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 ——2007年4月5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演(全文)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文 2007年4月6日
(按:应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之邀,笔者4月5日下午作了《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历史学院世界史中心主任张建华教授主持了讲演会,下面是讲演全文。)
****************************************
请问21世纪还是“美国世纪”吗?回答是否定的。请问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回答同样是否定的。我们在谈论“美国世纪”时,相联系的是美国霸权论和所谓美国衰落论,和我们在谈论“中国世纪”时,相联系的是所谓中国威胁论和“世界领袖”论。
自20-21世纪之交以来,国外和国内新闻某些媒体多次提出21世纪是所谓“中国世纪”的论点,笔者以为21世纪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期望,是无可非议的,也是我们为之力争的。但是这不等于我们可以说“21世纪是中国世纪”。“21世纪是中国世纪”之说,不仅不是一个科学的提法,而且可能会导致某些意想不到的负面后果。
还在美国2005年5月9日,美国《新闻周刊》一期以《未来属于中国吗》为总题,用21个版面进行《中国的世纪》的封面报道,多角度地解读中国的崛起。专辑认为“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个事实,并且强调中国的崛起不仅是挑战,也是对美国巨大的机会。”“国际问题专家法里德·扎卡里亚5月9日在美国《新闻周刊》撰文说:过去400年,世界上曾经有过全球力量的两次巨大变化。第一次是欧洲的崛起,第二次是美国的崛起,如今中国的崛起,外加印度的崛起和日本持续的影响力,标志着全球力量的第三次巨大变化,即亚洲的崛起。对美国而言,中国的挑战无疑是最大的挑战。”“中国现在是世界上煤炭、钢材和水泥的最大生产国,能源的第二大消费国,石油的第三大进口国。过去15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1600%,而美国对华出口则增长了415%。增长速度最为惊人的地方当推上海。15年前,位于沪东的浦东还是欠开发的农村地区。如今,它已经成为上海的金融区,其规模是伦敦新金融区的8倍。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被称作‘世界工厂’。如今这一称号非中国莫属。中国的崛起已不再是预言,而是一个事实了。它已经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大型经济体,而且还是世界上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居第二的国家了。它拥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一支军队(250万人),军费开支在世界上排名第四,而且每年都以10%以上的幅度增长。不论它是否会在经济上超越美国——在我看来还显得非常遥远,它现在都是世界舞台上一支新的强大力量。中国的经济增长给世界——尤其是给美国——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巨大好处。据摩根士丹利公司的一份报告说,过去10年,廉价的中国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另外,中国与其它亚洲国家一起购买美国国债,因而使得美国人及其政府能够不断借款消费,进而使得世界经济得以持续增长。”
2007年1月1日,新加坡《海峡时报》发表英国皇家国际研究所所长的文章,声称“2020年,世界将有中美两个超级大国”。
2007年1月22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开端》为封面,文内标题用的则是《中国世纪》,通篇内容宣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更起了推波助澜的恶劣作用。《时代周刊》称“中国的经济和外交实力持续上升,海外投资和对全球天然资源的需求左右了世界经济,外交上也积极进取,而美国的相对力量则在下滑,因此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整组报道每个页码上部均以中文书法标以‘中国世纪’”周刊还称“李伯瑟尔(美国密歇根大学)说:‘中国人都很谦虚,但说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一点也不夸张’”。“2006年芝加哥国际事务委员会和亚洲社会组织所作的一项调查显示,87%的中国人认为中国应该在全世界发挥更大的作用。大部分的中国人还相信,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会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赶上美国。”文章的“第三部分:谁的世纪?”谈到:“乐观的观点认为,中国崛起为全球大国的过程是可控的,这个过程不是必然引发德国或日本崛起时发生的那种恐怖局面,让我们为此举杯庆祝,但不要过分乐观。中国和美国之间不一定要有战争、灾难以及失去控制的经济竞争。但在这个世纪里,美国实力将会相对削弱,中国的实力则会提高。这个蛋糕很早以前就烤好了。”
今年3月美国参议员希拉里表示,“相信中国已是全球的领袖之一”,中国必须肩负更多的责任,而美国要保持和中国对话。
还在2005年5月12日我在学术交流网上发表了《慎提21世纪是中国世纪》的评论,2007年1月24日我又在学术交流网上发表了《警惕“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误导》的文章,《科学时报》则在2007年2月9日则发表了我的1月24日同名标题文章,但文字上作了技术性压缩。
为什么说21世纪是“中国世纪”之说实在是一种误导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的观点。
一, 怎样看“美国世纪”说?
二,怎样看“美国衰落”说?
三,怎样看21世纪的时代特征?
四,怎样看现行社会注意初级阶段的中国快速发展?
和上一讲《我看美国崛起》一样,我将在90分内结束讲演,讲演然后用不道德60分钟时间回答提问,交流看法。
一,怎样看“美国世纪”说?
