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怀念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创始人蔡希陶 精选

已有 20374 次阅读 2007-5-8 09:46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怀念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创始人蔡希陶

 

黄安年文  2007年5月8

 

蔡希陶先生是云南植物园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的创始人,2007428-29日在景洪西双版纳花卉园和热带植物园参观,使我增加了对蔡希陶先生献身于热带雨林事业感人事迹的了解,他是我们的科学工作者和学术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和学习的楷模。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谒了先生纪念碑,默默地表达我们学习先生的科学精神,忠诚教育和学术事业的决心。

 

附相关介绍:

 

(一)绿色的梦——蔡希陶

[日期: 2005-08-11 ]

站在一座老林覆盖的石灰岩高山上,蔡希陶望着罗梭江在勐仑坝子勾出的一个葫芦形半岛,情不自禁泪流满面,他的心已被那个绿色的“葫芦”紧紧拴住。

 

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创建中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建造一个植物天然大温室,这是年近五十的蔡希陶一生梦寐以求的绿色之梦。

 

1911312,蔡希陶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市的一个小镇上。从小他就热爱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1928年,通过姐夫陈望道的介绍,他从上海来到了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工作。在这里,他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对绿色世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从此拉开了帷幕。

 

1932年,一个寒气袭人的早晨,蔡希陶受所长胡先骕先生重托,告别了古老的京城,只身闯入了云南这块蛮荒之地。渡过金沙江,踏着越来越深的秋草,他的采集工作一步步深入到了彝族聚居的凉山边缘地带。他以过人的胆识,慑服了黑彝头人,得到了在大凉山地区活动的许可。

 

眼前是一片莽莽苍苍的大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使得蔡希陶兴奋不已,他陶醉了,他不知疲倦和艰苦,甚至生命的危险,在丛林中采集着一份又一份植物标本。从1932年到1937年,他跑遍了云南的三迤(注:清代云南的迤东、迤西、迤南之道,合称“三迤”)。采集植物标本12000余号,共120000余份,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云南植物王国的面纱。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的各大机关纷纷南迁。静生生物调查所在昆明成立了工作站。蔡希陶临危受命,带着家人和他的植物学,再次踏上了云南这块红土地。

 

昆明黑龙潭。

 

在当时云南省教育厅厅长龚自知的关心和支持下,北郊黑龙潭的一幢庙宇成为了工作站的站址。在这里,他不仅安置了一批又一批来昆明逃难的科学家,而且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了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展览室和图书馆,还有冒死收集来的几万号标本,都统统向来昆明的科学家和学生们开放。黑龙潭的那尊破庙,一时成了旧中国植物分类学研究的活动中心。

 

1938年,蔡希陶在黑龙潭创办了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任副所长的他在战乱时期挑起这样的担子,实在是艰难。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办过农场,当过鹦鹉店老板;为了农林研究所的生存,他绞尽脑汁,跑遍过昆明大街小巷,收集茶花与美国的科研机构交易,用900美元,扩大了100亩科研基地。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在困境中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研究工作,为了云南的烟草事业,从美国引进了大金元著名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大金元轰动了昆明。今天,烟草已成为云南经济的重要支柱。

 

1950年云南解放。

 

在旧中国苦苦挣扎了几十年的蔡希陶,终于迎来了祖国的春天、科学的新生。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归入了中国科学院属下,“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正式成立,他被任命为工作站主任。19518月初,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召开了橡胶会议。这时,昔日的好友,当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曾推荐蔡希陶任北京动物园的主任,但为了共和国的橡胶,他放弃了回京的机会,继续留在了云南这块红土地上。

 

为了找到三叶橡胶和宜林地,不惑之年的蔡希陶再次请缨出征。他和同事在边境地区不顾残匪的出没频繁,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滇西南等地的山山水水,大小坝子,终于找到了橡胶树和宜林地的线索。这次考察证明了:在我国北纬21--23之间的广阔土地上,是适宜橡胶栽培生长的地区,从而结束了中国无橡胶宜林地的历史,打破了当时一些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橡胶禁运的迷梦。

 

19561012,蔡希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时的他已是功成名就,但对绿色世界的眷恋之情却絲毫未减。为了圆这个绿色的梦,他带着一群刚刚从大学、中学毕业的年轻人,奔向了绿海茫茫的西双版纳。195812月,以他为首的开拓者们乘坐独木舟横渡罗梭江,进驻林海莽原的葫芦岛,“十八把大砍刀”劈出了绿色的家园。 1959年元旦那天,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宣告成立,蔡希陶为第一任园主任。

 

1961414,周总理在州府允景洪接见了蔡希陶。总理一番语重心长针对热带雨林保护和利用的谈话,使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科研方向,如何保护西双版纳特有的自然资源从此被提到了重要位置。

