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19世纪美国华工系列(2)——开采硼砂的华工

已有 4040 次阅读 2016-1-15 08:46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19世纪美国华工系列(2)——开采硼砂的华工


推荐李炬博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6年1月15日发布


***************************

19世纪美国华工系列(2)——开采硼砂的华工

(2016-01-11 21:07:37)

上文说的那家小博物馆里的另一幅小展板是关于内华达州西南部,华工开采硼砂的内容。

还是先把英文翻译一下:

开采硼砂矿的华工

   当开车沿着95号公路经过内华达州米娜(Mina)向南大约25英里,将会看到老哥伦比亚沼泽地,那是一片在19世纪60-70年代非常活跃和多彩的区域。1865年开始形成的哥伦布镇,为银矿开采提供盐和水,后来又(在哥伦布镇西北5英里的地方)形成兴旺的坎德拉里亚镇。

   这片盐沼于1864年开始活跃起来,因在坎德拉里亚一带发现了丰富的银矿,最初是墨西哥人用马队将矿石运到加工厂。1871年最先来康斯托克的矿工抵达这里。他们相信沼泽盐水中含有硼砂并成功地用烧锅提炼出来一些。一年后,威廉·T·科尔曼开始经营硼砂业务,很快就把硼砂都卖给了有20匹骡拉矿车而闻名的史密斯,1870年代一直这样经营着。

   哥伦布镇是内华达州最先从不毛之地发展为新兴市镇的。有人在镇子西边一英里的老屠宰场里被人以私刑处死,这里发生了很多枪击事件。但是哥伦布镇由于大量华工进入硼砂业而发出异彩。

   有一千多苦力在这片盐沼地干活,白人劳工被证实忍受不了高温作业,所以几乎全是华工在干活。他们分成小组分散在广袤的沼泽地里,戴着宽边苦力草帽,梳着长长的“猪尾巴”,上衣不掖到裤腰里,卷起的裤腿上沾满泥巴,脚穿简易的凉鞋。他们有7口大烧锅分布在灌木丛间。烧锅用柴草燃烧加热,中国人在荒原上划片采集灌木、蒿草作为燃料,最南端到鱼湖山谷的老戴尔牧场。沼泽水中含有苏打,把水舀进粗糙的大桶改造的烧锅中熬煮,中国人用长柄铲在烧锅里搅拌,最后将浓缩的液体抽入镀锌水槽里去结晶。

   在泥泞的沼泽地运输只能使用很轻便的马车,套两匹马,由中国人和助手驾驭。1870至80年代后期,硼砂产品通常用装100磅的麻袋包装后,运到沃兹沃思再装上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货车,而不用再运到坎德拉里亚镇了。

   老年人讲述中国人如何驾驭马车爬上陡坡到坎德拉里亚镇,卸货后他们走另一条更险峻的近道返回哥伦布镇。轻型马车上没有刹车,仿佛马车颠跳着冲下山坡,马车队聚在一起时,有时马受惊吓而发狂,中国人马车夫惊慌失措。他们总是以可怕的速度冲进哥伦布镇的主街上,拼命拉着缰绳用中文以最大的肺活量对马大喊大叫。这帮苦力们从来没有学会以不同方式回到镇子上,这成为哥伦布镇日常生活的一大特色。


(两匹马拉的轻型马车冲下山坡图——上图版局部放大)

   上千名中国人绝大部分住在土坯房里,很多房间下面的地窖是鸦片馆,白人雇主不干涉他们吸食鸦片,主要目的是“总让这帮中国佬干活”。

   哥伦布一带生产硼砂一直到1890年,但从1875年生产开始收缩,每个采矿营地迟早会有一个开始走下坡路的标志。

 

   内华达西部和加州接壤一带盛产硼砂。以前我参观过加州死谷国家公园里的硼砂矿,还有20匹马力的巨大的矿石装载车陈列。下图就是上面文字描写的史密斯20匹骡子牵引的矿石运输车。

   这个展板让我们知道华人除了淘金、修建太平洋铁路,还参与了硼砂的生产,文中对华人的装束、居住条件、生产工艺都有比较详细的描述,特别是车把式赶车高声叫喊的描述非常生动。

   硼砂有什么用途我还不清楚,但上图把硼砂称为“白色的金子”。


(死谷国家公园里陈列的20匹骡马才能拉动的巨大的矿石装载车)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1668340102w4le.html

1,

2,

3,

4,

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50484.html

上一篇:19世纪美国华工系列(1)——华工的遭遇
下一篇:19世纪美国华工系列(3)——华人在塔斯卡洛拉(Tuscarora)最牛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1 蒋大和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