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Chappaqua院前掉满美国树橡树果实

已有 8645 次阅读 2015-9-23 03:59 |个人分类:民生问题小议(10-11)|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Chappaqua院前掉满美国树橡树果实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922日下午美东时间;23日凌晨北京时间发布

 

我们小住的Chappaqua屋前院后有十来棵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树龄的高大美国国树橡树。进半个月来几乎日夜断断续续的从树上掉下来树龄果实,这样一来地上就积累了一大堆果实,粗略统计有二三千棵之多,二千掉下的愈来愈多。

下面的照片13为今天拍摄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888888

橡树

(壳斗目的植物)

编辑锁定

橡树,(又称栎树或柞树),壳斗科植物的泛称,包括栎属、青冈属及柯属的种,通常指栎属植物,非特指某一树种。栎属有615个种,其中450种来自栎亚属188则是青刚栎亚属。其果实称橡子,木材泛称橡木。橡树是世上最大的开花植物;生命期很长,它有高寿达400岁的。果实是坚果,一端毛茸茸的,另一头光溜溜的,好看,也好吃,是松鼠等动物的上等食品。研究发现,位于美国加州的一棵侏鲁帕橡树已经生存了至少1.3万年,可能是世界上已知最为古老的活生物。新华社2001430日上午专电,美国植树节基金会日前宣布,经过民众的网上投票,橡树已被选为美国国树

中文学名

橡树

拉丁学名

Quercuspalustris Münchh.

   

尖齿白栎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木兰纲

   

金缕梅亚纲

壳斗目

壳斗科

栎属

橡树

形态特征

粗壮的枝干

落叶或常绿乔木,高达2530米甚至以上。树皮暗灰褐色,略平滑。小枝褐色,无毛。

冬芽长卵形,长 3—5毫米,无毛,芽鳞暗褐色,多数,覆瓦状排列。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10—20米,宽7—10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叶缘每边5—7羽状深裂,裂片具细裂齿,叶面深绿色,叶背淡绿色,无毛或脉腋有簇毛;叶柄长2.5—5厘米,老时无毛。

雄花序与叶同时开放,数个簇生;雌花单生或2—3朵生于长约1厘米的总柄上。

壳斗杯形,包着坚果1/ 4—1/ 3,直径1.5—1.8厘米,高1—1.2厘米;小苞片三角形,紧密覆瓦状排列,无毛而有光泽。坚果长椭圆形,直径约1.5厘米,高2—2.5厘米,淡褐色,被薄绒毛,后渐脱落;顶端圆形,有小柱座;果脐平或微内凹。花期4—5月,果期翌年9月。原产美洲。本种耐水湿。坚果含淀粉46.1%单宁10.6%,油脂12.6%,蛋白质7.4%[1] 

生长习性

抗逆性强,耐干燥、高温和水湿,抗霜冻和城市环境污染,抗风性强,喜排水良好的土壤,但在粘重土壤中也能生长。橡树喜沙壤土或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耐环境污染,对贫瘠、干旱、偏酸性或碱度土壤适应能力强。

橡树生长速度中等,在潮湿、排水良好的土壤上每年长高60厘米

主要价值编辑

木质:内部充斥着许多蜂窝状结构,蜂窝的内部饱含空气,所以软木的弹性很好。软木本身十分耐磨,各国发动机的缸垫许多采用软木作为原料。

另外,软木防潮、防虫蛀,可以保证在阴暗潮湿的酒窖中葡萄酒不会随着岁月一同流逝。这种纯天然的材料,对人体无任何危害,因此被广泛用于葡萄酒和香槟酒的酒塞生产中,其历史已有一百多年。

地理分布编辑

葡萄牙、中国辽宁熊岳、北京、山东泰安、青岛、河北西部山区、湖北、河南均有分布;安康有栽培。

繁殖方式编辑

果实

橡树主要用种子繁殖。[2] 

栽培期:春季

发芽期:种子繁殖,种子不需要处理即可发芽,但发芽时间较长。若播种前在5摄氏度条件下处理3045天,可以提高发芽率,2-3周即可发芽。每667平方米1亩)播种量在100-250公斤,播种时应将种子横放,以利胚根向下生长。覆土厚度2-5厘米,当年苗高可达20-40厘米

详细分类编辑

·          亚属:栎亚属(欧洲,亚洲,北非,北美洲)

  •  

o 英国栎Quercus roburL. 'Fastigiata'

o 美洲白橡(QuercusalbaL.

o 大果栎Quercus macrocarpaMichx.

o 蓝橡树(QuercusdouglasiiHook. & Arn.

o 柔毛栎(QuercuspubescensWilld.