我们知道从历史上看,说到某个世纪是某个国家的世纪,人们很自然想起历史上有过19世纪是“英国世纪”说,20世纪是“美国世纪”说,而这一说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消长的现实,但是它却成为宣扬19世纪的英国霸权和20世纪的美国霸权的有力佐证。
1941年媒体《幸福》、《生活》和《时代》杂志主编亨利·卢斯提出了20世纪是“美国世纪”的纲领。他说:“1919年,我们本来拥有史无前例的实现世界领导权的绝妙机会,正如俗话所说的装在银盘里奉献给我们的绝妙机会。我们当时不懂得这种机会。威尔逊没有抓住。我们把它丢掉了。这种机会继续存在。我们在二十年代错过了这个机会,而在三十年代的混乱里我们又破坏了这个机会。.......罗斯福应当作到威尔逊所没有作到的。让我们看看二十世纪吧。这是我们的世纪。说它是我们的,不仅是指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纪;说它是我们的,还因为这是美国成为世界统治力量的第一个世纪。”杜鲁门在继任美国总统后不久,告诉一位来访者说;“俄国人不久会被放到他们应坐的座位上去的,然后美国将领导世界,按照确当的方式去管理世界。”(威廉斯《美国外交的悲剧》第168页,中译本) 。从此以后,美国世纪说成了美国霸权主义和超级霸权主义的代名词,美国霸权主义也被世人批判了60多年,直到现在。
我们还要注意的是“美国世纪”说并不是在美国崛起或美国崛起实现后不久提出的,也不是由外国人提出而为世界广泛流传的。在美国崛起中起过重要作用的是美国人宣扬的所谓“天定命运”说。在19世纪美国大陆领土扩张时期,特别是40年代,盛行扩张主义的“天定命运”思潮,在美墨战争前后,“天定命运”思潮迅速泛滥。1845年7月,美籍爱尔兰人民主党纽约刊物《美国杂志和民主评论》主编约翰·奥沙利文在该刊物上明确提出了“天定命运”的理论。他宣称,外国政府曾企图阻挠得克萨斯的合并,以便制止上帝为了我们成百万人民的逐年自由繁殖而把天定命运扩展到北美大陆。接着,美国众议员罗伯特·温思罗普1846年1月3日在国会提出:“我们的天定命运的权利是扩展到整个大陆。”此后“天定命运”作为一种政治思潮一直指导着美国对墨西哥的领土扩张。还要指出正是在“天定命运”扩张主义思潮的泛滥时,美国政府对门罗主义作了扩张主义的推沦。1845年12月2日,詹姆斯·波尔克总统在年度咨文中对门罗主义作了扩张主义的推论,被人们称为波尔克主义。咨文强调:“只有本大陆的人民才有权决定他们自己的命运”,“我们决不能同意欧洲列强干涉、制止一个独立国家同合众国的联合”,“未经我们同意欧洲殖民者不得在美洲大陆的任何地方要求或建立殖民地。” (《美墨战争和“天定命运”思潮的泛滥》,《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4年第4期,第53-60页。以《美国的发展和“天定命运”思潮的泛滥》为题收录于黄安年著:《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第104-117页,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在美国开始崛起时还没有什么“美国世纪”说,到了19世纪末美国实际上已经完成崛起时也还没有提出“美国世纪”说。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标志,美国由大陆扩张走向了海外扩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成了在全面的经济、科学领域的世界第一大国,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时刻美国才提出了“美国世纪”之说,这样看来,是在美国完成崛起后近半个世纪才提出了“美国世纪”的,其称霸世界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可见一国世纪、美国世纪说是典型的霸权主义观和思维模式,中国政府一贯宣称永远不称霸,自然不能接受21世纪是“中国世纪”之说。而在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和平发展过程就主要由西方媒体一再鼓吹起21世纪是“中国世纪”说,难道不令人生疑吗?尽管威尔逊总统1918年的“十四点”曾试图主宰国际联盟但未能如愿,不仅国际上未认同,连美国国会也加以否决。一个已经崛起了多年的美国还不敢奢谈美国世纪,说明这个“美国世纪”不见得是对美国有利的好词,那么作为美国崛起的启示,我们中国应该有怎样的心态呢?难道邓小平在开始开放初期提出的韬光养晦对外方针,今天已经不合时宜了吗?
二,怎样看“美国衰落”说?
3月23日在北京师大历史学院的《我看美国崛起》的讲座中,已经简要地谈到了这个问题。现在再作些必要的补充说明。
对于美国已经衰落的说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21世纪初从未停歇过。其中有朝鲜战争后美国开始衰落论;苏联人造卫星升空后美国开始衰落论;越南战争后美国开始衰落论:70年代滞胀后美国开始衰落论;苏联扩张和日本大国崛起后美国开始衰落论、冷战结束后美国开始衰落论、“9·11”后美国开始衰落。半个世纪以来,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有着期望美国早日衰落的情结。半个世纪过去了对美国衰落的预测一次又一次地落空,而期望美国早日衰落的情结却依然很深,希望美国马上衰落并把美国的衰落和整个资本主义的开始衰落联系在一起的思维方式和见解则仍然不乏其人。50年代以来有关美国兴衰的争论, 迄今至少已经有了七次。这里简要回顾并着重分析后面两次争论。
1、20世纪50年代初,朝鲜战争后美国开始衰落论。
朝鲜战争的结果美国在军事和政治上不仅未能取得胜利,而且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戳穿。从经济上说,朝鲜战争推动了美国在50年代的发展,在这期间,美国垄断组织获得的纯利润为720亿美元,超过了1946-1950年间所获利润的5倍。朝鲜战争后美国开始衰落论者显然夸大了朝鲜战争对美国发展的负面影响。
2,20世纪50年代中,苏联人造卫星升空后美国开始衰落论
1957年10月和11月,苏联相继发射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时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政府和科技界,从而引起了关于科技兴衰的论争。但是美国从危机信号中汲取教训,很快调整发展基础科学和高科技战略,白宫设立总统科学技术特别助理,成立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和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1958年发射了“探险者一号”1962年“友谊七号”卫星进入太空。1969年阿波罗号登月成功,夺回了空间技术的领航权。从1939-1969年,是美国现代史上第二个经济快速发展期,这一事实说明认为美国已经开始衰落的观点走下坡路的见解是站不住的。
3,20世纪70年代初,越南战争后美国开始衰落论
1971年7月6日, 尼克松在堪萨斯发表了当前世界上有五大力量中心将代替两极世界的讲话, 从而引起一次关于两极世界兴衰的争论。越南战争结束后美国开始衰落论又起。但是中国等新兴力量的开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也好,或者美国侵越战争在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心理上造成对美国的负面影响也好,并没有改变美国作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更不意味着美国开始走向衰落。
4,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西方国家经济滞胀后美国开始衰落论
1973年中东石油禁运引起的全球能源危机并进而触发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滞胀危机,它是美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对内对外经济干预政策的综合影响的产物。有人认为滞胀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规律,表明资本主义发展已经进入衰退期。事实是七十年代美国经济进入低速发展期,但是经过80年代的里根保守主义政策调整,美国经济由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5,20世纪80年代,苏联霸权扩张和日本大国崛起后美国开始衰落论
70年代下半期, 苏联军事扩张引起的美国核优势危机的争论。而80年代下半期, 美国面临预算赤字和日本经济大国威胁又引起的美国是否真的衰落的争论。这一争论涉及在国际竞争中美国实力的估量,一些大国的实力增强是否意味着美国的衰落。80年代后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一次否定了美国开始衰落论。
6,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后美国开始衰落论
90年代以来,美国又兴起了关于美国经济兴衰的大争论。以保罗·肯尼迪为代表的衰落论者(代表作《大国的兴衰》)和以塞缪尔·亨廷顿为代表的复兴论者(代表作《美国是衰落还是复兴》)相持不下。雅尔塔体制解体后, 美国总统竞选中克林顿加入了美国面临危机的论战。日本经济大国走向超级经济强国,以及欧洲经济共同体走向欧洲联盟,又增加了这一论战的外部压力。
保罗·肯尼迪认为大国兴衰在于国际生产力重心的转移, 过度侵略扩张造成了经济和科技的相对衰落。他说:“与世界生产相比美国工业的相对衰落; 不仅在旧的制造业, 如纺织、钢铁、造船和基础化学领域是这样, 而且在世界的机器人、航天、汽车、机床和计算机领域也如此”, “衰落的第二个部门, 一般也是人们很少料到的, 就是农业。”“还有金融领域里前所未有的动荡”。“从广泛的意义上讲, 对美国能否保持其现有的地位”“回答只能是否定的。” 此外, 有的学者认为,美国已由相对衰落走向绝对衰落, 原因在对外扩张, 义务过分延伸; 美国已衰落是由于对外过分依赖, 生产力低于日本和西欧; 霸权是灾难的影子, 过分扩张是帝国衰落的历史规律;“当经济增长的动脉为一些特殊利益集团的活动所阻塞时, 竞争能力就要丧失。”莱斯特·瑟罗的《资本主义的未来----当今各种经济力量如何塑造未来世界》一书认为21世纪将是“没有大国主宰的多极世界”。“随着美国经济相对世界经济逐渐变小,美国领导地位也不可避免地会逐步衰弱。”“美国以外的世界越来越不愿意服从美国的经济领导。美国以外的资本主义世界根本不像过去那么需要美国了。现在更容易对美国说不了。”