 

在西双版纳绿色的土地上,蔡希陶与同事发现了难以数计的于人类生产、生活有用的植物,引进了许许多多外国的植物加以驯化,在植物分类、植物资源学的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寻找南药血竭资源植物,为了抗癌植物美登木的发掘利用,处处充满险恶的深山密林也未能使他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却步,他以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在绿色的大地上写下了一篇充满恢宏气势的“大地论文”……。

 

为了完成这篇“大地论文”,文革期间飞来的横祸,“海瑞罢官”事件的株连,牛棚、批斗,劳动改造没有使他折腰;疾病的缠身,爱人的病逝,也没有使他倒下。198139这一天,蔡希陶却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五十年充满传奇色彩的绿海生涯结束了。

 

青山在呼唤,在葫芦岛,他的大部分骨灰掩埋在他亲手栽下的龙血树下,他离不开这片绿色的土地,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挚爱和眷恋之情。

 

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昔日荒凉的葫芦岛已是繁花似锦、硕果累累,900公顷的园地上,20多个独具科学内涵的植物专类园区,近5000种来自世界热带地区的植物,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犹如一颗镶嵌在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绿得闪闪发光、熠熠生辉。

 

http://kepu.xtbg.ac.cn/n45c27.aspx

 

(二)简介

  蔡希陶(1911--1981)出生于浙江东阳,上海华东大学毕业。历任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任云南省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副院长。1930年进入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193215,蔡希陶进入云南考察,采集植物标本上万种。1938年在黑龙潭创办了我省第一个生物研究所---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经过研究,蔡希陶确定了在我国北纬21°---23°之间的广阔土地上适宜栽培生产橡胶的论断,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橡胶工业。此外,他还参加了云南香料植物樟油、桉树油、香叶天竺油的开发。1958年,蔡希陶在西双版纳的葫芦岛筹建了我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热带植物研究基地。

  198139,蔡希陶因患脑溢血,不幸在昆明逝世,享年70岁。

http://www.ynda.yn.gov.cn/ReadNews.asp?NewsID=460

 

 

蔡希陶

 

蔡希陶(19111981),原名中矩,字侃如,曾用名玄彭,以号行,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虎鹿镇蔡宅村。青年时酷爱文学,创作短篇小说《蒲公英》,受鲁迅称赞。因家贫难上高中,遂进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当练习生。1932年,从四川宜宾出发,徒步沿金沙江入云南考察,经盐津到昭通,在天鹅街与黑彝奴隶主喝牛血结盟,顺利进入大凉山。野外调查3年,采集植物标本1万多号,并发现油瓜,引种成功。抗日战争期间,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迁至昆明,改称云南省农林研究所。1938年成功引进名贵烤烟大金元、红花大金元,育成云南一号。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昆明工作站(后改名植物研究所)主任。1955年,周恩来、陈毅莅站视察,解决经费、场地等问题。奉命继续寻找植物资源,在瑞丽发现两棵三叶橡胶树,1955年种芽嫁接于实生橡胶苗获成功,发展成大规模橡胶园,使中国进入世界产胶国前列。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在西双版纳创建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和热带植物园,未几又建立大勐龙生态群落研究站。1961年,在勐连山中找到自唐朝以来一直靠进口的内科名贵药物“血竭”资源龙血树。同年率中国科技代表团访问几内亚、摩洛哥、加纳、阿尔及利亚。19728月,奉命组织寻找抗癌药物美登木成功。终生研究植物资源及对植物资源进行分类,积累了珍贵的植物标本和资料。为植物资源学、植物引种驯化、人工植物群落等的研究做了大量开拓性工作,奠定中国人工植物实验群落学的根基,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植物学家、植物资源学家。历任中国植物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云南分院副院长、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当选云南省第五届人大常委、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研究领域:

 

植物学家。是我国最早对云南植物进行全面、深入调查的研究者。注重植物学的应用研究,对云南烟草、橡胶两大产业的建立做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我国植物资源学的发展。参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及其昆明植物园,并亲自领导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及其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创建。

 

作品:

 

主要著作有《四十头牛的悲剧》、《系统植物分类》、《中国植物志》、《植物资源学》、《油瓜落果原因的研究》、《十年来的中国科学—生物学Ⅱ》等。 译作有《系统植物分类》。

编辑词条

http://baike.baidu.com/view/134406.htm

 

 

(三)

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之父--蔡希陶

 

2007-05-05 13:51

 

蔡希陶早年写过一篇叫《蒲公英》的短篇小说,是写植物界的演化的。

当时他20来岁,热爱大自然,憧憬未来。他喜欢文学,用明丽的文字梦想着激情的文学生涯。不过,他家很穷,高中也读不起,写文章是无法谋生的。得找一个生计,于是,他就在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当了一名练习员。

