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迷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mpenguestc 网络空间做伏枥老马,志在千里育识途小驹!

博文

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利or弊? 精选

已有 52097 次阅读 2018-1-6 21:13 |个人分类:校园时评|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学科竞赛, 创新能力

粗看题目,答案似乎是很明朗的。

学科竞赛是在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法,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工作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自信心的系列活动。高校开展学科竞赛对大学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毋容置疑,学科竞赛的作用旨在,培养大学生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以使学生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等。因此,各大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科竞赛活动,而且针不同类型学科竞赛,有专门的负责老师,进行赛前培训等。

前段时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也发布了“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该榜单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竞赛评估与管理体系研究》专家工作组完成,是我国第一个专注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成果的排行榜。很多在学科赛事方面表现不俗的高校,也都相继做了大肆宣传和报道。

据不完全统计,针对大学生的各类全国性学科竞赛名目繁多,眼花缭乱。以下是初步统计的一些全国性大型赛事,具体包括:

1国家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2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3)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

4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

5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赛;

6)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

7)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小挑战杯

8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

9国际机器人足球联盟(FIRA)世界杯机器人大赛;

10全国机器人足球锦标赛;

11)微软创新杯编程大赛;

12)“飞思卡尔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13全国大学生广告创意大赛;

14全国高校景观设计毕业作品展;

15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

16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大赛;

17)中国大学生汽车创意设计大赛;

18全国大学生原创动画设计大赛;

19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竞赛;

20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

21)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

22)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

23全国大学生模拟交易大赛;

24全国电子商务大赛;

25)全国大学生先进制图技术与技能大赛;

26)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

以上列出的,还不包括省级选拔及企业赞助的各类赛事。

那么,学科竞赛带给大学生的到底是利还是弊?

一、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一定是正相关?

就学科竞赛而言,大部分是在既定规则下的博弈。有些赛题,本身还是很经典的问题。参与过程可以说是解决问题、创新能力提升的一种训练过程;而赛事活动的结果,不一定就是一种创新力。

二、理论与实践结合,到底有多紧密?

学科竞赛一定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指定的赛事,竞技过程中,一定有它的理论基础作支撑。实际上,很多学生刚进大学(大一)就开始忙于参加各类赛事,那么其知识储备是不够的。为了达到竞赛指定的目标,大部分学生通过网络搜罗器件、组件、源码等,靠东拼西凑完成某个功能。一旦遇到问题,则无法站在一定理论高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对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到底有多大?

准备一个赛事,少则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了在赛事中获胜,学生必须翘课,甚至组织部门特批可以不上课。有的学生,从大一到大三,每年都参加各种各样的学科竞赛,几乎很少有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奖杯、奖状拿到手软。


据观察,那些本科阶段长期参加竞赛,没有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的同学,到了研究生阶段后,底子是很薄弱的,专业知识是碎片化和残缺的。

为什么高校和大学生,都热衷组织和参加科学竞赛?一旦学生取得好的名次,不论对学校、对个人,各种荣誉将纷沓而至。学生有竞赛经历,综合成绩排名有加分,有利于推免保研,对就业找工作、出国深造等也有一定的竞争力。

所以,四年大学阶段有参与学科竞赛的经历是很重要的。但如果把学科竞赛作为大学阶段的全部,长远来说,可能得不偿失。

(本文刊载《中国科学报》,2018-01-26 2

参考文献:

[1]宋光海,学科竞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积极作用,文教资料,2012,9132-133

[2]杨志东,陈小桥,学科竞赛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22):14-1623

[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结果》 http://www.chinadaily.com.cn/edu/2017-12/15/content_35308575.htm



扫一扫,可关注“老马迷图”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5437-1093447.html

上一篇:放弃选择,谁给你勇气
下一篇:研究生是导师的科研帮手还是合作者?
收藏 IP: 110.184.35.*| 热度|

39 蔡宁 李斐 张骥 徐令予 康建 姬扬 杨正瓴 彭美勋 冯大诚 黄永义 刘全慧 吕洪波 刘俊华 张能立 李雪 徐树良 周春雷 张云 黄仁勇 张全 李毅伟 柳文山 刘建彬 曾荣昌 雒赵飞 张红光 牛丕业 王玉宝 高红灿 周忠浩 王安良 郑永军 张鹰 李曙 肖慈珣 王林平 秦旅 向桂君 yangb919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3 14: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