复兴论者则不同意这种见解。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是衰落还是复兴》一文中, 系统地批驳了肯尼迪的衰落论。他说: “如果‘霸权’意味着战世界经济活动的46%或46%以上, 美国的霸权老早就不存在了。如果霸权意味着生产世界产品的20%到25%, 是任何一个其他国家生产的两倍的话, 美国的霸权看来是非常牢固的。”“一个国家在全球经济活动中所占的份额高达50%, 这显然是战争的暂时产物。”“美国衰落的可能小于其他任何大国。它以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公开性而著称”, “美国由于其社会具有竞争、机动性和移民等特征, 使得它能够在比其它任何大国大得多的程度上经受住这种考验。它们是美国力量的主要源泉。”
复兴论认为从历史横向比较看美国与维多利亚时代的霸权不同, 生产力发展的程度不同; 依赖程度不同; 国防负担不同; 地缘政治也不同。再从历史的纵向比较看, 认为对二战效应有正确的判断, 不是和1945年比较, 而应和1938年比较。“那种认为美国应该在世界总产量或世界力量中永远占统治地位的看法, 是不理智的而且有悖历史规律的。”“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失了它在工业国家中增长速度最快的地位, 并不是由于美国的经济增长率发生了变化, 而是由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增长得太快。”“如果国际竞争促使美国人克服自满情绪和地方主义观念,并能使其着手进行必要的国内改革, 那么美国的领导地位很有可能会一直继续到21世纪。”
两派的争论,涉及对美国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实力的相对地位的不同认识; 对二战效应和正常标准的不同效果的看法; 对军事霸权扩张作用及其消失对经济影响作用的不同估计;以及对超级大国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看法。问题还在于把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衰落和整个资本主义的衰落相等同,把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和美国经济发展的停滞相等同,则是一种误导。
克林顿在1991年10-11月的三次重要的政策演说也谈及美国的相对衰落,他说:“重建美国经济, 夺回我们在世界竞争中的领导地位。”“我们需要一位能使国家在世界上具有竞争力并再次取胜的总统。”我们要“一位鞭策、领导美国参加全球经济竞争并取得胜利而非放弃世界领导地位的总统。”在第二任期的克林顿始终不忘迎接21世纪对于美国的挑战。
外国对于美国的挑战,首先当推90年代初日本石原慎太郎和江藤淳在他们的《日本坚决说‘不’》书中的观点,“对美国来说, 现在已经到了应该冷静地思考一下自己, 弄清自己今后该做些什么的时侯了。一个靠他人的金钱和技术生存的国家, 怎能称得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吗?” “日本人在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 一直向美国学习, 美国也应该这样, 从日本的历史中学习了解日本的特点。”“现在也许轮到日本帮助一下‘疾病缠身’的超级大国美国了”。“今后不用多久, 超级大国就会在世界上消失。”“今后的世界新文明, 将在西方最后的代表美国和代表世界东方唯一的代表日本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关系发展中产生。”“无论什么样的超级大国,都不大可能在历史的潮流中, 避免从盛到衰的过程。谁也不能断言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肯定不会看到美国走向衰退。” 不过,只要看一看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和日本的经济低迷就不难作出客观的评价了。
实际上讨论美国经济兴衰问题,涉及如何估计当代美国资本主义的活力,以及制约美国经济兴衰的因素。
首先. 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标准来衡量,当代美国的社会生产力仍在继续发展,仍居明显的优势地位。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经济的时代,美国处于突出的领先地位,创新能力在发展。迄今美国资本主义制度尚能容纳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潜力,尚未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
其次,从经济运行中调节功能是保持活力的重要杠杆来考察,当代美国的经济改革和调整进程中所体现的自我调节、自我革新能力较强,具有相当活力,经济制度基本上是良性循环。美国式的福利国家制度,同样意味着在处理丰裕社会中的相对贫困矛盾调节机制方面的活力,在缓解贫困问题上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战后美国家政治制度的逐步完善和不断调整,也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美国所有制的多元以化及相互交替也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应付经济危机能力是检验活力的重要方面,问题不在危机的发生而在如何应对危机,美国在预防危机方面具有经验,经济危机不断,但反危机手段提高,主动防止危机的对策显示美国资本主义具有的相当活力。适应能力也是论证活力的重要依据。
第三.从当代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看,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对于美国发展有利有弊,但是目前仍然是利大于弊。它所面临的挑战要比发展中国家相对小些。
第四,从社会生活和精神文化多元化来看,当代世界经济现代化和全球化、政治生活民主化和多样化、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多元化是发展普遍趋势,在这个大趋势中,美国居于前列地位。虽然美国存在许多严重社会问题,但是它不占主流,并且有些社会问题是现代化发展的伴随产物,正在寻求解决措施。美国的文化多元性、开放性和宽容性,兼容并蓄,美国的软实力,显示其一定的活力。
显然对于当代美国资本主义活力的估计是一个需要实事求是讨论的问题,虽然众说纷纭,而且相当敏感,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现在还不到总危机、总崩溃、总垂死、总停滞的时候。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发展和强大建立在希望美国的停滞发展和加速崩溃上,我们宁可把美国资本主义的活力估计高一些对于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有利而无害的。
7,21世纪初,“9·11”后美国开始衰落
“9·11”后尤其是美国小布什总统推行单边霸权外交,在伊拉克战争中陷入困境、中国力量开始崛起后,美国开始衰落的言论又多了起来。例如,《美国时代的终结:美国对外政策与21世纪的地缘政治》一书作者乔治敦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外交学会高级研究员查尔斯·库钱普认为:“美国在国际上越来越孤立,逐渐衰落。”只要实事求是地评估“9·11”以来的阿富汗战争、美国对伊战争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美国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然而付出了代价和美国是否已经衰落不是一回事。我们不应该把战略和政策建立在美国必然衰落的理论推断上,未来衰落、可能衰落和现在已经衰落不是一回事。一个超级大国在世界势力地位的相对衰落和这个大国的没有发展或缓慢发展也不能等同,因为实力对比是就国与国之间的相对实力而言,即使美国真的开始衰落了,也绝不能忽视美国的实力。因为开始衰落和完全衰落也不是一回事,英国不是早已让位于美国了吗,难道我们可能忽视他的实力吗?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发展自己,做好自己的事,绝不能寄希望于美国的衰落,或别的国家的衰落,把自己的立国之本建筑在希望别国衰落的基础上。美国和欧洲联盟的矛盾虽然发展,但是美欧力量对比的消张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国家整体实力的削弱,对此如果没有清醒的估量,以为这就表明资本主义灭亡的加快发展,那就作出了错误的判断。对于学术界和媒体对于资本主义衰落的不实之词。我们已经吃过太多虚假不实之词的苦头了。
在分析了当代美国有关经济兴衰的七次讨论后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有启示的结论。
第一,对于美国经济兴衰的估量上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考和论证方法,切忌先入为主,以论带史。事实上某些不合时宜“经典”结论的错误导向妨碍了我们实事求是地考察美国,从而也不可能通过对于最发达国家活力和问题的考察来创造性地发展我们的科学观。
第二,美国的超级霸权地位的可能改变并不意味着强国地位的改变;美国经济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的相对衰落并不等于美国的衰落;美国总有一天会走向衰落也不等于美国已经衰落;其他大国的崛起甚至有朝一日在单项或者一些指标上超过美国并不以美国经济的衰落为前提,大国实力的更迭,并不一定意味着以牺牲他国和削弱他国为前提条件,21世纪大国实力的更迭可以而且应该实现双赢和多赢;美国可能有朝一日走向衰落更不等于整个资本主义的衰落。在今天中国走向经济大国需要美国的发展,美国的发展也有利于中国。