 

一次,蔡希陶读了一个美国人威尔逊写的书,书名叫《一个带着标本箱、照相机和火枪在中国旅行的自然科学家》。这个人,在20世纪初在中国湖北、四川、贵州旅行,共计11个年头,收集65000号植物标本,大约有5000多种……蔡希陶想,世界植物中就中国最丰富。中国植物中,又是云南最丰富,我们中国人反而视云南为畏途,不敢去取宝,我们应当到云南去。

 

1932年,静生生物调查团的蔡希陶只身一人,从四川宜宾出发,沿金沙江,徒步走进云南省。他在大凉山的鸡街和黑彝奴隶主杀了一条牛,大家喝了一碗牛血,结了盟,这样,蔡希陶进大凉山才没有被奴隶主抓起来当奴隶娃子。

 

在大凉山,他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而后,他又受命南下,从高寒山区下到亚热带、热带的中越边境屏边,那是瘴疠之地。蔡希陶曾走进一座傣族村寨。整个村寨的人都倒在竹楼上,发高烧昏迷不醒。他带有奎宁丸,给病人一个个喂了药,2小时后,全村人都苏醒了过来。

 

野外调查,一共3年。蔡希陶共采集了1万多号标本回昆明,他不觉已成为大自然的儿子,吃野菜就能生活,'山林树洞可以为家。他不仅和植物打交道,与动物、飞禽也有了紧密地联系。

 

美国有个名叫理查斯的植物学家,曾写过一本五六十万字的巨著《热带雨林》。他认为占世界森林一半的热带雨林,人为的破坏正在加剧进行。若任其砍伐,世界热带雨林,包括亚马逊河、刚果河上游未经触动的巨大雨林,就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岁月里完全消失。这位外国人断定:几百万年形成的森林,将毁于这一百年内。

 

的确,非洲、亚洲、美洲,一路看过来,在北纬21度和23度之间的回归线上下,埃及的尼罗河和中东的两河流域,有这么多沙漠和将要过渡到沙漠去的热带干旱草原。而正好处于"北回归线沙漠带"上的云南西双版纳,却有着大片茂密的原始热带雨林,这是为什么?

 

人们居然多不认识大自然,然而,蔡希陶的肉、血和头脑,都已属于自然界了。1958年,蔡希陶和他的战友们一起来到了西双版纳。骑上马,胸前插了两支手枪的蔡希陶,出入于热带雨林。19602月,蔡希陶带着先遣队,共18个人,;乘一条独木舟,横渡罗梭江,登上了葫芦岛。岸边有鲜鱼似的巨大水蜥蜴,躺着晒太阳。

 

急湍奔流的勐醒河流入美丽的罗梭江。江水平静,江面开阔。热带雨林格外苍翠,蔡希陶为他的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研究所找到了最理想的研究所址和植物园址。

 

建园初期,这里还是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野兽出没,荒无人烟。于是,他们挥舞大砍刀,披荆斩棘,劈藤砍树,在葫芦岛上安营扎寨,架起三问茅屋,又开出了苗圃和菜地。以后,试验地、标本馆、药物区、人工群落试验区……植物园一天天地显露在人们的眼前。

 

半百之年的蔡希陶,他为什么要离开昆明这五光十色的美丽城市,跑到这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里来?对于植物标本,他是太了解它们的重要性了,但是,植物标本终究是干枯的东西。生命之树常绿,他宁可到生命之树上去采集常绿的枝叶、鲜艳的花朵、累累的果实与深入大地的根须。他是有气魄的,他有他的理想。

 

他不但要在西双版纳建设一个大的热带植物园,还要在金沙江边的丽江,玉龙雪山下,建设一个比瑞士更加美丽的高山植物园,还要在文山建设一个石灰岩地貌的,比桂林更秀美的大植物园,作为研究世界热带雨林以及为了向西藏作科学进军而研究高山植物、研究灰岩植物的一个个根据地。

 

而今,葫芦岛,这座被外国专家誉为"绿色王冠"的热带植物园,引种热带经济植物、野生植物、观赏植物1500多种。一年四季,百花争艳,瓜果飘香。国内大多是罕见的珍稀植物:速生树、团花、王莲、萝芙木、龙血树、美登木、油棕、可可、胡椒、砂仁……万绿丛中的国宝,数不胜数。特别是热带植物资源的发掘利用,热带植物的引种驯化,人工植物群落等方面取得了120多项阶段性成果,为深入开展热带植物学研究打下了基础。

 

的确,他是创业者。他是植物学的基础工程师。然而,或许很少有人知道,享誉世界的云南烤烟,也凝聚着蔡希陶的心血。

 

