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的空气污染指数预报让人看不懂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10月30日发布
现在北京的空气质量环境污染指数预报反而没有以前的预报清晰,虽然现在的空气质量标准比过去有所提高,但是现在只预报相对污染程度而没有绝对污染指标,让老百姓听了以后觉得很糊涂,每天只预报污染程度较轻地区和污染程度较重地区的预报,只知道那些地区较轻或较重而不清楚就近污染到什么程度,请问北京气象局,究竟污染到什么程度,能够准确地让老百姓听明白吗?因为不管空气污染到什么程度都有相对轻重的区别,这不等于白说吗,老百姓还是搞不清楚,究竟那里达标,那里不达标?
********************
北京遭遇入秋最大雾五级重污染 PM2.5超标3倍多
2012年10月27日 07:11:58
来源: 京华时报
入秋最大雾带来五级重污染
全市PM2.5日均浓度值超标逾3倍今晨冷空气南下大雾将散
莲石东路上的大雾。本报记者胡雪柏摄
全市PM2.5日均浓度值超标逾3倍 今晨冷空气南下大雾将散
和去年我们对PM2.5浓度一无所知相比,今年遍布在北京的35个监测点让PM2.5无处遁形。截至10月6日,35个站点的监测数据都已实时在线发布。昨天PM2.5的浓度值一路上蹿,在如此重污染天气之下,政府的应急预案亟待建立。为此,本报特别对话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去了解重污染天气下政府、公众该如何规避,怎样行动?
本报讯 昨天,京城遭遇今年入秋以来最大雾天,空气质量急转直下。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监测显示,截至昨天晚上6点,全市各地区的PM2.5日均(24小时)浓度值均超过200微克/立方米,超标3倍多,达到五级重污染。据了解,这也是继10月2日、10月8日北京PM2.5浓度相继严重超标后,北京遭遇的又一次重污染天气。
昨天早上,天空没有像往常一样大亮,浓雾笼罩不见太阳。早上5点半,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12小时内本市可能出现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大雾,平原地区能见度将小于500米。
对此,气象专家解释,这几天由于北京受弱气压场控制,近地面处于无风状态,客气中的尘埃和杂质无法驱散,再加上前天夜间的偏东风将东南部地区的水汽吹向北京,导致空气中水汽充沛,入夜后受辐射降温影响,凝结成雾。
而雾气的凝结也加重了空气中污染物的累积。昨天上午9点,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的官方微博发布一条提醒:受不利扩散条件影响,我市污染程度较重,目前全市各地区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均达到200微克/立方米以上。预计这种污染形势短期没有明显改善。建议易感人群尽量不要外出,一般人群也建议减少外出时间,尽量待在室内。
截至昨晚6点,市环保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全市35个PM2.5站点的日均(24小时)浓度值均在200微克/立方米以上,超标3倍多,达到五级重污染(日均超过150~250微克/立方米)。其中东城东四站,西城万寿西宫站24小时浓度值分别为271微克/立方米和260微克/立方米,达到六级水平(日均浓度超过250微克/立方米)。而前门东大街、西直门北大街、南三环西路等5个交通站点的日均浓度值均超过250微克/立方米。
昨晚6点,各PM2.5监测点的浓度值仍在上涨,部分站点小时浓度值已逼近300微克/立方米。气象部门预计,随着今天早晨一股冷空气南下,大雾将散,空气质量也将明显好转。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重污染天气应有应急预案
呼唤预案
人为可干预重污染
京华时报:去年10月、11月,北京的污染比较重,今年是不是又到了这样的时候?
柴发合:近几年,每年一进入10月,总有几段时间污染特别重。类似于去年10月,有三次重污染,看上去天昏地暗,对人的健康和情绪影响都很大。
北京的污染季节性很强,以前是冬季重,现在冬季反而好点了。因为煤改电、煤改气后有所改观。现在让大家刻骨铭心的是春秋两季的重污染,这也是北京空气质量达标必须逾越的障碍。
京华时报:这种污染过程是我们可以干预的?