o 没食子树(QuercusinfectoriaOlivier

o 黄橡树(QuercusmuehlenbergiiEngelm.

o 大药栎(Quercusmacranthara

o 夏栎Quercus roburL.

o 无梗花栎Quercus petraeaMattuschka Liebl.

o 黄背栎Quercus bicolorWilld.

o 匈牙利橡树(QuercusfrainettoTenore

o 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Bl.

o 麻栎Quercus acutissimaCaruth.

o 栗叶栎(QuercuscastaneifoliaC.A.Meyer

o 胭脂虫栎Quercus cocciferaL.

o 西班牙栓皮栎(QuercussuberL.

o 黎巴嫩栎(QuercuslibaniOliv.

o 土耳其栎Quercus cerrisL.

o 冬青栎Quercus ilexL.

o 美洲黑栎(QuercusvelutinaLam.

o 西斑牙栎(QuercusfalcataMichx.

o 红栎树(QuercusrubraL.

o 鲜红栎(QuercuscoccineaMuench.

o 覆互状栎(QuercusimbricariaMichx.

o 马利兰德栎(QuercusmarilandicaMuench.

亚属:青冈亚属(亚洲)

§      日本常绿橡树(Quercus acuta

§      日本蓝橡树(Quercus glaucaThunb.

§      小叶青冈Quercus myrsinifoliaBl.

植物文化编辑

橡树成荫

生日花

每年927

花语:永恒

花占卜:

你有一颗宽大的心,凡事看得开,天生的乐观精神,令你的人生充满欢乐。但你必须加强自己的内在潜质,接受新知,充实自己,这样才是永恒的欢愉,切勿三天捕鱼两天晒网,浪费光阴,到头来一场空。

花箴言:万丈高楼平地起,根基稳固是最重要的。

欧美国家

在欧美,橡树被视为神秘之树。传说这种高大粗壮树木的掌管者是希腊主神宙斯、罗马爱神丘比特以及灶神维斯塔。传说,在宙斯神殿里的山地森林里,矗立着一棵具有神力的参天橡树,橡树叶的沙沙声就是主神宙斯对希腊人的晓喻。许多国家皆将橡树视为圣树,认为它具有魔力,是长寿、强壮和骄傲的象征。橡树材质坚硬,树冠宽大,有森林之王的美称。英文为oak,人们常把红丝带系在橡树上来表示对远方亲人的盼望与思归。

英法国家

在英国和法国,早期的巫师被称为德鲁伊特。这个名字来自凯尔特语,意思是知道橡树。这些知道橡树者,属于社会当中最早的一批知识分子,一般担任当地的祭司、教师和法官。在欧美文化中,橡树是力量的象征,与权威相连。它有着非凡的威仪、特别的气度和神秘的力量。在德鲁伊特教的祭祀仪式中,橡树被作为轴心摆放,象征着男子的睿智;它的果实被视为德鲁伊特教的圣果。希腊神话中,宙斯的祭司在施行求雨的巫术时,会手持橡树枝往圣泉中沾水。橡树粗壮高大,树冠繁茂,与人的生命相关。

据说,梦见带着橡树叶编成的头冠,是成功的征兆。梦见雷劈橡树的梦境,预示着恋爱会有波折。梦见攀登橡树,则意味着事业顺利,能有收获。据说佩戴栎果有助多产、长生不老、免于疾病;挂在窗户上则可保护房屋。在古罗马人的结婚仪式上,橡树的树枝是必不可少的,其目的是增进新婚夫妇的感情融洽、祝福他们多子多孙。[3] 

西方橡树的独特理解

西方人觉得橡树是壮悍和强大的象征。德语中就有谚语说一掌推不倒一棵橡树

德鲁伊宗教崇拜自然,并且将橡树作为至高之神的象征膜拜,因此他们认为寄生在橡树之上的槲寄生mistletoe)是一种万灵丹药(panacea),具有神圣的功力和最好的疗效,当然也需要通过特别严肃的仪式来采集。只有在满月新月的日子,或者每月的第六个夜晚,才能举行这种仪式,此时要由德鲁伊祭司中最高级的大德鲁伊(Arch-Druid)(一般同时有两位大德鲁伊,一个在不列颠群岛上,一个在欧洲大陆上)身披白袍、佩戴黄金首饰,手持黄金镰刀上树割取。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L2CMczFOjHaGrVNOPgDJ1EkKdwyIzfQ7Vp1przJmh27dPCQutWtAvO-TkanFlmf5uAJNEKXaN2sx9YmRwaa-tZ2khxkiodvTeB2KQLhMIRy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22700.html

上一篇:犹太节日紧邻来客破记录
下一篇:2011年8月27-28日参观波音公司博文目录
收藏 IP: 47.16.2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