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乎?茶馆乎?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fcao 累时休整,烦时发泄, 闲时思考,乐时分享。

博文

怪异的教育 精选

已有 6909 次阅读 2008-11-4 12:53 |个人分类:教育点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从1986年开始,中国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屡屡囊括全部金牌,到2008年,我国共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23次,134人次参加竞赛,共取得101枚金牌、26枚银牌、5枚铜牌,取得14次团体冠军,多么辉煌的战绩!
       下面是今年7月份获奖者名单:
金牌获得者
       牟晓生:上海市上海中学高二                42分(满分)
       韦东奕:山东省山师大附中高一            42分(满分)
       张瑞祥:北京市人大附中高三                35
       张  成:上海市华东师大二附中高三       35
       张卓(女):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中高三   35
银牌获得者
       吴天琪:浙江省嘉兴一中高三                28
其中金牌分数线31分,银牌分数线22分,铜牌分数线15分。
       奥林匹克数学与乒乓球一样无疑已成了中国的国粹,只是天下无敌难免会有一种“独孤求败”的感觉。能获得金牌的确很不容易,可喜可贺,然而祝贺之余又不免让人想得更多。这些获奖者需要付出多少的努力与辛苦才能走到今天恐怕只有他们自己和他的父母老师才清楚,我们不必去揣测。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孩子一个个聪明绝顶,一旦得奖,未来必将充满光明。这与奥运冠军不太一样,得了奥运冠军也许只能辉煌一时,但得了奥数金牌几乎可以辉煌一生,因为接下来将有众多的国内外大学争先恐后、提供各种优厚待遇吸引他们去读大学,只要把握好时机,大好的前途将等着他们。
       且别得意,当你回头望望每年数以千万计的中学毕业生们,你会作何感想?每年为了选拔奥数苗子,就象过去的皇帝选妃子一样全国海选,于是各种各样的奥数培训与竞赛应运而生。我们是在培养人还是在培养考试机器或培养竞赛苗子?中国不缺优秀的学生甚至天才,但是中国为什么就是产生不了诺贝尔奖、也产生不了菲尔兹奖?谁能象培养奥林匹克金牌得主一样也来培养几个诺奖或菲奖得主多好!
       话说回头,就算产生了几个诺贝尔奖又当如何?与我们千千万万的普通老百姓有多大关系?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了,可它对中国的全民体育真的产生了预期影响了吗?我们的教育是面向金牌还是面向广大的老百姓?
       我无意否定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国人能在国际上扬眉吐气毕竟让国人脸上有光。不过我们似乎更应该反省一下,为什么我们很多中学生进了大学后就有厌学情绪?那些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首先背叛数学?我不是记者,否则我一定去追踪一下这些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得主们的足迹,看看他们内心是否真的喜欢数学。
       中国的中小学教育现状不用我说大家心知肚明,但是我们却每每获得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大奖,你说这是不是有点怪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45386.html

上一篇:你真的懂分形吗?—历史上的第一个分形集(续)
下一篇:π的传说
收藏 IP: .*| 热度|

7 刘进平 蒋永华 王德华 吴渝 杨秀海 马丽丹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9: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