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旧文重发:今年美东第一场大雪扫雪记(2006年1月2-4日)

已有 5760 次阅读 2008-1-31 09:35 |个人分类:美国纪行见闻(08)

旧文重发:今年美东第一场大雪扫雪记(200612-4)

 

黄安年文 发表:黄安年的博客/2008130日首发

 

本文写于200612-4日,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观察/200614日首发,现在我的博客上发布。并附即时照片四幅。

 

*******************************************

今年美东第一场大雪扫雪记(200612-4)

 

黄安年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观察/200614日首发

 

去年1222日,我们来到美东康州丹伯里地区, 这里已经下了四场雨,两场雪,一场近于中雪,今年12日傍晚到今天凌晨则是今年这里的第一场大雪,47点起天空放晴,阳光普照。

 

在下雪期间各种化雪和铲雪车不断出动,仅在我们的居住区马路上已经来往了十来趟,几乎是雪随下随清,将通往高速公路、社区和各家各户道路的积雪铲得干干净净,保障车辆畅行无阻。由于大雪,有些单位宣布可以在家上班,等于是半放假。X是必须上班的,她2日晚上回家,3日往返单位均无交通受阻问题。这样的大雪还保障道路畅通,是和化雪和铲雪车的高速公路、地区公路、社区公路上快速有效的运行分不开的。

 

这场大雪足有半尺多厚。2日晚的雪很大,3日有中雪。和我们2003-2004年间在Heritage Hills, 索墨斯(Somers)情况不同,这里的社区并不负责各家门前及人行道的积雪清扫。所以一场大雪各家各户都要用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清扫门前雪,或许自己清扫,或许雇人清理。3日一早,在我们所住的这条马路两旁十来家House 的人就纷纷出动扫雪,基本上是自力更生清扫的。首先是两车位的车库前的清理,接着是门前两边的人行道,还有正门前的小道,这些全是必清的工程,否则一旦在门前发生因雪滑受伤事故,则户主要承担法律和经济责任的。因为是第一场雪,夜间基本上没有人行走,所以虽然积雪厚有三四寸,但是清理起来不怎么费劲,用铲雪锹将积雪堆在两旁,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堆成五六个雪人高的大雪堆,有的几乎和路门口的邮箱一般高。不过最难清的是道路两旁进入车库的约十米路段,由于铲雪车一路将马路积雪推向两边,所以这里堆积了大量马路上的积雪,需要费劲地将它清理掉。清理完门前的积雪还要清理门后亭台上的积雪足有三十来平方米,原来放在亭台上的两把铲雪锹早被埋在雪堆里不见踪影,幸好记住了它的位置把它找了出来。如果一个人将前后的积雪全都清理一遍需要两个小时的时间,Z今天在家上班有两个人清理只需要一个小时多点时间就可以了。

 

我们的邻居G先生是一个人清理的,他就相当地费劲了。我们对面一家美国朋友干脆打电话请来了清雪工人开车清雪车来清理,大概不到半小时光景将门前清理干净了,而后台则清雪车无法清理,还得自己动手。这一清理就得付上据说50美元。离我们住地不远的一家美国朋友是用小型清雪机清理的,但是这种机器一来效果并不明显,二来要花费费用很高的油费。还是自己动手为好,主要是有益于身体健康,一场扫雪下来等于一场有相当强度的健身运动。

 

3日白天有雪,到了下午近五点时还要第二次清雪,否则晚上一冻就很麻烦了,不过这次由于雪量不大清扫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就完成了。4日早晨还得第三次清雪,这次雪层很薄,但是一夜冰冻,清理起来相当地费劲,也差不多费费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

 

为了保护路况、车辆和树木花草现在一般很少再用具有腐蚀性的盐来花雪了,遇到大雪偶然有时还得用上盐,这次清雪并没有用盐,倒是很环保的。

 

娃娃对于雪是很高兴的,让他参加扫雪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与其参与扫雪不如说是玩雪,到处跑来跑去,开心得很。

 

 (写于200612-4)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美国问题观察/200614日首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5190.html

上一篇:旧文重温:美东地区暴风雪遭遇记
下一篇:旧文重温:也谈学术批评、学风建设与学术繁荣——就教于罗厚立先生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