第三,美国经济的发展是波浪式地发展的周期性的,这种发展周期目前尚未跨入“总危机”阶段,不能把一段时期的经济危机和低速、缓慢发展视为持续不断。具有危机和防范衰落意识是一个民族和政府成熟的表现,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及时调整政策,有利于摆脱经济困境,开辟经济发展的新前景。
如果以上的分析可以成立,那末轻而易举地断定“美国衰落”论,恐怕要慎之又慎的。
三,怎样看21世纪的时代特征?
由于21世纪的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特征的发展,21世纪为一个国家世纪说是和21世纪时代特征相对立的,将会遭到包括本过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与国家的反对。21世纪不会是一个国家的世纪或者一个地区的世纪。
1945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结束以来62年的当代世界是经济现代化、全球化、多元化的进程,也是政治民主化、国际关系多极化的进程,又是思想文化多元化、现代化发展的进程。这三个进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进程反映了当代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趋势;政治进程反映了当代世界人民要求和平与民主的愿望;文化进程则反映了当代世界文化的求同存异的发展方向。经济进程是政治和文化发展进程的基础,文化进程和经济、政治进程不是同步发展的,存在着超前或滞后发展的时间差。完整研究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进程及其相互关系和规律性反映,是当代世界教学和研究的主要课题。
当代世界是20世纪全球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向纵深和横广面进展的延续和新时期。是20和21世纪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阶段。没有近代工业化和20世纪上半期的现代化就没有当代世界现代化、全球化和多元化进程。在当代世界,高新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尤其是第一生产力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间的实力竞争本质上是现代化发展水平和道路、模式、发展战略的竞争。不同发达阶段和时期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大国实力对比的消长,本质上反映了最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的差距。
研究当代全球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发展动因、发展政策和发展理论,比较不同时期和地区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态势是当代世界的重要内容。从全球发展的角度看追求经济增长、强调经济可持续和稳定协调发展,重视科学发展观体现了经济现代化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需要。
经济全球化突出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大趋势,是经济现代化发展的新时期,也是一柄不同发展阶段国家和地区面临机遇和挑战的双刃剑。但是不能用经济全球化的提法取代经济现代化的表述,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同步发展相辅相成的,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要桥梁。联合国、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全球组织机构在推动经济全球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等经济合作组织在推动和维护区域经济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样是不容忽视的。研究和反映全球性经济和社会问题是当代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内容,这些全球性问题是地区国别+阶段的教学和研究所不能取代的,这些全球性问题并没有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严格区别,其中不少问题是超国界、超越意识形态的。经济现代化从根本上反映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了全世界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先进思想文化的经济基础。研究和反映经济现代化的历史发展进程显然突出了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前进方向。
当代世界66亿人口、192个联合国会员国、220多个政治实体,他们的经济现代化发展水平、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理论和对策、发展模式、发展趋势、以及社会经济制度,既有某些相似的轨迹,又多姿多态各具特色,显示了世界经济生活中多样性统一的生动画面。随着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急剧恶化,资源供应紧缺,人口急剧膨胀,对生活在五大洲七大洋的同一个地球村的人们提出了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这是一个经济运行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又是人们越来越相互依存的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当代世界, 无疑这还是一个走向求同存异的大千世界。和1945年前相比,当代世界60年的经济现代化、多元化和全球化趋势是世界历史上的任何时期所不能比拟的。
1945年以来的当代世界经济现代化、全球化、多元化进程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第一,由美、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经济现代化向全球扩展的进程,这一过程是由美欧发达国家和日本逐步推向整个东亚和太平洋地区,进而向包括亚洲和非洲等其它地区在内的全世界的扩展。
第二,兴起和发展了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对全球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 并酝酿和开始了一场以网络信息为龙头的产业革命。这场科技革命一方面扩大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另一方面又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和发达国家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的难得机遇,推动科技革命向全世界扩展。
第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的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都在发生巨变。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经历了波浪式的大发展和大调整,目前依然居于当代世界经济生活的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严重的曲折发展, 原苏联和东欧国家90年代以来发生向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转轨,而中国则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向富有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模式;发展中新兴国家的经济力量已经兴起,个别国家已经“脱贫”走上了新兴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但是整个说来,发展中国家中呈现了穷富分化的不平衡发展态势。
第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展开了激烈竞争,实力对比的消长和曲折变化,导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解体,两大经济体系不复存在。
第五,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恶化、人口剧增等全球化经济问题日显突出。迫使一些国家开始从追求经济增长目标转向兼顾追求经济稳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六,各国普遍重视通过经济改革和政策调整,协调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职能的关系,富裕于贫困的关系,跨政府组织和政府间关系等措施,来实现和保持现代化的先进水平,保持经济平稳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第七,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经济区域化、民族化、多样化趋势同步发展,经济区域化成为全球经济多样性和统一性的重要桥梁。
