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孟昭文国会提议发行邮票纪念铁路华工说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12月10日发布
2015-2019年这5年间,正是150年前我国农民工远涉重洋来到美国修筑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太平洋铁路的重要时刻,如果不是华工的努力不可能提前七年建成太平洋铁路,在今天我们迎来送往世纪高铁时代高潮来临之际,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通过清明祭奠、设立铁路华工纪念墙、塑像立碑纪念、写入教科书、发行纪念币和纪念邮票、印制纪念瓷盘等工艺品、出版美国铁路华工图书和画册,以及设立铁路华工网站等活动,有助于全民了解这段被封尘已久,鲜为人知的沉默的道钉们的历史印像,是件十分有意义的文化传承活动,笔者希望我们的人大代表们和政协委员们在即将召开的两会期间,有所作为。
照片 6张是从下文的图片放大的
1,
2,
3,
4,
5,
6,
*****************************
孟昭文国会提议发行邮票纪念铁路华工
2014-11-03 22:14来源: 侨报网作者:林菁
孟昭文(右)和华人历史博物馆策展人谭海俊向媒体展示决议案。(侨报记者林菁摄)
【侨报记者林菁11月3日纽约报道】国会众议员孟昭文3日宣布将于下周在众议院提出决议案(resolution),呼吁美国邮政局发行一枚邮票纪念1865到1869年间参与修建美国第一条横跨大陆铁路(TranscontinentalRailroad)的华工。
当年约有12000名华工参加修建第一条横跨大陆的铁路,中部太平洋铁路公司(Central Pacific)雇用的工人中华人超过80%。这条铁路是19世纪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把美国东西两岸连接起来,以前穿越大陆需要6个月时间,铁路建成后只需一个星期,便捷的运输大大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
孟昭文:教科书忽略了铁路华工历史
孟昭文在华人历史博物馆(MOCA)举行记者会,她指出,华人劳工为修建铁路付出了血汗,但她从来没有在教科书中读到这段历史,为了让美国人知道这段不为人知的故事,她提议邮政局发行一枚邮票纪念铁路华工。
孟昭文表示,发行邮票并不需要通过立法,如果邮政局明天就决定发行这枚邮票她会很高兴,她希望透过立法的程序,来宣传铁路华工的故事,这是一个教育大众的机会。
目前众议院已有10位议员表示愿意联名提出这一决议,预计还有更多人加入。决议案不需要投票,它接着将交给众议院的监督与政府改革委员会(House Committee on Oversight and Government Reform),邮政服务属于该委员会的职权范围。
孟昭文呼吁邮票发行公民顾问委员会(Citizens’ Stamp Advisory Committee)向美国邮政总管推荐发行铁路华工邮票,该委员会负责向邮政总管提议和评估发行什么邮票。
今年是铁路竣工145年周年,劳工部5月份举行庆祝仪式表彰华人劳工,铁路华工荣登“名人堂”(Labor Hall of Honor),这是华人首次获得此殊荣。
孟昭文表示,2019年将是铁路竣工150周年,届时将是发行纪念邮票的最佳时机。
华人创造一天铺轨十英里奇迹
在修建铁路过程中,华人以勤劳、自律、高效率赢得尊重,包工头认为他们是不可缺少的。他们开砸坚固的花岗岩,用炸药炸开山脉,每一段铁路,每一根枕木下都有华人挥洒的血汗。
华人的高效率让人刮目相看,他们创造了一天铺下十英里铁轨的世界纪录。虽然他们干最困难最危险的活,但拿到的报酬却少于其他工人。
很多华人为修建铁路献出了生命,在开砸内华达山脉时,有大约1200个华人死于事故、山崩和爆炸。
华人劳工在筑路过程中组织起来争取同工同酬和改善工作环境,这次荣登劳工部名人堂也正是为了表彰他们的勇气。他们反抗歧视的斗争也为后代华人树立了楷模。
第一条横跨大陆铁路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总统于1962年签署了“太平洋铁路法案”,决心建一条铁路把东西岸连接起来。
当时美国东部已经有铁路,第一道跨大陆的铁路,从西岸的加州向东延伸到内布拉斯加,与东部的铁路网连接起来,使东西岸贯通起来。
第一条大陆铁路分为三段,分别由三家铁路公司负责修建,东段由联合太平洋公司(Union Pacific)负责,从内布拉斯加(Nebraska)的Omaha开始,向西修建;中部太平洋公从加州的Sacramento开始修建,向东部挺进,两家公司最后于1869年5月10日,在犹他州(Utah)Promontory Summit汇合,打下最后一颗钉子。还有第三家公司WesternPacific公司,修筑加州Sacramento到奥克兰Oakland之间的路段。
中国人主要参与修建铁路西段,即从加州境内修到犹他州,这段铁路很难修,因为途中要砸开花岗岩的悬崖峭壁,加上风餐露宿猛兽出没,任务很艰巨。
延伸阅读:
http://news.uschinapress.com/2014/1103/997620.s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