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战地到史林》书稿二校清样看完有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9月7日发布
《从战地到史林》一书的二校清样也已经看完,尽管实际上已经看过多篇,但是走眼的时候还是难以避免,做到精益求精需要从各个角度一看再看,尽量将差错消灭在付印前。
举例来说: 一篇文章原稿中张振昆(近代史所研究员)的昆字是否有错,发生疑问,从网上查没有结果,于是就打电话给近代史所的学人请交,结果从张先生的著作中核对确认为鵾字。
1985年时国家出版署的名称对吗?为此邓蜀生先生专门找有关当事人核实,结果确认为新闻出版署。
为了解决1944年《重庆大公报》中《国军攻克密芝那经过》、《密芝那巡礼》等文中难于辨认的字,今天我到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资料室(现归属学校管理)去再次核对原文,经管理员和在场阅读人员的协助,终于又认出了四个字,也算有所成就。
虽然已经不再全校,我还是要求出版社给我发来PDF文件,以便我抽空再看看有无差错,以便在出版社送印厂制片前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改过来。总之,付印前尽量减少差错是我们的共同心愿,而这是需要付出精力和时间的。
*************
看《从战地到史林》书稿一校清样有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2年8月27日发布
书稿《从战地到史林》8月5日面交出版社,这20来天又把送交46万左右书稿的电子版仔细地看了两遍,将新发现书稿中错字和统一标点及注释等问题,逐一记下,准备等待一校清样送来时先将发现的问题改过来,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发现书稿电子版转成出版社审查后排版出来的一校清样。
书稿中邓先生的文章是重头戏并非电子版,部分文章虽可扫描,由于市场服务的扫描仪精确度欠佳和服务质量不尽人意,加上无法识别繁体直排字,需要重新录入的和扫描后校正的工作量相当大。而且市场录入也不负责校对,许多错漏之处还需自己把关改正,无奈干脆我自己动手,经一个多月夜以继日的努力终于完成任务。这样还难免会有错漏及繁体字和简化字混用的情况,需要尽量避免。编辑一部一生从事编辑业务的邓先生的书,我如履薄冰,深感力不从心,丝毫不敢懈怠,于是全力以赴看了在看,尽量让错漏止步在清样对红并制成胶片开印前。
最近几天,我集中看一校清样,祝立明社长亲自将书稿用特快专递送到我家,谁知这特快实际上整整花了25个多小时才送到。书稿清样有540多页,1/16开本(787毫米X1092毫米),付印时估计需要35印张左右。
出版社的书稿清样和我送交的书稿电子版是不同的,在看清样时要将清样和电子版及原稿对在一起看,是件需要极其仔细和认真校对和订正的工作。我反复看了三遍,第一遍是核对事前准备的改正已经发现电子版中的错漏等问题; 第二遍是专门集中看全书结构、字体、注释和标点符号等问题;第三遍是逐行逐页核对发现疑点处查对原文校正,对于个别难以把握的词汇还要查阅辞典等。这样一来,又发现了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
对于出版的书稿新闻出版署要求差错率在万字中不多于5个字(教材要求),我们的目标是力争达标。 而要做到这点,绝不能仅仅满足于一校现状,还要重视二校和终校,不到开印时不要放松对书稿的再检查。
今天下午我亲自将校完的一校清样面交祝社长,因为如果通过特快专递万一丢失其后果将极其严重,还是保险为好。
按照目前的进度,今天10月中《从战地到史林》一书的面世是可能的。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606519.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