当代世界60年来,以20世纪60年代末、20世纪90年代初为界标,大体上又可划分为1945-1969年、1969-1991年、1991年以来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
当代世界经济进程中呈现诸多矛盾,主要表现为:
第一,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同资本主义制度国家的矛盾, 这一矛盾表现为当代资本主义制度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集体地或分别地进行经济封锁、遏制、排斥和不平等竞争,并伴随着时而交替运用军事遏制、武力威慑、政治争夺, 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
第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在当代世界是一组十分重要、不容低估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是各种经济矛盾的主要阵地。
第三,独立后的新兴发展中国家同殖民主义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现代世界相比更为突出。
第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不同利益集团包括富豪集团同中产阶层及贫困阶层间的矛盾、执政利益集团和在野利益集团的矛盾。
第五,社会主义制度国家间的矛盾和转轨后这些国家间的矛盾,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新问题。
第六,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间的矛盾, 它突出表现在各种政治经济矛盾激化引起的争斗。
第七,国际经济秩序中的南北矛盾或富国和穷国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在当代世界愈演愈烈的问题。
第八,全球化进程中受益集团和受损集团间的矛盾。第九,全球性环境和资源恶化、人口爆满和社会贫困的加重引起的矛盾和冲突。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的新问题,是成为困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上述各种矛盾的演变和发展构成了当代世界经济领域的冲突和磨擦的基本内容,也是我们应当着重研究的对象。
对于当代世界时代的经济特征有着多种不同的提法。如斯大林1952年他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系统地发挥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这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思想理论界的经典依据。然而60年来的历史发展表明,斯大林的总危机的理论与历史发展的实践相距颇远。历史是最好的见证人,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无比优越论干扰了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实事求是地研究。在我国文革时期流行的林彪对时代特征的错误论述,以及认为20世纪是整个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论都曾给理论界带来了的混乱。我们不能把理想的、未来的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当作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把未来的、必然灭亡的资本主义,当作现实的还在发展中的资本主义,更不能以社会制度姓“资”姓“无”来判断当代各国经济和社会是否发展。资本主义永恒发展说在经历了长期的战后和平发展环境和90年代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及转轨后,又声噪一时。
我以为对现时代特征的较好概括是,当代世界依然是和平和发展的时代,也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激烈竞争和共处的时代。它既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很快灭亡或统治全球;也不是社会主义销声匿迹或在全球取胜;既不是全球大动荡和世界战争的时代; 也不是社会主义东风压倒资本主义西风的时代。(《当代世界经济现代化、全球化、多元化进程》一文是我的《当代世界60年》经济卷的导言部分,发表在改版后的《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第1-2期,学术交流网世界历史研究栏目2006年1月6日首发)
当代世界全球政治民主化和国际关系多极化进程是大势所趋。当然,全球民主化进程的发展是很不平衡的,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政治民主化并不意味着任何强权国家可以打着推行民主和自由的旗号,干涉别国的民主化进程。也不意味着全球民主化进程和资产阶级的自由化划等号。阐述全球政治民主化进程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单极与多极,单边与多边的表述。要摒弃冷战思维,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完善科学的民主观、自由观、人权观和法制观,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
通过对于以上基本态势的分析,以为21世纪是某一个国家的世纪、某个地区的世纪是不合时宜的。新时期的时代不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者西风压倒东风的冷战思维的时代,是一个共存共荣的时代,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时代。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国的经济繁荣或衰落将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繁荣或衰落,所以一个国家的快速发展将不以威胁别过的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的快速发展,不以损害其他国家为前提。温总理破例地在最近的杂志上公开发表文章:“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对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作用与影响明显增强。同时,国际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外部金融动荡对我国金融业冲击的可能性加大。”(《温家宝:深化金融改革 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2007年03月01日《求是》)
与19或20世纪的大国崛起不同,中国在21世纪的快速发展并不意味着以牺牲美国、日本及其他周边国家为前提。实现21世纪的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种导致世界大国双赢或者多赢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发展需要美国、日本和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中国的发展有利于美国、日本和周边国家的继续发展。21世纪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中美、中日、中国和东盟及周边国家多赢的过程。那种21世纪是一个国家的世纪的预测和论断是以排他性为前提的,存在着明显的误导。第四,在21世纪崛起的新型大国并不以牺牲别人大国发展为条件,这是一种双赢或者多赢模式,以中美关系为例,中国的发展需要美国,不以削弱美国为前提,中国的发展也有利于美国的继续发展,中国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美国的相对快速发展,从而形成中美双赢的局面。因而21世纪是一个国家世纪的预测的排他性前提存在误导。
在21世纪不可能由一个国家来主宰全球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它既不可能是美国世纪,也不可能是中国世纪,或者日本世纪、欧盟世纪、俄罗斯世纪、印度世纪、太平洋世纪、两大洋世纪、亚洲世纪。“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既不符合中国一贯的和平外交战略和共同发展政策,也不符合21世纪的全球化多极化民主化历史发展潮流。21世纪应该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世纪,是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思想文化多元化的世纪,而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个洲的世纪。这里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以界定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的洲所做出的具体的贡献而没有外界的因素。
经济全球化不是一国主导化,国际关系多极化不是单极世界和单边主义,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不是基督化、儒学化或伊斯兰化。我们没有必要担心,把中国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说成是威胁他国的“中国世纪”。
四,怎样看现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快速发展?
