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润东黄氏德厚堂宗谱“俊章公传”(黄家傑)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8年2月20日发布
在润东黄氏德厚堂宗谱中,我的直系先祖属大训公(第五支)黄国朝支(第九世)。黄家傑公氏我的第十世直系先祖。
由黄留成公之子爱真公开始的排号是:真金志鸟 大王世日 国家有道 天子万年贤良方正 恭懿惠和
依据卷三内纪世系图 爱真公(留成公子)(第一世)---黄鑀公(第二世)--黄志通公(第三世)---黄(左云右鸟)公(第四世)--黄大训公(第五世)—黄玺公(第六世)—黄世序公(第七世)—黄日暹公(第八世)—黄国朝公(第九世)—黄家傑公(第十世)—黄有书公(第十一世)—黄道新公(第十二世)--黄天開(第十三世)—黄子芳(名子顺,字应时)(第十四世)—黄万育(名黄涵青)(第十五世)--黄安年(第十六世)。父亲黄涵青,祖父黄子芳,曾祖父黄天开,从曾祖道我辈,排号为天子万年。如果加上外纪要世系图,那么我现在是十三世外系加十六世内系,总共第二十九世了。我的下一代为第三十世了。
据润东黄氏宗谱第七卷第十世大训公国朝分支记载
家傑字俊章
生於乾隆十二年(1748年)丁卯六月二十一日申时 殁於嘉庆二年(1797年)丁巳六月初四日酉时葬阳邑抵额州壩三圩祖莹右侧寅山申向
配王氏生同庚丙戊七月十九日子时
殁於乾隆三十四年(1770年)己丑正月十五日辰时 合葬夫莹
生一子 有书
继娶耿氏生於乾隆十四年(1750年)巳己六月初二日巳时
殁於嘉庆七年(1802年)壬戊九月初九日丑时
合葬夫莹
生三子 有槐 有杏 有椿 一女适蒋明松
据润东黄氏宗谱第一卷记载了《俊章公传》。俊章公讳家杰,觐文公仲子,是笔者的第十世直系先祖。下面是卢生海先生整理并翻译的内容。
俊章公传
【原文】俊章公讳家杰,觐文公仲子也。甫周岁即失恃,其时公兄年方十一。父娶后母,复生二子,昆季四人。公幼颖悟,母抚之,一如己出。公父以其孩抱,乏生母,爱踰他子。稍长,讲书明理,孝道克尽,友爱性生,益得父母欢心。婚娶后,奉父命各爨。经营家务,躬习勤劳,屏粉华,安俭朴,自是余一余三,较析箸时更加饶裕。公兄永清公出继伯父,为人谨厚有余而精明不足。公父病笃时,嘱令公念手足之情,照顾一切,公含悲应曰:“是儿之素志也。”嗣后永清公家事拮据,公竭力扶持,凡其日用所需以及种田资本,靡不留心照应,甚至积年资补,并不使家人儿女得知。及公辞世,永清公所种田亩乏本歉收,空匮益甚,每流泪叹曰:“吾弟俊章若在,当不如是之苦也!”则公在日之维持保护者概可知矣。噫!公之尊父命、笃彝伦若是,仿诸古人之孝亲敬长,殆无多让焉,而岂世俗之重赀财、乖骨肉者所可同日语哉?
公元配王氏孺人,性古直,不耐烦剧,年二十三而终,生子一。继配耿氏孺人,温淑善持家,寿五十四,以天年终。生子三。诸孙林立,庆衍螽斯。古云“根之深者其叶茂”,孝弟乃人之根本,公能孝弟则其子孙之多,固非偶然也。公子荫庭请为公传,余故即其实行而传之。
族弟宝廷家鼐顿首拜撰
【译文】俊章先生名家杰,是觐文公的二儿子。才一周岁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那时他的哥哥也只有十一岁。父亲娶了后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兄弟一共四人。俊章自幼聪明伶俐,后母对他就如同亲生。父亲因为他还小,又失去了生身母亲,对它的爱超过了其他几个儿子。他长大点后,读书明理,恪尽孝道,天性友爱,更加得到父母的欢心。结婚以后,听从父亲的安排和兄弟分家。经营家务,亲自操劳,摒弃奢华,甘于俭朴,从此连年丰收,逐渐有所盈余,比刚分家时更加富裕。哥哥永清过继给了伯父,为人过于谨慎老实,不够精明。父亲病危的时候,嘱咐他要顾念手足之情,照顾哥哥的一切,俊章含着悲伤答应说:“这是我一向的心愿。”此后永清家庭经济拮据,俊章都竭尽全力扶持,所有家用所需以及种田的本钱等等,全都留心照顾,甚至多年一直给予资助,却不让家人和儿女们知道。等到俊章逝世后,永清所种的田地因为缺少本钱投入歉收,变得更加亏空,永清经常流着泪叹息说:“如果我的弟弟俊章还在世,就应当不会像这样苦了!”俊章在世的时候对永清一家的帮助就可想而知了。唉!俊章如此地听父亲的话、注重家庭伦常,和古人孝敬亲人长辈的做法相比,一点都不逊色,哪里是世俗的那些只看重金钱财富、使家庭不和甚至骨肉离散的人所能相比的呢?
俊章的原配妻子王夫人,性格古拙耿直,不能承受烦剧的事情,二十三岁就过世了。继娶耿夫人,温柔贤惠,善于持家,五十四岁寿终正寝。生了三个儿子。现在已是孙子成群,绵延不绝。古语说“根深才能叶茂”,孝敬父母、友爱弟兄是做人的根本,俊章能够孝敬父亲、友爱兄弟,所以他的子孙繁多,这并不是偶然的。俊章先生的儿子荫庭请我为俊章写传,我就根据他的生平真实事迹为他立传。
道光二年(1822)八月初八日
同族弟宝廷家鼐顿首拜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5: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