柴发合:秋冬季的污染,像去年10月份三次重污染事件,都是从好的空气质量向差的空气质量过渡,有几天是从蓝天白云突然转向重污染。像这样的重污染过程一年也就发生三五次,是人为可以干预的。
就是说,在污染发生的时候,如果我们有应急预案,全社会都参与到应急预案里来,可能会使重污染程度降低,持续的天数减少,使大家的健康尽可能得到保障,这就是提出要建立应急预案的初衷。
京华时报:国外有重污染天应急预案的先例吗?
柴发合:现在少了,以前他们在发展阶段时常有。美国、欧洲、日本都有过重污染的经历,都建立了应对办法。
如何预警
至少要提前36小时
京华时报:提前预报这方面技术难实现吗?
柴发合:要实现提前预报,需要环保和气象部门合作。预测预报一定要准确,因为预报后社会是要付出成本的,比如人们停驶车辆,减少社会活动,减少工业生产,减少电厂负荷,这都需要付出成本,所以一定要有个好的预测预报系统,并且要有个提前量,从目前的技术来说,至少要提前36小时。
京华时报:能准确到什么程度?
柴发合:大气静稳多少时间,会导致几级污染,持续时间,基本上都可以预测。
京华时报:污染到什么程度时应该进入预警?
柴发合:可以分几级进行预警,对应的预案也分级。环保行业现在有个很好的工具,比如AQI(空气质量指数),按照这个划分对应的浓度值,大概分为六级。只要超标,到了轻微污染或者中度污染以上,都应该进入应急预警,但是不能频繁预警。每个城市都要对从哪个级别开始预警做好历史分析。如果一个城市一年360多天或者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预警的话,肯定是不成功的。
京华时报:那就北京状况而言,到什么污染程度应该发布预警?
柴发合:北京每年大概有3到5个污染过程,每个过程持续4到6天,达到中度或者重污染程度,这期间就应该发布预警。一定要按照各地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执行,要是那样的话,乌鲁木齐冬季就天天预警了。
规避措施
极端时学校可放假
京华时报:发布预警后,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哪些行动?
柴发合:奥运会给我们一些很好的启示,当时很多都是临时性措施。现在遇上重污染天,还是可以借鉴那时的应急措施。比如从外地调来电力,减少本地电厂负荷,或者柴油车绕行。特别是现在的大的柴油车,很少加过滤器,对空气污染还是很大的。
还有一些污染企业,比如说现在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部分,重污染期间这些企业要停止喷头作业,建筑工地停止动土方的活动,还有好多工业用煤大户降低产量。
京华时报:公众应该怎样做?
对敏感人群,重污染期间要减少室外活动或者剧烈活动。在极端情况下,也可以采取学校临时放假,让孩子待在家里,同时也能减少对社会交通的压力,老人、孕妇更要这样。
京华时报:采取何种措施,何时采取,是否有一个原则?
柴发合:措施一定要适当,要减少对社会正常运行秩序和公众正常生活的干扰。我个人认为,有几个原则可以把握,第一个就是政府带头,比如公车停驶,比如官员坐地铁公交。第二要有措施保障公共交通,有储备的公交能力,以保证不时之需。如果整体公交能力上不去的话,整个社会就处在很混乱的状态。这个本来是好事,但是不要带来民怨,不要干扰社会正常秩序,不要破坏百姓正常生活。
另外,这些措施要细,要有可操作性,事先要把预案交给老百姓讨论,公开征求意见。大家都来参与,都来监督。
京华时报:通过应急措施,我们能把空气质量改善到什么程度?
柴发合:降低污染程度,甚至是把重污染转为轻污染或者无污染。如果能把五级改善到四级,就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就。已有大量研究证明,PM2.5或者PM10降低到一定程度,确实对保障人类身体健康有显著作用。
本报记者王硕
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2-10/27/c_113514472.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20: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