尽管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全球第四位(“最近四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连续达到或略高于10%,比较平稳,又没有出现通货膨胀,这样的局面是很不容易得来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经济出现大的起落,是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2007年1月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经济增长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
我国经济的快速有可能很快赶上德国而居第三位,尽管我国已经连续四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我们依然要清醒地看到中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基本估计。2007年2月26日新华网发表总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的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的文章,他说:“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制度,从理论到实践,从不成熟到成熟,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对我国来说,历史上大的发展机遇不多。”“机遇难得,稍纵即逝,有了就要牢牢抓住。改革开放28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一个奇迹。今后,中国还有没有这样的机遇期,还能有多长时间?我说有,多长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外政策和应对能力。”
我们要看到中国目前只是发展中的国家,按照发展规划与现实的情况,要到21世纪中才进入那时的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在GDP经济总量上相当于或略高于占世界第一位的美国。但是在人均GDP总量方面和美国还有很大差距,相差4倍多,恐怕还要再花上近半个世纪的时间才能赶上或者略为超过美国的人均GDP经济总量,并且在其他重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上和美国持平。同时,我们在谈到一个国家崛起引起世界排名地位的变化时,不仅要考虑一个国家的纵向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在国际上横向发展的趋向,这里的前提还在于中国要保持目前和平发展的势头、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势头,美国要保持低于中国快速发展的趋势。如果中国可以自控,那么美国的发展速度中国是难以左右的,既然如此,说21世纪是中国世纪也是名不副实的。我们决不能把中国的发展建筑在美国、日本已经衰落和不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宁可把美国、日本、印度等国的继续发展速度估计得快些。既然如此,说21世纪是“中国世纪”显然是违背事实的。
纵观当今情势,如果我国继续保持现代化快速的发展态势,如果整个国际环境继续保持着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和平与发展的势头,那么中国很可能在21世纪中叶在国民总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上达到和美国持平甚至略有超过的程度,中华民族有可能实现几个世纪以来的伟大复兴的美好梦想。但是,我们已经一再宣布中国是和平发展,中国永远不称霸,即使中国强大了也永远不称霸。因此我们没有必要,也不应把中国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说成是中国世纪,从而给别人以“中国威胁”论的口实。
如果一定要给21世纪一个说法,那21世纪是各国和平、发展、共赢的世纪的说法为好,它也是中国理应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的世纪。
这里,我要强调我们在快速发展中必须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慎言盛世。11年前的1995年12月28日我在春秋学社教授专论上发表讲演《面向21世纪的中国——有利机遇和严峻挑战》,一开始,我就谈到:“再过77个多小时1996年元旦的钟声就要敲响, 人们翘首迎接21世纪的到来也只剩下四年了。在回顾与展望的世纪交替时期, 中华民族处在又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 即能否在未来的21世纪使中华民族重新自立于环球诸民族之林, 重振500多前中华民族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这是一个新的交汇点。是一个在世界上人口适度、素质上乘、环境良好、政局稳定、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共同富裕的强国, 还是人口失控、素质下降、环境恶化、政局不稳、经济呆滞、技术落后、贫富悬殊的弱国, 或者停留在左右摇摆、大起大落、扭曲发展的缓慢道路上。这是摆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人民人们面前要认真思考的大问题。”“本世纪对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 一次在20年初的俄国, 列宁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可惜被斯大林放弃了, 结果出现了僵化的斯大林发展经济模式, 最后导致苏联解体; 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罗斯福总统, 实行新政对自由资本主义制度动了大手术, 进行强化国家干预政策, 结果在战后出现了资本主义大发展为主流的趋势,而中国由于日本的侵略和中国的内乱失去了这个机遇; 还有一次发生在70年代末期的中国, 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改革开放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 是中国出现了现代化腾飞的可喜景象。”“现代化的发展历程, 在任何国家都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时主要面临危机, 有时则主要面临大的发展, 不管那一个都有两重性, 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例如, 大危机英文叫Great Depression , 它含有危险(Danger)和机遇(Opportunity)的两重内含。今天我们在大好形势下, 讲的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Challenge)也是两重性, 即有利条件和不利的潜在危机或威胁的意思。走向21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既是可贵的有利机遇更是充满着严峻的挑战。”
在谈到跨世纪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问题时,我说:“尽管中国发展的机遇难得, 但是面临的挑战和潜在危机同样是不能掉以轻心的。这里涉及社会生产力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能否建立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口增长,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协调的良性循环机制、能否真正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 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的目标、能否保持和发展健康富有活力的民族精神、以及开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等问题。客观地说, 在这些方面同样面临这十分严峻的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1,实现2000年的“小康”目标是一个需要全力以赴的艰巨任务
2, 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是一项新的攻尖任务
我认为:第一,人口的增长控制每年增长在1%内,是十分艰巨的任务。第二, 连续60年保持年增长率为7.2%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在世界历史上, 包括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美国最快发展阶段的1869-1901年GNP在30年间翻了两番, 即15年翻一番。第三, 保持人民币和美元的稳定比价,使人民币成为国际上的硬币同样是十分艰难的。第四, 通货膨胀率务必控制在两位数以下。最后还有一个国际激烈竞争因素, 世界在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是以包括发达国家的停滞发展为条件的,世界银行几乎每年都提高了划分上中等国家人均GNP的标准。1983年上中等国家人均GNP标准为2,050美元,1992年为4,020美元,几乎翻了一番。此外上面说的只是GNP和GDP数字, 但还有一些指标是同样需要重视的。如:能源使用石油当量人均用量,年每个医生负担的人口,高等教育占年龄组的百分比,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等。按美国GNP年增长率为2%计算则36年翻一番。但是如果美国的GNP年增长率为3%, 则24年翻一番,美国人口只为中国的五分之一多, 所以按人均GNP来说只是美国的进20%左右。尽管如此, 再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持续奋斗拼搏, 在GNP总量方面超过美国, 这是中华民族世代英灵梦寐以求重振中华的宏伟大业!
