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后记 (《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

已有 2550 次阅读 2015-9-12 02:20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后记  

(《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5年9月11日下午美东时间;12日凌晨北京时间发布

 

    这里发表的是黄安年、李炬著《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后记(中国铁道出版业,2015年9月第一版)。该后记经过多次修改。

 

*****************

《沉默道钉的足迹----纪念华工建设美国铁路

后记

 

本书从2014年4月策划到出版,前后经过整整一年时间。

蒙中国铁道出版社的厚爱,诚邀我和李炬合作撰写一部反映美国华工足迹探寻的图文并茂的叙事性研究作品,既通过大量图片尽可能真实反映当年铁路华工建设中央太平洋铁路的足迹,又较为全面地体现国内学人对于美国铁路华工活动的各种探索性成果。如果不是中国铁道出版社的极力促进和提供优质服务,这部作品恐怕是难以面世的。

本书作者对这一问题关注和研究已经多年。书稿从提纲设计到基本完稿,花了五个月的时间,而前期资料积累则有五六年光景甚至更长时间。2014年4月到10月为出版社和作者双方商议阶段,10月28日图书出版合同正式生效。从2014年10月下旬起,我们为图书的出版,投入了全部精力。其间10月初拟定了撰写提纲初步征求意见稿。11月初讨论修改, 11月26日向出版社提交了本书的撰写提纲。12月27日向出版社提交了详细提纲,并依据撰写提纲及准备的实际情况将撰写计划。2015128向出版社提交书稿初稿,这已是作品的第四稿。311完成了提交出版社稿件,与此同时,出版社开始了紧张的编辑审订和美编设计工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整整五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对近万张图片进行了认真的整理、甄别和精选,对于选用的图片在保存原始性同时还进行必要的品质修补,有的进行重拍,同时对图片来源进行考订。尽管我们使用的许多历史老照片的原创时间已经超过《伯尔尼公约》规定的50年的版权保护期,作为出版物我们有权使用这些图片,然而为了表达我们对原创作者的尊重和收藏单位的敬意,我们依然遵循知识产权保护公约的精神和学术规范,尽可能地与历史图片原创作者或保存图片单位联系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对于经过多次一再联系迄今仍无回复的图片收藏单位,我们除注明来源外,还储备了一定的费用,一旦信息沟通后即转交给图片收藏单位。同时,我们注明了书中所引图片的各种来源,有的并非来自独家。对于国内近几十年来的图片,基本上都获得了使用图片的授权,有的则是作者自己拍摄的,有的则是直接引自本书作者的著作或博文。

考虑到适应不同读者面的需要,也为了开放性的可持续性研究及资源共享,本书的注释部分包含了大量与历史图片相关的资料和研究成果,仅仅这部分内容就有约10万字,考虑到书稿的篇幅限制,不得不加以压缩,读者可以通过参见博文目录(为压缩版面,博问网址从略,可直接点击黄安年或李炬的博客)或者参考书目来进一步查找。本书读者面主要是中文读者,考虑到美国读者的需要,本书目录及各个部分的导语请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美国研究中心任职多年的张聚国博士翻译成英文,他也是由黄安年编著的《沉默的道钉》[1]一书英文版的译者。

在著书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以及各类网站报刊,各个相关单位和学者个人的各种形式的支持、鼓励和帮助,包括同意使用他们提供的图片。其中有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央太平洋铁路历史图片博物馆、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亨廷顿数字图书馆图、加州奥克兰博物馆、美国西部历史博物馆、旧金山博物馆、萨克拉门托加州铁路博物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班克罗夫特图书馆、圣荷西HCAC、唐纳湖移民足迹博物馆、内华达州洪堡博物馆、温尼马卡博物馆、金道钉国家历史遗迹展览馆等。美国斯坦福大学北美铁路华工研究工程共同主持人费雪金(Shelley Fisher Fishkin)教授和张少书(Gordon H.Chang)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北美铁路华工研究工程项目副主任希尔顿·奥本泽格(HiltonObenzinger)教授,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主任暨斯坦福大学图书馆顾问邵东方(Shao Dongfang)博士, 斯坦福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Barnara L. Voss, 斯坦福大学历史学系博士Joseph Ng,斯坦福大学北美铁路华工后裔口述史专家、铁路华工后裔虞容仪芳(ConnieYoung Yu),内华达大学张素芳(Chung, SueFawn教授),加州大学欧文分校陈勇(Chen Yong)教授,ABC和平基金会董事陈景鸿(George Chin)先生和美国加州圣克拉拉县中国历史文化项目负责人林丽群(Lee Liu Qin)女士、加州美国盐湖城铁路华工后裔余黄铿娟、美国铁路华工研究志愿者张渐国先生、中美交通史研究专家李兆良先生等。

在广东有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中心张国雄教授、梅伟强教授、刘进教授、石坚平教授、谭金花博士、黄海娟博士等;五邑华侨华人博物馆;中山大学梁碧莹教授、袁丁教授等;南方日报集团金强记者、林亚茗记者、赵扬记者;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家杨学军先生、美国旧金山国际友谊与和平志愿者彭志安先生等。

在北京有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首都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图书馆馆长黄燕生、采编部主任张志华等。

本书的一些技术问题处理,需要说明:由于两人合著,首次合作,风格不一,求同存异;美国度量衡不同于我国,资料取自中美。不求度量衡制在本书统一;专有名人、地名依据约定俗成,不及之处,力求本书统一;全书简体排版,原作繁体者,保持原貌;在美国各州假如联邦的时间上,加州185099,内华达州18641031,犹他州189614,本书则将加入前的准州,统称为州。

最后,中国铁道出版社的副总编辑郭宇和本书其他的责任编辑罗桂英、刘颖,美编崔丽芳等付出了巨大的辛劳,没有出版社团队的通力合作,不可能呈现给读者一部印制精美又具社会效益的图书。

深度探寻美国铁路华工的工作还刚刚开始。我们力图说明已经探寻的程度,有的提出了问题,有的提供的论证还有待充实,希望这本书的面世有助于推动我们的深度探寻和中美两国对这一历史事件的更多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黄安年  

写于20152月乙未春节,修改于6月付印前

 

[1]The SilentSpikes, Chinese Laborer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North American Railroads,compiled and edited by Huang Annian, translated by Zhang Juguo, China IntercontinentalPress, 2006

 

 

    照片2张翻拍自该书PDF版。

1

 

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920265.html

上一篇:百慕大游轮停泊地的夕阳(8月26日)
下一篇:晨露一瞥
收藏 IP: 47.16.25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