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当代发达国家发展高新科学技术的对策(《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科技篇4)

已有 4896 次阅读 2008-2-13 06:55 |个人分类:世界历史研究(07-11)

当代发达国家发展高新科学技术的对策(《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科技篇4

 

黄安年文 发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8期;黄安年的博客/2008212日发布

 

 

20074月在我的博客中曾经发表了我的《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中的可持续发展篇和整体研究篇,社会保障篇部分文章,现在继续发布经济卷中的其他部分文章,这些文章写于2006,现在情况又有了新的变化,这是需要说明的,笔者对于科技知之甚少,文章的综合是否合适恳请读者提出批评。考虑到文章的篇幅及通俗性,所有引文均未列出,不过笔者的资料均有一定依据。当代发达国家发展高新科学技术的对策(《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科技篇4)一文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8期第22-24页上。

 

***************************************************88

当代发达国家发展高新科技的对策(《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科技篇4

 

黄安年文 发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8期;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2006921日首发

 

当代新科学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有着内外两个方面的综合原因。就内部条件论,这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就外部条件而论,这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和各国政府尤其是发达国家对发展科技的高度重视的结果。科技发展的成果是全人类的,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都对科技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

 

美国一直是当代世界的头号科技大国。美国半个世纪以来保持超级科技大国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为美国带来了十分有利十分的条件, 超级经济大国的实力地位提供了为发展科技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手段, 为保持超级经济大国和军事大国地位而加剧了科技竞赛的需要和追逐垄断利润的刺激,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对科技的强有力的干预和调整政策,更加重视对科技的组织管理, 即有人慨括为四M系统工程(人才, 机器, 材料和资金, 英文字母均为M)。它包括协调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 建立专门机构领导或指导科研的规划,研制和开发,特别是通过采取了推动科技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法令。

 

美国联邦政府不仅强化了对科技的科学管理,而且美国有着科研资金和组织的多渠道,政府科研经费的投入和分配,关系到国家科研发展的主功方向。美国曼哈顿计划的实施、阿波罗计划的成功,新一代航天飞机的升空、星球大战计划的推行和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都说明了这一点。推动科研组织的多轨并举是美国科研体制的特色。美国有三种独立的科学研究体系,即政府所属的研究机构、大学研究所、大中小企业和个类基金会的研究机构。三类研究机构相互协调,相德益彰,有利于几方面积极性的调动和高技术研究、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也有利于科研和生产的相互促进。美国发展高新技术政策也反映在实施科教兴国和强国人材战略,突出表现在重视全方位教育和人才的选用及引进上。美国的教育兴国政策对科技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美国政府除了注意办好包括成人教育在内的终生教育网外,还注意选拔有组织能力的科学家从事科研的管理工作,专门建立了独立的评选机构,负责推荐候选人和确定选拔标准,防止权力的滥用。二战后60年时间里,出现了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以至发达国家的人才流向美国的趋势, 这与美国重视人才的全球引进是分不开的。据中国权威机构提供的材料,改革开放以来,在数十万名中国留美学生中,迄今仍在美国的有2/3。在曼哈顿工程、阿波罗计划和星球大战计划中, 都有许多第一流的包括来自中国学者在内的外国科学家和工程师。在美国的拥有专业技术的移民中有像杨振宁、李政道、吴健雄、陈省身、贝聿明、丁肇中、李远哲、朱隶文、崔琦等一批著名科学家、数学家和建筑师,美籍华人宇航员王赣骏、张福林、焦立中和卢杰,以及苹果电脑创始人王安、Yahoo 创始人杨致远等。美国还有一系列刺激科技发展的具体对策,这里包括:倡导专利制、合同制、奖金制和基金制。税收调节和科技立法。强化保障科技发展的立法体制等。  

 

尽管二战后西欧国家已经彻底失去了世界科技中心的地位, 但是整个说来西欧仍然堪称科技强国林立的地区, 随着欧共体和欧盟的发展,欧盟作为一个整体联合发展科技的势头有增无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世界科技战线一个极具竞争力的方面军。

