好的、系统的科研训练,做导师后也还需要一个成长过程。不过,这个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有一颗真心、爱心和耐心来指导学生,完全可以与学生一同成长。只有愉快的合作,师生双方才可能成为未来的赢家。
我们不要以为自己是导师,就高高在上,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什么都懂的老道架势。
如果导师本人就是一个做事浮躁、急功近利的家伙,那还有什么资格去批评现代学生都很功利呢。
相关博文:
[1]师生自评,促进和谐共处
扫一扫,可关注“闻道研学”微信公众号!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1: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