3. 中国在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个问题上形势相当严峻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 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是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各地区、行业、集团、阶层的不平衡发展呈现扩大趋势, 解决好贫富悬殊问题显得日益突出, 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社会主义道路。GNP和人均GNP并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界线。贫穷绝不是社会主义, 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人均GNP的情况说明整体富裕水平, 但是说明不了共同富裕问题的全部问题。下面所列中国和几个发达国家收入分配所占百分比中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是值得深思的。
占收入或消费的百分比份额
----------------------------------------------------------------------- 最低的20% 最高的20% 最高的10%
中国 1990年 6.4 41.8 24.6
美国 1985年 4.7 41.9 25.0
日本 1979年 8.7 37.5 22.4
英国 1988年 4.6 44.3 27.8
法国 1989年 5.6 41.9 25.0
德国 1988年 7.0 40.3 24.4
世界银行公布的这个统计数字说明, 在贫富悬殊问题上社会主义的中国和发达资本主义的美国相差无几。中国比日本和德国要严重, 和法国相当。90年代以来的中国的最低和最高两个20%之间的差距呈现会扩大趋势。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不能解决好效率和平等的原则关系,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保障社会安定将遇到相当大的麻烦, 也势必影响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1995年9月28日中共中央《建议》指出;“在全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普遍提高的同时, 地区发展,差距扩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悬殊”, 这是应当引起特别重视解决的。而腐败现象相当严重地侵蚀了我们党的集体, 否则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何以体现, 岂非不需西方的就自我“西化”“演变”了。然而, 要解决这个问题决非走平均主义大锅饭、穷社会主义的老路, 也不仅是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制问题, 它还涉及制止不正当至富的法制和恰当的税制等问题。
4.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上要付出高昂的学费
如何搞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这是一个完全崭新的伟大试验, 资本主义的一套有用的应当借鉴, 但决不能照搬。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负面影响对推行改革开放,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无干扰。习惯势力、保守思想、改革过程中受到利益损害的集团及个人的不满情绪对转轨观望以至消极抵制。还会有一些人乘机混水摸鱼以图私利者, 给改革转轨大抹其灰。加上转轨没有经验, 无先例可行,有可能出现失误。所有这些说明中央提出的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之事。要求建设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曲折是不现实的。问题是不要有大的反复, 有了缺点和失误及时纠正, 以免学费的代价不要太高。借鉴当代世界各国改革的经验教训, 这里尤为重要的关键是必须切实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协调好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和社会改革的关系; 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实践第一和社会生产力第一的检验标准。
5. 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保持社会主义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布热津斯基在《大失败》一书中曾预言说: “在今后的数十年中, 一个更加现代化、更加强大的中国可能会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在指导中国进行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复兴过程中, 共产党统治者们也在经历着一场指导思想方面的重大变革。他们的主要观点, 甚至他们的政治语汇愈来愈不像一个自称代表了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政党所应有的东西, 而更像一个代表了正在中国兴起的、商业阶级专政的和致力于现代化政党的特点。”“中国正在发展着的、有时甚至是腐败的商业共产主义, 几乎不能当作社会革命的楷模。”“在将来的某一时刻, 几乎可以肯定就在一、二十年内,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必然要面临生产上的富有创造性的社会经济多元化与反对政治多元化的一党专政互不相容的情况。”“在中国, 取得经济成功所付出的代价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淡化。”“中国政权努力使自己的国家迅速进入环太平洋繁荣国家之列的努力很可能成功而不是失败。然而, 要取得成功, 它采取的政策就必须与马列主义的理论越来越远, 而与其非共产党邻国的经济上十分成功的政策越来越相似。商业的、部分腐化了的共产主义可以获得很高的增长率, 但意识形态方面的正统观念必须大大淡化。中国经济上的成功将要求进一部摒弃马列主义学说。”
我谈到:“如果在我们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的同时, 也出现了社会道德的大沦丧、政府官员的大腐败、传统美德的大抛弃, 封建腐朽的大泛滥、伪劣产品回扣之风大盛行和拜金主义大抬头, 那岂不是不幸被老外言中了? 那不是外国佬的和平演变而是我们自我演变了? 我们再也不能走穷社会主义的老路, 再也不能重捡起阶级斗争为纲的大棒, 高唱唯意识形态而不切实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老调。但是, 我们绝不能以淡化、软化精神力量和弱化文化道德素质换来物质现代化成果, 如果那样, 就不会是社会主义的四化。对那些丑恶现象包括封建主义的东西是实现四化目标的大敌, 是不能软化的。”
6. 冷战结束后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实际上被推上了前台
冷战结束后全球经济的激烈竞争已见端倪。复关中的激烈竞争,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日本、东亚新兴国家和地区的激烈竞争, 都充满火药味。而西方经济的复苏, 前苏东地区经济行将走出最困难阶段, 我国周边国家经济的腾飞, 这些都使中国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和苏联在前台不同, 90年代初期以来的新形势越来越显示中国的社会主义被推上了前台, 成为不同社会制度的一极。
特别要提到是, 冷战虽已告一段落, 但是天下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横行。西方敌对势力加强了对我国的“西化”和“分化”攻势。近几个月来美英政界和舆论界公开鼓吹“遏制中国论”和“中国经济威胁论”“中国扩充军备论”。美国《时代》周刊说什么:“必须从它尚处早期时期开始”遏制中国的发展,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则公开抛出题为《遏制中国》的文章, 说什么“目前紧张局势的真正根源是中国。”此外, 还有一个对我们不利的客观条件, 目前我国的总体环境恶化趋势仍在持续, 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在总体上尚未形成良性循环。为此, 必需在发展减慢发展速度上付出代价。
对于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持悲观见解,无所作为是没有根据的, 而对它持盲目乐观见解更是不切实际的。某些舆论甚至引用包括来自西方传媒, 说什么中国很快甚至已经是发达国家了, 还有的说什么中国的经济将在5年内赶上日本, 10年内赶上美国。这种误导对我们保持清醒头脑是十分有害的。“哥德派”导向不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不是成熟的表现, 不利于我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居安思危, 保持忧患意识。
历史的经验应当注意。居安思危, 在繁荣发展时期时刻注意潜在危机, 防患于未然, 具有危机感、时代感、紧迫感总比整天沉醉于大好形势, 躺在大好形势上丧失警惕要强。苏联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高调和美国20年代繁荣时期高唱“无比繁荣”带来的后果人们是难忘的。警钟应当长鸣!
