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德乃大,无求品自高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dh 谈生物、聊教育、记录生活

博文

科研中的创新与跟、追、赶、超 精选

已有 9793 次阅读 2013-10-5 09:04 |个人分类:个人观点|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创新, 科研

科研中的创新与跟、追、赶、超

(王德华)

 

科研的实质是创新,是发现事实,是发现规律,是求真,这不难理解。

科研讲究优先权,一个新发现、新规律,需要在专业学术期刊(或专著)中发表,得到学术界的认可。

学术界有行业规范,不允许学术不端行为(如剽窃、抄袭、编造等)。

学术界需要尊重前人的劳动,需要传承,需要积累,需要发展。

学术界每一个学科领域的发展,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犹如一棵树的逐渐长大,每一个发展和飞跃都有痕迹。

科学就是不断否定和发展的过程。

这些,大家都懂,好像有些人还是不懂。这是说这些废话的前提。

 

 

既然学科发展类似一棵树的成长,那科研就有树干和枝叶的区别,也就是有重要和一般的区别。所谓做重要的研究,是指那些树干、树枝类的工作,是具有支撑作用的。树叶一类的工作很有必要,可以让树冠很大,显得树很茂盛。没有茂密树叶的树,一定是不旺盛的,根深叶茂,看得人心悦,容易看到希望。在北方,秋风扫落叶是一景。严冬,就只有光秃秃的枝条了。但是,树干、枝条、树叶,大家还是心里有数的。

 

尽管科技(科学技术)在国内是合在一起的,但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还是很清楚的。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也是有区别的。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规律,不同的目的。很多时候,混在一起,不容易理清逻辑关系。不在同一前提下的争论,更是难以分出高低,也没有必要。

 

科学研究强调原创,强调创新,不是说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哪些有用,哪些没有用。科学研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者的个人兴趣,学术背景,学术积累,学术视野等等。科学事业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基础,需要积累,包括人才的基础和积累。没有基础和积累,谈原创,说创新,那是天方夜谭。

 

没有基础的,首先要做的是要跟,要追,要赶。跟不上,追不上,赶不上,怎么能超呢。

有了基础,有了积累后,就需要考虑原创和创新。尤其是科研硬件一流的实验室,再不能以跟追赶为借口,而不去做开拓性的工作。

 

跟、追、赶,也不是说完全是重复性的工作。模仿是可以的,但模仿与重复是不同的。模仿的目的,就是为了跟追赶。不能总是处在模仿阶段。很多模仿的研究,属于Me-too 式的,学术界也是需要的,这类工作当属于树叶类的。国家巨资支持的项目,不属于这一类研究。

 

科研,做重复性的工作不可以吗?原则上不提倡。作为初学者,作为技能训练,重复是允许的,通过重复理解和掌握科研的技能。另外,由于科学是有局限性的,所以重复性研究也是允许的。做重复性的研究,不能在低层次上重复,要重复高手的工作。通过重复高手的工作,也会有一些“很重要”的发现。

 

国家巨资支持的项目,引领科学发展的那些大科学家的研究,不允许模仿,不允许重复,不允许 Me-too式的研究。

 

这是正常的学术研究和正常的学术发展。

科学作为一个行业的今天,更需要呼吁职业操守,行业规范。作为一个行业,就需要一批敬业的优秀人才。社会应建立相应的规则和制度,保证行业内的优秀人才稳定发展。如何遴选优秀人才,如何培养优秀人才,如何支持优秀人才,是必须需要认真考虑的。

 

让真正喜欢科研的学者,安心做学问。

让会做科研的学者、懂科研的学者,安心做学问。

这才是管理者需要着力解决的。

这应该不是梦,但的确是一个美丽的梦。

 

再说几句得罪人的话。我们国家当今科研存在的两个重要问题:

 

1、掌握大量科研经费的“优秀”科学家(团体),在做着完全是追风的科研,平平的科研。

 

2、大量水平平平的科学家,指导着大量的研究生,进行着意义不大的、低层次重复性工作,发表着大量的能够支撑国家论文数量世界第二的学术论文。

 

这是我们国家当前存在的很重要很明显的问题,也是阻碍我国科学发展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国家很大的资源浪费和人才浪费。

这个问题不解决,国家的科技腾飞,真的就是一个梦。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757-730134.html

上一篇:担心
下一篇:迷路的时候才能走出一条新路
收藏 IP: 210.73.2.*| 热度|

41 徐晓 张鹏举 牛丕业 张海霞 郭向云 梅志平 李刚 林中祥 赵序茅 杨正瓴 田云川 曹聪 吕洪波 彭真明 戴德昌 陆俊茜 董艳春 乔中东 徐大彬 黄顺谋 李伟钢 李东风 刘立 李学宽 刘天亮 罗德海 韦玉程 周少祥 杨顺楷 关法春 wgq3867 fairplay2013 qqlisten zgg goett Acad ttee1 biofans chinatql yunmu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2: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