他是美烟弗吉尼亚"大金元"的第一引种人和推广者。

 

那还是在抗战时期,静生生物调查所迁到昆明,这一下可糟了,经费无着,10多个人的工资也发不出,蔡希陶只得在浪口村养起几匹骡马,给人家运货,拉沙石,不得不繁殖狼犬、小鸟,并在昆明福照街上开设一片鹤鹅店。这个商店出卖鲜花、盆景、种籽以及鹦鹉、云雀、鸽子等禽鸟和小动物,如兔子、国、逞罗猫和小狼狗

                        等。营业收入多少可以资助研究所少数员工,活下命来,坚持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工作。

 

那时,陈焕镛在广州。他是国内著名植物学家,时而派便车来昆明,开回去时总带几十盆茶花去广州。陈焕镛帮着卖掉,把钱汇过来。

 

那时,上海等地相继沦陷,交通梗阻,云南纸卷烟无来源,不仅众多烟客断炊,而且也直接危及以纸卷烟税收为经营的地方教育。于是,蔡希陶很希望陈焕镛给他弄点烤烟优良品种来。忽然,有一天,陈焕镛给他寄来了一小纸袋种籽,装在信封里。好哇,这是从美国弗吉尼亚州弄来的,这是特别名贵的烤烟"大金元"!世上最好的烟叶种籽。

 

他们在腐植质的好土壤中培养"大金元""大金元"很快发了芽。植物分类学家的蔡希陶,开始转变为植物栽培学、植物资源学的专家了。他们插了秧,当年收了名贵的烟冲和很多种籽,第二年他们把"大金元"种籽播了10来亩。每亩收了400斤烟叶,并建盖烤房来烤,烟叶呈金黄颜色。烟味醇和,芳香正好,一下子远近闻名,云贵川桂都来人参观,交款订货。第三年,扩大了耕种面积,还租了土地。这一年就更好了。自从来了"大金元",他们不但送走了贫穷,还开展了研究工作。第四年,更扩大了生产。蔡希陶满怀着希望。

 

可是,在一个夜黑风高的夜晚,忽然,枪声四起,一帮凶恶的土匪冲进研究所。那地方也太僻静了,土匪多如牛毛。土匪冲进屋,他们逃上山坡。回来一看,已倾家荡产了。蔡希陶用"大金元"挣来的可以用于开展科研事业的经费被一抢而光。

 

幸而,云南很快解放了。

 

全国的香烟工业,云南首屈一指。而云南最著名的烤烟品种,是云烟一号,它的母种就是当年的"大金元"。还有红花大金元,也是蔡希陶在40年代末引进以后进行长期栽培,经过连年株选而培育得到的优良品种。

 

而今,当人们抽着"云烟' "阿诗玛" "红塔山"时,莫忘了最初的引进者--蔡希陶。

 

所谓喝水不忘掘井人,吃芭蕉别忘了芭蕉花。

 

德国诗人哥德说过:"生命之树常绿。"而今,云南植物学家们掌握了西双版纳热带森林的动态平衡规律,在此基础上,建造了"多层多种的人工植物群落",从而保证森林这人类生命最后的绿舟不至于变成干旱的草原和茫茫的戈壁黄沙。蔡希陶所做的,将如蒲公英的种子一样远飞高扬,到东南亚去,到刚果河和亚马逊河浓郁的热带雨林和世界上其他的大森林中去。

                        

http://www.uyn580.com/chinese_gb/web/artc/1205.html

 

附图没有注明的为笔者所摄:


1.上图为蔡希陶先生纪念碑简介

2.上图为纪念蔡希陶先生的塑像图远景。


3.上图为纪念蔡希陶先生的塑像图正面。

4.上图为纪念蔡希陶先生的碑石。

5.上图为蔡希陶与科技人员在研究交谈油瓜的栽培管理(云南档案信息网)。

 6.上图为蔡希陶在翻阅资料(云南档案信息网)。

7.上图为蔡希陶先生在资料室查阅资料(云南档案信息网)。

 8.上图为蔡希陶(右一)和他的学生在热带雨林考察(云南档案信息网)。

9.蔡希望陶先生带学生在野外考察热带植物(云南档案信息网)。 

10.蔡希陶先生与科技人员在一起研究资料(云南档案信息网)。

 11.热带雨林科技人员每天坚持实地考察和记录植物生长。

 

 

12.热带植物园工作人员对每棵树作记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924.html

上一篇:衷心祝愿王之伦、杨琳夫妇生日快乐
下一篇:关于怎样了解齐思和先生学术成就----兼答署名牛筋的网友
收藏 IP: .*| 热度|

1 李竞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15: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