  联邦德国在世界现代历史上科技革命的中心地区之一,二战后经历了恢复、振兴、调整、发展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德国政府提出要攻克尖端技术关键,追赶上美国和日本的科技水平。联邦德国的科研政策着力于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促进面向市场的技术,扩大国际合作研制,发展长期的、有风险的、关键的高技术研究,推动有利于社会发展和公共福利的技术以及增长国力的国防技术研究。联邦德国科技政策的另一个特点是积极扶植技术型的中校企业和创新企业,实行倡导合同研究、推动中小企业自身开发能力的发展、实行投资税收减免和折旧特惠、资助人员交流等。英国这个曾经显赫一世的近代科技发源地,在二战后科技实力地位明显下降,直到80年代中,英国才在这一高新技术领域加快步伐。法国在科研发展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50年代末建立了科研与管理系统,戴高乐任总统期间大幅度增加了科研资金的投入,由于追求大而全,经费不足科技的发展一度受挫。80年代以来,法国政府在大力发展高技术的同时用新技术改造钢铁、煤炭、造船等传统工业;在知识更新的同时注意设备的更新;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意用新科技发展农业;在保护本国高科技发展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促进国际合作;强调科研和生产的结合。法国政府还加强了对科技资金的投入,一般政府承担近2/3,其余有其余和私人投资。同时改革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体制,加强在职教育,提高国民素质;扩大地方科研主动权;提高科技人员的地位和待遇。80年代以来,欧共体加强了科技开发的联合研制工作。

 

战后最初30多年里,日本实施科技立国和科技兴国战略,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科技成果,并建立本国的科技体系。其结果是第一,缩短了赶超时间, 20世纪70年代基本上消除了落后局面,并且在钢铁、家用电器等方面,超赶了美国, 其二, 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增加了积累。90年代以来,日本提出了新科技立国的战略方针。

 

  苏联在解体前是世界第二科技大国,但是在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技术领域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苏联高技术的长期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局面拖了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后退。战后苏联的科技发展始终和国防军事相连,具有军事优先的特色。同时意识形态因素对科技政策产生重要影响。相当一个时期对科技革命和西方科技持否定态度,对控制论抱有偏见,并担心信息传播的发展导致政治失控,从而使计算机技术处于长期落后地位;对不同学术见解采取粗暴的政治干预,从而严重影响科学技术的发展。苏联的科学、技术、生产三个体系各自独立,相互分离。领导科技系统从中央、委部到科研机构高度集中计划的行政管理,科学院、委部机构和高校各自对口,军事和民用所属机构泾渭分明。一方面它便于集中力量发展某些高科技项目,另一方面造成科学和技术、科研与生产的脱节,科研成果得不到及时应用。1991年苏联解体后,前苏联各国在科学和技术领域大幅度削减经费,科学技术发展受到重创。苏联的科技体制和发展对策对于社会主义国家具有重大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大国都把发展高科技放在立国之本的战略地位,并加剧抢占高科技优势阵地的竞争。这集中表现在:

 

