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网络科普有风险,网普需谨慎

已有 7476 次阅读 2013-3-18 15:55 |个人分类:杂文|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普, style

我相信很多博主在做科普时都会时有哭笑不得的感觉,有些时候你恨不得大骂一句:“TNND,这叫什么事?”可你既然在科学网写博文,就不能堵住悠悠众人之口,人家想说什么是你无法控制的,除非你把别人的嘴巴封住,不让人家在你地盘发言。可人家不在你地盘发言,还可以在自己家地盘跟你论战,这种时候你怎么也难以控制去看他博文的欲望,可看了就会赌气,奈何?当初我之所以谢绝电视台做专题节目的邀请,就是顾虑到在那种场合无论你发表什么见解,都不可能让在场的每个人都认同你的观点,何况我除了知道一点数学,对其它问题所知有限,最多算一家之言。无论你讲什么,都会有反面意见,而且你不能保证质疑者不激动,在大庭广众之下,你辩也不是不辨也不是,唯一的办法就是谢绝。

如果你谈的问题过于专业,外行根本不知所云,通常会曲高和寡,不会有人跟你论战,除非你遇到个与你一样的内行,恰好与你的观点相左,这时两人的论战是比较有看头的,有时候真的可以擦出思想的火花,说不定灵光一闪,有了新的想法。但在网络上,这类现象很难得,印象中大呆“享受”过一回,不过那是现实争论的网络版。现实中,类似大呆的争论还是比较多见的,估计每个学科都遇到过。说到底,大多数博主并没有把网络当成学术探讨的场所,充其量做点普及工作,更多的则是休闲娱乐。所以大可不必为莫名其妙的“学术”辩论大动肝火。

代数曲线、代数几何是个很专门、也很艰深的学问,连我这数学人士也不敢妄加评论,只能作壁上观。当然,任何学科都非建立在空中楼阁之上,必有它产生的源头,博主们做科普时也常常喜欢拿源头说事,例如,你在介绍外尔斯的工作时,也许会从勾股定理开始。问题就出在源头上,当你谈及源头时,很多人觉得自己也懂,没什么玄乎的,于是手舞足蹈地掺乎了起来。人家不会理睬你在勾股定理以后的“胡言乱语”,他关心的是他理解的勾股定理,于是滔滔不绝地与你论辩起来。你一旦搅入这种辩论中很容易偏离主题,甚至最终演变成意气之争,遇到擅长死缠烂打的主,会令你无从招架,旁观者有时未必弄得清就里,于是成了一地鸡毛,与你最初的愿望背道而驰,这恐怕是网络学术辩论的常态。

网络上做科普的人往往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太专门了,没人读得懂,当然也就不会掺乎,可这就达不到你科普的初衷了。你做科普总是希望非本行的人也能理解你的文字,要不然还能叫科普么?可要让大家都能理解就会有风险,可能招来口水战。咋办呢?关闭评论功能?那还不如直接发表到纸质媒介上,那样多半不会引发口水战,除非你有抄袭或严重的观点性错误。我想对于平时工作比较繁忙,只想拿网络当消遣,偶尔“普度众生”的人来说并不愿意去做一个专业的科普作家。因为专业的科普并不简单,数据、史料必须详实,不能像博文这样仅凭记忆写就,漏洞是在所难免的,当你有朝一日想把博文变成铅字时一般还会重新修改、核实。某杂志曾经多次邀我写点文字,我一直不敢答应,不是不愿意写,而是怕犯错误。博文错了可以随时修改,发表到杂志上的文章一旦错了,那就贻笑大方了。

写科普博文的博主有两种选择,一是把你的博文写成天书,那样就不会有人来踢你的场子了。二是别在意辩论,关键时候不妨服个软,承认自己水平不咋样,本着学习的目的、让大家拍砖才写科普的。换言之,顺着质疑者的杆子往上爬,虽有点不厚道,但不失为息事宁人的有效办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671440.html

上一篇:数学界的“围城”现象--从大牌教授的报告说起
下一篇:亚当和夏娃在一起是上帝的意思
收藏 IP: 202.192.44.*| 热度|

45 曹建军 马磊 陈龙珠 张伟 曹聪 杨正瓴 李学宽 武夷山 徐晓 陆俊茜 王国强 苏德辰 赵美娣 文克玲 刘立 杨渺 郑小康 戴德昌 田云川 鲍得海 李宇斌 马红孺 徐大彬 韦玉程 赵斌 钱磊 陈学松 李本先 吴飞鹏 钟炳 程代展 张玉秀 孙学军 张志东 王新宇 张能立 赵涛 Wiliam zzjtcm yxh3161 clp286 zzjjgshux xqhuang zhngshai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