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请问《冯其庸:不读书无以能》原始出处在那里?

已有 2623 次阅读 2017-8-1 07:59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10-11)|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请问《冯其庸:不读书无以能》原始出处在那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781发布


时下某些媒体在宣传冯其庸先生往往不注明原始出处,也不说明是全文还是摘录,让人不敢相信其可信度,这种不按学术规范办事的做法很不恰当,而360搜索引擎却照样在显示地位显示,令人感到哭笑不得。

例如下面这篇励志文章原始出处没有注明,也看不出是全文引自冯先生的《风雨平生》中的“小学逢战乱,不忘读书,痴迷戏剧”(20171月商务版)和《人生散叶》中的“我的读书”(20174月人文版)。

请问自称来源于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您们的这篇励志文章是从那里引来的,为何不注明原始出处呢?

*********************888

冯其庸:不读书无以能

2017-07-31 20:22来源: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读书

原标题:冯其庸:不读书无以能

不读书无以能

没有经历过失学痛苦的人,是很难体会到读书机会的珍贵的。我小学五年级因抗战爆发、家乡沦陷、学校停办而失学,一直在老家农村种地。实际上即使我在上学的时候,也是一直跟着大人下地劳动的,农村的孩子,一般十来岁早就下地劳动了。

我在小学读书的时候就喜欢读课外书,所以五年级失学时(虚岁14岁),我书包里还有一部学校图书馆的《三国演义》,因学校突然停办,我无处可还,就成为我失学以后唯一的读本。因此有不少回目,不少精彩对话,我当时都能背出来。之后,我又借到《古诗源》《唐诗三百首》《古文观止》《西厢记》等等,我读书喜欢背诵,大概是因为书难借到的缘故,所以借到后就舍不得放手,只有一个办法,尽量能多读熟背诵一些。后来我上了农村初中,也还是千方百计找课外书读,于是也积攒了一点书。记得读了《浮生六记》后,我还特意到东高山去找沈三白和芸娘住过的地方,因为书中所记的东高山离我家太近了。可惜我去调查时,什么痕迹也没有了,但从那时起我即养成了读书和调查的习惯,直到今天还是如此。

我从小就不知不觉地走上了自学之路。我读书渐渐多了,知识也逐步扩充了,好像发现了一个新天地,觉得原来不少不懂的事情都可以从书本中获得。我好像得到了窍门,乐此不疲。

读书的乐趣在于

我在读书过程中,还有一个乐趣就是。因为贪读,所以有些诗或文章,尽管还不大懂,我却先背熟了。在地里劳动的时候,我脑子里就默诵这些诗文以为乐趣。农村的很多活是简单劳动,完全可以既干活脑子里又想问题的。

有一次我在锄地的时候,脑子里忽然跳出了《古诗十九首》中第一首的四句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我想这是说从胡地来的马,依恋着北方吹来的风,从南方越地来的鸟,筑巢也要筑在向南的树枝上,就是说无论是胡马还是越鸟,都怀有思乡的情绪。最后的一个字,我长期不得其解,这时忽然悟到,就是,就是的意思,这样也就明白了下面两句是说离别已经很久了,衣带也显得宽松了,为什么宽松,因为想念亲人瘦了。我想到这里,觉得这四句诗完全可以贯通了。当时心里非常高兴,虽然还不知道我理解得是否正确,但我心里却真的非常快乐。

从此以后,我就悟到读书要多想,多思考,因此多思也就成为我的读书习惯。现在的人会觉得拿部《辞海》来一查不就解决了吗?这当然不错。但那时还没有《辞海》,那是大约19371938年的事。

中华书局的第一本《辞海》是1947年出版的,这已经是十年以后的事了。我那时僻居农村,只靠死读、死背和苦思苦想,哪里知道有什么工具书?就连注释这些古诗文的书也无处可找。到1947年中华书局的《辞海》出来了,我竭尽全力买到了一部,这就成为我的读书宝钥,凡是不懂的都去问这部书。这部《辞海》跟随我已经60多年了,我现在有了好多新的工具书,但我还舍不得丢弃这部《辞海》,因为我是靠着它慢慢地成长的。

当然,读书多思,还只是一端,多思还必须求证。你的思考是否正确,还必须得到证明,这证明一是靠前辈学者研究的成果,包括古人的笺疏;二是靠你再查各种资料,包括《辞海》之类的工具书和其他可以确证的资料。决不能自以为是,只凭自己的理解,不求确证是不科学的。

读书的目的在求知更在养性

读书一是为了增长知识,增加学问;二是为了砥砺自己的品德,而后者是更重要的。孟子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孔子说:见贤思齐,也是这个意思。如果读书而不敦品,则只能成为一个知识库,一个书囊,充其量只是有知识而已。

读书如果不珍惜自己的品德,那就错了。我认为人才是靠自我造就的,当然老师和学校都很重要,但自己如不能奋发努力,也就很难有成就,所以人才归根结蒂是要看自己能不能敦品自励、刻苦锻炼。而且这是长期的、一辈子的事,不是几个月几年的事。

人还应该懂得自我开发、自我造就。往往自己内在的潜能自己不一定清楚,要靠自己勤奋地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和兴趣来开发。兴趣是很重要的,同时也是靠学习来加深和扩展的,只要你有兴趣,你就能钻进去,锲而不舍,以至于成功。

人一辈子在自我改造、自我造就、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从无知到有知,到有大知;从不能到能,到有大能,这就是人的发展过程,无一例外。因为世界上没有生下来就能的人,相反倒是生下来什么都不能,连吃奶都要靠母亲喂,所以从无知到有知,从不能到能,是人自我发展的共同规律,这个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就是读书和学习。读书学习愈勤奋、愈广博,可能他的自我开发、自我造就愈成功。反之,不读书、不学习,也就无以能。

本期编辑/刘亮

http://www.sohu.com/a/161245733_171678

2017-08-01 9:00 补充:

本文发布后冯其庸学术馆沈晓萍在微信中说,原文在冯其庸著《瓜饭楼从稿》《秋风集》第229-231页,题为《不读书 无以能》,2009年6月20日写于瓜饭楼,青岛出版社2002年版,感谢沈晓萍。

请看原始出处的PDF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068963.html

上一篇:两篇内容相同的缅怀文章
下一篇:转发文章需注明原始出处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1 蒋永华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6 1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