第一,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及其实施。1983323, 里根总统发表了关于战略防御倡议为主题的演说, 提出制订战略防御计划(SDI)的设想:确定一项长期的研究和发展计划,消除战略核导弹构成的威胁。198513, 白宫公布了总统战略防御计划, 即星球大战计划。这一计划是继曼哈顿工程、阿波罗计划、航天飞机计划之后又一项集军事和民用高技术于一体的高技术群综合研制计划,它以近地外层空间为基地,以激光等非核武器为主要作战手段的多层次太空战略防御俄综合体系。它的实施在战略上企图以控制宇宙权来夺取霸权; 在政治上以退为进迫使苏联在其它领域作出让步; 在经济上实现一石四鸟: 振兴美国、夺回主导权; 拖垮苏联、拉大差距并制服西欧及日本; 在军事上以确保生存战略取代相互摧毁战略并发展新一代的主战兵器。据当时预测,到2004, 美国国民收入将超过6万亿美元,7%用于军费计算, 20年内花费72,560亿美元, 按其中的1/7用于星球大战计划, 则投资1-2万亿美元, 而每用一美元则可回收14美元的经济效益。由于苏联解体,美国战略目标的重大调整及国内经济危机的困扰,1993513, 美国国防部长阿斯平正式宣布放弃星球大战计划。如果星球大战计划是冷战时代的产物, 那么美国接着实施的导弹导弹防御计划(BMD),则是冷战后时代的产物, 它是对付“中小军事国家”日益扩散的战术核导弹攻击的‘盾”。BMD计划主要集中三个领域:战区导弹防御(TMD)、国家导弹防御(NMD)和先进的弹道导弹防御技术。BMD的目标是:面对世界目前存在的导弹威胁,迅速发展并部署战略导弹防御系统,以增加美国及其联盟的军事实力。为防止远程弹道导弹的威胁,积极开发并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以保卫美国的国防安全。

第二,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日本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如果说,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具有浓厚的军事高科技色彩,那末,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日本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则是以军事色彩出现的高科技研制计划。1985717, 西欧国家在法国巴黎举行了欧共体等17个欧洲国家的部长会议, 正式宣告成立, 通过了欧洲技术复兴大纲,实施尤里卡计划,又称西欧高科技合作计划。尤里卡宪章规定:“在高技术领域中, 通过企业和研究机构加强合作, 提高欧洲工业和国民经济生产率及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从而巩固持久繁荣富裕的基础。”该计划涉及信息和通讯技术,机器人技术, 材料技术, 加工技术, 生物技术,海洋技术, 激光技术, 环境保护以及交通技术等领域。这一计划适应了西欧各国开发新技术, 振兴欧洲竞争能力, 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反映了要求联合的强列愿望, 符合西欧政治经济实际, 有利于西欧经济和军事防务的发展。从总体上讲, 尤里卡计划是一个非军事研究计划, 是一个开发民用产业技术的计划。20年来,尤里卡计划汇集了600多家大型企业集团、1100多家中小企业、500多个研究机构、400多所大学、50多个政府部门和36个成员国家。尤里卡计划重视实际开发与应用科学成果的结合、重视贴近市场需求的创新型技术研究、重视从战略的角度研究具有广泛经济与社会价值的经济课题。尤里卡计划坚持以信息、航天、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为前沿,在基础研究范围内,以能源、环保、可持续发展等领域为纵深,开展全方位的研究。

    在日本, 还在1981年初新闻媒介就披露了日本信息处理发展中心(JIPDEC)报告提出的开展第五代计算机研制计划, 耗资5亿美元, 为期10年完成。198612月通产相公布了《人类新领域研究计划》即第五代人工智能电子计算机计划, 为期15-20, 耗资约1万亿日元。这是一项“同SID和尤里卡相匹敌的日本高技术计划”。它的目标是:“从本质上弄清生物体的各种机能, 从而人工利用这些机能。”

 

