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重提“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试验

已有 3805 次阅读 2013-6-9 10:59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试验, 取消高中文理分科

重提“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试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369发布

 

四年多前,我写过一篇博文《从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征求意见谈起》(见下文)引发热议,现在有必要重提这个问题。“取消高中文理分科”,对于整体上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国内各类高校提供所需生源、为高中毕业生直接出国留学、为应届毕业生进入社会和劳动工作岗位提供符合需求的人才,是利是弊,是弊大于利,是利大于弊,不妨重议、再试。既然高考模式可以试验、教材可以试验,为何高中是否文理分科,不能试验呢,教育部有必要统一规定吗?

 

这个问题,既关系应试,又涉及素质,就高校来说,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生源,别的不说,现在的大学生知识结构好像缺了些什么,他们上了大学、进入研究生培养阶段,步入社会,如果不扬长补短,难免会显露高中时期文理分科带来的遗憾。

昨天,我撰文《质疑“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 黄安年的博客/201368发布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697722

蒋永华博主评论和我回复时涉及文理分科问题,于是我就此补写了上面的一番话。

删除回复 [2]蒋永华  2013-6-9 10:00

我个人觉得高中阶段应当全面学,全面考。至于科目多了会不会加重课业负担的问题,我以为是个假问题。文理分科,学生同样喊负担重,哪怕就学三门,学生还是面临名牌大学零和博弈的压力。有些是作息习惯,有些是考核技术,有些则是教育欲达到的目标。现在的考试制度像裹脚布,人为地停止了高中生的文理科知识的全面吸收。文理兼涉,古今贯通,中西合璧,在现行高考中几乎就断了根。夯实教育基础,正本清源,可能要从改变文理分科做起。高考指挥棒恰恰可以起到提高素质的作用。

删除回复 [1]蒋永华  2013-6-8 22:59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先天就不是个准确概念,相互缠绕,语意模糊,许多论者片面拿来为我所用。类似扯皮的教育概念甚多,确实到了好好清理的时候了。包括狭义教育、广义教育、泛教育,弄不好,把一个清楚的人绕晕了,把一个糊涂的人捧成著名学者了!

博主回复(2013-6-9 06:37):像高中该不该文理分科这样的大问题确是涉及学生所学知识的水平和质量的,这既有关应试又有关素质!

 

 

******************8888

从取消高中文理分科的征求意见谈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年2月7日发布

 

昨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就研究制定《纲要》若干重大问题继续公开征求意见发表公告,在公告列出20个进一步出主意、想办法,提出实招、硬招、新招问题中,第6个问题:高中取消文理分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度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其实早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已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实招和硬招呼吁“取消高中文理分科保障教育公平”(见附文),看来教育的主管领导还远未拿定主意。

 

笔者以为,高中文理分科的思路,基本上还是苏联模式遗留下来的,这不仅来自高校专业分科教育、宝塔尖培养人才机制,而且和继续计划经济和集中统一管理方式思路有关。这种思路忽略了按照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人的个性与才能的充分发展。

 

我1951-1954年在上海复兴中学就读高中时,并没有高中文理分科。毕业时我考理科、文科都可以自由选择。1979年开始实行高中文理分科,我女儿就读的高一、高二上学期(1984-85学年、1985-86学年第一学期)在北京师大二附中是文理不分科的,到了高二下学期才开始文理分科。现在90后的孩子文理分科越来越早,甚至一上高中就开始文理分科了。

 

这个变化过程说明,在改革开放前文理并不分科,改革开放以来文理分科现象越来越突出,与此同时它的弊端也越来越突显。但是并没有资料显示,实行改革开放必须文理分科,因为西方许多国家并没有实行文理分科,倒有事实表明文理分科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越来越不大适应。看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制度改革实际上停留在原地打转转。这是不是折腾,谁也说不清,反正都有红头文件为依据,但是每次变动时,是否真正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事求是地办事就很难说了。

 

现在我国的教育搞成这个样子,还自以为是,几届教育部长是要负责任的。他们往往眼睛向下,而不是真正以人为本、以教育为本。现在教育部门制订规划征求意见,广泛听取不同意见,不能不说是个进步,问题是这样的问题需要认真地求真务实地讨论、辩论才是,不是一个仅仅听取意见、领导拍板了事的,需要把问题讨论清楚再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来,不是先制订了文件再统一到文件精神上来。我们的教育改革本来存在着很多历史机遇,广大教师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例如10年前一场有关中学历史教材内容的改革,揭露部颁教材的弊端,主张改革教材编写机制,打破由人教社独家垄断的情况,后来发了中央文件,虽然开始了教材编写改革的新思路,但是由于当时的讨论和辩论不够,主管部门怕乱,实际上保护了既得利益集团,将讨论压了下来,挫伤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得许多问题没有讨论清楚,于是在前进过程中就会出现回潮风。

 

前一阵子高校自上而下的兼并风及教育大跃进风盛行,这是上面刮起的浮跨风,广大教师怨声载道,社会上反应强烈,但是教育部门一味自行其事,搞得现在的后遗症积重难返,即使用集体作假的教学评估也难掩盖决策层的失策。这件事又一次说明未经充分讨论的政策推行,是要冒风险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我们不能把听取意见当作“作秀”,敷衍了事,要认认真真的下基层了解真实情况。现在从各级学校领导层那里听到的真实情况少之又少,往往汇报一套,实际另外一套,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主管教育的官员和领导下去调研肤皮潦草,不求甚解,但求曝光效果,结果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越积越多。如果领导不自已真正下基层深入了解情况,仅仅走马观花看看,甚至下车伊始终,夸夸其谈,靠那些不大靠谱的量化数字来判断和决策,那么教育问题还是解决不了,就是征询了上亿条意见和实招、硬招、新招,还是解决不了教育问题。今天的问题首先是主管教育的领导真正认识到教育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教育部门官僚主义的严重性,认识到为何有的专家在教育部领导的征询意见时提出了一条这样的意见:“千条万条最重要的的一条是解散教育部”。

 

教育部当然不能随便解散,但是教育部事无俱细都要插手干预下指示,实在太折腾人也折腾学校了。教育部不时按照教育规律来引导教育,而且用行政方法来管制教育。中国之大怎么能一切照教育部指示办?像高中文理分科这样的问题,其实只需要发布指导性意见,几个有利于(如有利于面向现代化、有利面向世界、有利于面向未来、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等)就可以了,具体做法、步骤、分合由各地各校自行决定。其实只要真正实行好高中的学分制,这个决定实际上是由学生自己及其家长决定的,而不在于教育部门,教育部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最大限度的选择空间,你教育部门为每个学生决定是文理分科还是不分科干什么,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水平参照社会需求,在选科时就体现了中学课程必选和选修之间的选择,何况选择课程还和每个学校教师的水平和实力有关,各个学校也不相同,你统它干什么。就高考而言,教育部也得最终退出“指挥棒”,教育部门和考试部门脱钩,避免教育部门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

 

教育部要松绑再松绑,真正管好教育部自己应该管、应该做的事,不该管的和本该下面管的事要尽量放权,否则越管越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21343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697911.html

上一篇:从丁则民先生的一封亲笔信谈起
下一篇:今晚19:40-45分天通苑上空现彩虹
收藏 IP: 221.194.157.*| 热度|

4 徐迎晓 曹聪 蒋永华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17: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