以上是当时讲演的主要内容,许多是一字未改的话。1996年出版的刘宗绪教授和我合著的《世界近代现代历史专题30讲》中的第30讲“结束语: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1997年1月我著的《当代世界五十年(1945-1955)》中的结束语《走向21世纪的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内容和1995年底和北师大历史系同学讲的是一个意思。
2005年2月18日我在学术交流网上发表了《慎言盛世居安思危》短文,我说:“饱受灾难的中国人民有着太多的期望,尽快迎来中华民族的盛世了,然而这个期盼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持之以恒的卧薪尝胆、艰苦创业,需要始终保持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如果没有这种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而成天沉醉于盛世忌危言的歌舞升平之中,那就离腐败、腐朽很近了。”“我们的目标是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四个现代化的强国,作为一个阶段性成果是经过艰苦创业在本世纪四十年代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在GDP总量上超过当时最先进的发达国家,然后再向人均世界第一的目标继续奋斗,这还需要半个世纪的努力。到那时我们再说盛世也不迟,因为即使到那时,我们的新中国才过了100-150年。现在我们的改革开放刚刚过了1/4世纪,我们的国家从整体上才刚刚迈进小康的门槛,怎么就大肆宣传‘盛世’了呢?如果迈小康算盛世,那么进入中等发达国家、步入发达国家、跨入超级发达国家又称什么呢?”“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国历史上有过汉代盛世、唐代盛世、康雍乾盛世,均长达130年左右,然而紧接着就走下坡路,所谓盛世是和接着的滑坡颓势相关联的。在英国历史上有过19世纪的盛世然而20和21世纪的英国已经今非昔比。1929年在美国经历了长达65年的繁荣发展期,很多美国政治家和学者宣称美国进入了维多利亚的‘永久繁荣’阶段,胡佛称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然而接着就发生了史无前例的1929-1933年大危机。美国在20世纪40年代宣称20世纪是美国世纪,然而我们已经看到21世纪不再是美国世纪了。
这些史实告诉我们需要居安思危,需要清楚地看到盛世和下坡的关联。我们的国家正处在上坡的起点,怎么就大张旗鼓地宣称已经盛世了呢?”“再说盛世忌危言,居安不思危,并不是科学的发展观。我们不能把居安和思危人为地割裂开来。在繁荣时期需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平时如此,节日也不能放松,盛世庆典、歌舞升平,不讲忧患,不等于现实生活中不存在忧患。人们注意到日本恰恰在我们欢庆春节的鞭炮声中宣布钓鱼岛为日本国家控制的,而阜新煤矿孙家湾煤矿212位矿工遇难用鲜血给居安不思危的人们上了血淋淋的一课。历史上的许多突然袭击都发生在歌舞升平之时,谁能保证有朝一日的突然袭击不发生在我们欢庆盛世之时?”“我们的GDP持续增长不能建筑上生命缺乏保障的基础上,不能建筑在和刚刚生效的京都议定书的要求越来越远的基础上,一味追求速度的‘数字经济学’不是科学发展观,贫富差距的扩大也不是科学发展观,先发展再治理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也有悖于科学发展观。我们需要慎言盛世,居安思危,时刻保持忧患意识!”
总理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谈到:“对我国来说,历史上大的发展机遇不多。近代以来中国落后了,闭关锁国、列强侵略使中国丧失了发展机遇。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们的某些重大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又使我们丧失了一次大的发展机遇。机遇难得,稍纵即逝,有了就要牢牢抓住。改革开放28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一个奇迹。今后,中国还有没有这样的机遇期,还能有多长时间?我说有,多长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内外政策和应对能力。”
我们知道在近代我们失去了发展机遇,而欧美国家抓住了,我们改革开放已经和经济迅速发展已经连续近三十年了,我们还能说现在是难得机遇吗?因为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已经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中国面临美国日本和欧洲商品的激烈竞争、印度及东盟国家以及巴西墨西哥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的快速发展、俄罗斯和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及原东欧转轨国家已经基本度过了苦难时期,有可能进入快车道(3月26日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邱震海在评论胡锦涛访俄时称“现在中俄两国在崛起,三十年后两国完成崛起”对这一说法不敢苟同,俄国早已崛起,曾经是超级大国,现在是力图再次振兴的问题)、中国的快速发动机已经连续开动了近30年,世界贸易组织给予中国的优惠条件不是无限的,凡此等等均说明,以为中国还象改革开放初期和世纪前那样是十分难得的机遇了,当然也有好的消息就是美国的手伸得太长,既要大炮又要黄油,美国还没有从单边主义道路上改弦易辙,所以反过来有利于中国的发展,台湾地区在搞“文革”和“讲政治”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大陆对台湾的优势。
至于在严峻挑战方面,除了年均经济总量连年超过7.2%的预计甚至连续四年超过10%,人民币升值美国贬值,以及人口总量控制尚好外,其他方面均呈现更趋严峻情况.例如:
*中国在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问题形势更加严峻;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上要付出高昂的学费也不例外,在20世纪末教育、医疗、住房还没有成为新“三座大山”现在老百姓为此作了更多的付出。
*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在实现现代化的同时保持社会主义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
这里包括既不能讲社会主义没有市场,也不能只讲市场没有社会主义;不能把社会主义解释为停留在160年前水平上没有发展不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也包括不能之讲市场,不讲政府干预,也不是以政府行政化行为、政府垄断取代政府干预从而形成官僚资本或者特殊利益集团。腐败现象愈演愈烈,权钱交易和勾结的特殊利益集团成为阻碍快速发展的大敌。
*精神文明和社会得到建设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软实力发展问题严重。
*冷战结束后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实际上被推上了前台有增无减。美国已经实际上把中国作为主要的竞争队长对手和战略对手。
我们许多人陶醉于媒体歌德派盛世宣传、热衷于中国崛起论、中国世纪说,西方国家加强了中国威胁论的喧嚣,他们忘记了我们的总设计师关于韬光养晦的教诲。
新华博客 [新华网]署名文章称《给中国戴全球领袖高帽为时尚早》(/2007年4月1日),笔者以为:“全球领袖”的帽子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戴的,这不是“为时尚早”的问题,而是根本不能戴,记住永远不称霸的承诺!
忘记了我们党关于长期处于社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路线,忘记了勤俭持家的方针,忘记了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所有这些足以向我们猛敲警钟,是保持清新头脑的时候了。
在结束今天讲演的时候,我还要说,所谓21世纪是“中国世纪”说不仅是一种舆论虚构和制造“中国威胁”论的陷阱,也是中国某些狭隘民族主义情绪的一厢情愿。它将使中国处于一种十分不利的国际和国内环境之中。国内某些人面对这种虚幻的满足感,滋长了一股头脑发热,缺乏忧患意识,只看纵向发展,不顾横向比较,这种心态是极不利于我国现代化的健康发展。
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不是,21世纪是振兴中华的世纪吗, 是的。21世纪还是美国世纪吗?不是。21世纪是全球化、民主化、多元化的世纪,是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世纪。
写于2007年4月4日
谢谢同学们,现在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从略)
附图:
1.2007年1月22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刊》以《中国:一个新王朝的开端》为封面(来源于网上转载文章)
2.2005年5月9日,美国《新闻周刊》一期《中国的世纪》的封面(来源于网上转载文章)
3.《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讲座海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