第三,各国竞相规划和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美国发展高技术的战略总目标是维护美国作为21世纪的世界技术大国地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迅速抢占高速信息技术成为发达国家集中关注的目标。1993年克林顿政府提出了美国“信息超级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 它是在1969年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项目局建立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电脑“互联网络”(Internet)基础上延伸和发展起来的, 70年代和80年代这一网络获得发展,但只限在科学家、学者、大学和信息工作者之间。1988年底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5大超级计算机中心。为了资源共享,开始了全国组网工作。与次同时,网络信息开始和企业间结合,企业利用信息网络和千家万户联系,这样互联网络很快扩大到全国。90年代初,美国的通讯卫星和电缆已经连接102个国家900多个网络中心。由副总统戈尔负责包括商务部长和总统经济顾问在内的特别小组, 具体组织信息高速公路的实施。19939月正式提出了《NII:一项行动的日程>》报告。整个工程将耗时20, 总投资4,000亿美元,主要靠民间投资, 政府的远期投资为300亿美元。这种信息高速公路简单说来,只需以多媒体为载体,以光纤为通道,像公共交通网那样,把全国的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小学校、研究机构、医院等公共服务和娱乐单位、各个家庭和个人等用户联系起来,以互联网络的方式快速传递数据。文字、图象和声音的信息系统。目前已普遍开通的有电子邮箱(EMAIL)、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送服务(FTP)、环球网(WWW)、电子公告牌(BBS)等。19941月,克林顿总统在每年一度的总统咨文中重申,要在2000年前把“全国的每一个教室、每一个诊疗所、每一所医院。每一个图书馆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国范围的信息高速公路。”到2000, 有钱加入这种信息超级高速公路的美国人, 每天一起床就可以读到通过电子方式传送来的他们最喜欢的日报。他们还能核对他们的银行帐户或通过网络从事目录购物。一些工人可以大大缩短每天的上班行程, 只需从早饭桌上走到家中的一台和办公室联网的电脑前就可以了。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 将使全国信息化得以实现。美国是世界上个人电脑(PC)发展最快普及程度最高的国家.PC发展在美国呈现日新月异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局面,大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趋势迅猛发展。在1980年时PC几乎凤毛麟角,不到10年的时间内,PC价格急剧下降,而计算功能却急剧增加,几乎每18个月就增加了一倍,1994年第4季度,美国人购买的PC就超过了580万台。瞄准这个发展趋势,1994年设在马萨诸塞州的德尔菲互联网络公司的电脑网络用户已达2000万个,遍及全世界。1996年美国和加拿大每天有3000多万台计算机加入互联网络。全世界有150多个国家6000多万台计算机用户相连。美国的PC占有全球市场的40%。

    在欧洲199523526日,欧盟主持西方七国信息社会部长会议,勾画欧盟信息社会上的全球构想。通过了八项基本原则:促进积极竞争、鼓励私营投资、确定行动框架、保证大众进入网络、确保网络普遍提供、加强公民机会均等、促进文化语言多样、世界合作关注后进。1994223, 法国召开内阁会议, 决定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以交互方式传递信息数据、图象和声音的高信息流量电信网。1993年底, 法国已铺设了82万公里光缆, 到本世纪末, 将达200万公里,1995年法国所有城市都实现了光缆化。德国则在1994年底有140万公里的光缆投入远程通信。在英国19942月电信公司宣布, 准备投资100亿英镑来建设通向千家万户和办公室及学校的光纤通路。19963月,德国联邦政府发表《信息2000》报告,在英国,1994年初英国电信公司宣布准备投资100亿英镑来建设通向千家万户、办公室及学校的光纤通路。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信息化程度远落后于美国。人均PC只占美国的1/3,国民使用计算机的平均能力为美国的1/4, 进入网络的计算机为美国的1/35,在连接研究机关的信息网络比美国落后5-10年。为了改革落后局面, 19937月,有关科技政策的最高审议机构-科学技术会议设立了科研信息网络恳谈会,研究发展方针。19945月通产省发表高度信息化计划,准备拟定日本版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信息高速公路发展引起的科技竞争,带来了信息革命的快速发展。由于互联网络的风行,传统的通信、家电等企业也纷纷插手,研制网络电视、网络电话等新产品,使信息高速公路显得更加五彩缤纷。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影响是深远的。微软公司董事长盖茨,比尔1996年初在东京称:这种充满激烈火药味的国际互联网络是网络资本主义,是“没有摩擦的资本主义”。

 

(本文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当代世界六十年(1945-2005)选登篇目之一)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世界历史研究/2006921日首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5675.html

上一篇:信息技术的兴起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科技篇2)
下一篇:新科技革命发展的世界影响和特点(《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科技篇5)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