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画册特点及在相关领域的价值

已有 4824 次阅读 2007-4-4 07:29 |个人分类:纪念沉默道钉(07-11)

 

《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画册特点及在相关领域的价值

 

黄安年文  200744

 

(按:本文为20061026日所写《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画册的自我评估报告,画册已经在200610月由五洲传播出版社以中英文两个版本同时出版。)

*****************************************

 

本画册的特点是:

第一,选题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富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19世纪6080年代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华工是由小处着手的选题,但是他的意义却是多方面的,涉及中美文化交流史、经济发展史、移民史、人权史等领域。近年来我国国家领导人访美曾三次提到当年建设北美铁路华工的贡献,可见这一选题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第二,尊重史实,言之有据,以史为鉴

画册的图片包括历史老照片、历史图片、当年报刊杂志漫画,以及必要的历史地图、铁路建设图,历史文献等。文字和图片以史实为准绳,注重对图片真伪及其历史背景和成图过程的考察;精选具有历史价值的图片;强调文字的历史真实性第一,对于有争议的图释不予采信,力求还原北美铁路华工的历史真实面貌。画册给人以强烈的历史真实感,潜移默化地宣扬了科学历史观和价值观。

 

第三,力求知识性、可读性、学术性兼顾,雅俗共赏。

画册文字力求简洁、清晰,通俗易懂,避免华丽词藻和冗长论述,各个部分和每幅图片之间力求相互衔接,突出图片的知识;注重图片和文字的文献价值;综合研究了美国、加拿大、中国及华人世界在这一研究领域的新成就;画册图文并茂,以图说史,寓叙事于史画。画册将有助于北美华人华侨了解、认识、参与建设北美社会的历史,促进中国与美国、加拿大人民之间的传统友谊和友好交往,有助于北美移民社会和多元文化和谐家园的建设。整部画册的立意构思和文字表述,既立足于历史的考察和研究,也考虑到时代要求和读者方便。

 

第四,适应海内外读者不同对象需求,读者面宽

画册附录包括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图片来源和注释,画册中前言、引言、附录适应了不同读者对象的需求,无论是对这一题目感兴趣的读者还是专业研究者,都可以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考虑到海外读者的需要,画册专门出版了英文版,面向全球英文读者。

 

第五,恪守知识产权,严守学术规范

在编著过程中我们不仅就收集到的图片进行了认真的比照、甄别和精选,而且力所能及地考查了图片来源和收藏单位,联系图片的版权保护事宜。尽管我们使用的不少图片的原创时间已经超过了伯尔尼公约规定的50年的版权保护期,作为用于公益事业和非赢利目的的出版物,我们有权使用这些图片,然而我们仍然严格遵照知识产权保护公约的精神和学术规范,与数十家图片来源和收藏单位进行多次联系,取得共识、支持和理解,比较妥善地解决了图片的使用和出版问题。力求做到保护图片作者和收藏单位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考虑到画册的公益性质,尽量减低出版成本,使读者受惠。画册收录的图片每一张均有来源说明,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本画册在相关领域的价值是:第一对于中美加经济文化交流史、美加中移民史、现代化进程研究、人权发展史、历史图片史研究均有一定价值。

 

第二,由于所有图片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甄别和编撰工作主要在网上进行,因而也开拓了通过网络进行研究工作新途径,获得了在尊重知识产权和严守学术规范方面的新经验。

 

第三,画册的编著过程,感受到专业历史工作者要把历史研究水平的提高和历史知识的普及有机结合起来,在这个领域,只要是有意义的、广大民众和社会需要的,我们都应当积极地去做,不能急功近利,成为追逐“量化指标”的奴隶。

 

第四,画册的完成是作者译者、编辑、出版社之间通力合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日以继夜努力的结果。整个课题没有启动资金和赞助,需要自费投入。在编著过程中笔者正在美国,仅仅在作者和编辑之间的越洋电邮就多达近千次,没有砌而不舍的献身精神和相互理解,是难以向读者奉献现在的画册的。

 

编著者 黄安年

20061026日于美国康州丹伯里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114.html

上一篇:社区生活管理服务的机械化
下一篇:《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第一部分“远涉太平洋 金山寻梦”引言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8 14: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