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刘祚昌史学文集》提要

已有 4545 次阅读 2010-4-21 21:37 |个人分类:书目提要评论(07-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提要, 刘祚昌, 史学文集

《刘祚昌史学文集》提要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2010421日发布

 

本书是刘祚昌先生生前的遗愿,他在2006310日的突然病逝,“留下了大量未及整理的文稿”,其中有的是草稿,需要整理,这一切未能来得及做,是刘先生生前的最大遗憾。在先生遗孀杨碧华师母及山东师大科学组的协同努力下, 《刘祚昌史学文集》得以出版。

 

史学文集,收录了:《北美殖民地时代的议会制度》、《美国内战期间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略论托马斯·杰斐逊的民主思想》、《孔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初探》、《我是怎样研究美国史的》等29篇文章。 其中美国史文章18,中国史文章8,另有未发表文章10,附录4篇,本书介绍了祚昌生经历与学术成果,评价了他的封笔之《杰斐逊全传》。

 

笔者收到此书时间在2009年,不久我和山东师大同行通电话,希望提供前言、目录、后记、论著要目的文字版,以向读者介绍,当时他们称原稿在人民出版社,需要和出版社联系,其后久无回音,无奈笔者只能采取影印照片的办法。本书收录笔者“评《杰斐逊全传纪念刘祚昌先生逝世一周年》”一文,系应杨碧华师母要求提供的,也是为表达我个人的怀念之情。所附照片等共27幅。

 

书名:       刘祚昌史学文集

编者:       王玮、陈海宏、邢佳佳

出版社:    人民出版业

策划编辑:   鲁静

责任编辑:   李椒元

封面设计:  鸣羽

装帧设计:   徐晖

责任校对:   孟蕾

发行;       人民出版社

经销:       新华书店

印刷:       北京永乐印刷厂印刷厂

出版日期:  20087月第一版,20087月第一次印刷

开本:       880毫米 X1230毫米 1/32

字数:       516000

印张:       22.375

ISBN        978-7-01-007052-0

定价:       50

页数:       708

 

目录:

前言

 

一、世界史

 

论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与宗教改革——兼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问题

 

1871-1914年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社会调整

 

中西文明的互补性

 

二、美国史

 

北美殖民地时代的议会制度

 

论北美殖民地社会政治结构中的民主因素

 

论美国第一次革命的成就

 

北美独立战争胜利的原因

 

美国奴隶制度的起源

 

对于美国南北战争原因的初步探讨

 

美国内战期间黑人反对种族歧视的斗争

 

美国人民争取西部土地的斗争与“宅地法”问题

 

略论托马斯·杰斐逊的民主思想

 

杰斐逊与美国现代化

 

杰斐逊、麦迪逊与共和党的兴起

 

杰斐逊的农业理想国

 

杰斐逊改造美国土地制度的宏图

 

论杰斐逊的独特风格

 

林肯新论

 

林肯解放黑奴的历史真相

 

三、中国史

 

论孔子的理想国

 

孔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初探

 

孔子思想·士人政府·文治

 

“仁”是孔子教育事业的核心

 

孟子的仁政学说及其进步意义

 

诸葛亮的“儒者气象”

 

论王安石的政治品质与政治作风

 

中国的专制制度与中国的孟德斯鸠

 

四、杂感

 

我是怎样研究美国史的

 

反思过去,向21世纪奋勇前进

 

西南联大忆旧——兼论“西南联大精神”

 

五、未发表的文章

 

于细微处见伟大——忆朱自清先生的一件往事

 

漫谈读书

 

我的治学之路

 

学习历史与提高人的素质

 

千佛山上的长啸和浩歌

 

泰山封禅与中国的专制主义

 

泰山和儒学

 

阳明学说

 

孟子论道德修养

 

韩非的法家思想是反人民的

 

曹操与刘备

 

附录

 

评《杰斐逊全传》——纪念刘祚昌先生逝世一周年 (黄安年)

 

刘祚昌先生的世界史研究 (陈海宏、郭沂纹、牛伟宏)

 

刘祚昌先生的学术人生 (刘文涛)

 

刘祚昌论著要目

 

后记(杨碧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314657.html

上一篇:今天上午在家默哀 哀悼玉树大地震中的死难同胞
下一篇:致中国美国史研究会贺信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1/0 | 总计:0 | 首页 | 上一页 | 跳转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5 15: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