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bb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obby

博文

中国大学的“位置决定论” 精选

已有 21741 次阅读 2009-11-9 05:55 |个人分类:科学感想|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中国大学, 位置决定论

 

看到周涛《为什么钱学森对中国科大失望,兼答孙博华老师》(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9549)感叹中科大的落后或衰落,我不禁要探讨一下中国大学的“位置决定论”了。中国大学的“位置决定论”,就是说在很大程度上大学的地理位置决定一个大学的发展水平。其中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和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中国矿业大学这两个带“中国”名号的大学。目前大学排行排在前面的,除了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重点大学外,基本上就是新近合并了很多大学的巨无霸大学。

 

为什么如此?一个大学的发展决定于两个因素,一个是钱财,一个是人才。而这两个因素在目前的资源分配体制下,很大程度上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

 

首先说钱财。资金的多少不仅决定项目多少大小,当然,顺其自然地,也就决定了成果的多少大小。此外,资金的多少还决定人才引进的力度。除了合理因素外,不排除刘华杰和田松提出当下学术体制所导致的“四姨太效应”(一个学术单位,虽然实力不够,但是假装够——就是老师说的过度包装——只要获得了上面的信任,就可以得到项目、工程、基地,也就是说——得到经费。 在我们现在的学术机制下,这些大项目、大工程可以在很多程度上决定一个学术单位的发展,乃至于命运。有的经费高达千万,乃至上亿。一个单位有了这样的资金 支持,不需要特别优秀的管理者,只要相对不错的管理者,这个单位就不可能不发展。比如用个最直接的办法,把学界公认的本领域最优秀的学者和最有潜力的新秀 高薪挖来几个,这个单位的实力一下子就可以提高几个数量级。这时候,假的也就成了真的了。(见《“学妖”和“四姨太效应”》:http://www.csc.pku.edu.cn/art.php?sid=2699)。而资金的的获取,与地位置密切相关, 与消息及时获得有关, 与人脉关系和公关技术有关, 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月花木早逢春是也。例如北京,除了政府的有意偏向外,学术大腕很多都在北京,在资源项目的获取上,同城学术大腕的支持肯定要比首都以外的其它地区力度大得多。上海的朋友说,学术资源的分配大致是北京的瓜分完了,才能轮到他们。上海尚且如此,其它地区高校设立“北京办事处”,孜孜以“跑部前进”也就不难理解了。此外, 如果大学位于发达地区如江浙粤,除了中央政府的资助外,地方政府的出手大方也让不发达地区的高校羡慕不已。

 

其次是人才。大学的兴衰发展与人才的引进大有关系,这一点不必详述,但人才的引进受地域强烈影响却是十分明显的。中国地区发展极端不平衡,不仅仅是经济和资源方面,还有权利方面。例如有数据说,清华北大对北京地区考生的录取率远远高出其它地区。在引进人才在选择大学时,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待遇(工资、奖金、补贴、科研启动费、住房等)、大学的学术水平和环境、大学所处的地域与气候、子女受教育便利。华中科大校长在一次讲话中说,“…中国老百姓,对做学问,怎么那么强调要在大都市。你看美国人做学问,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没有说一定要去华盛顿一定要去纽约。美国也有很多名校就在小地方,比如我们现在关山,但是有些人就是想去大地方。我们引进了几位海外(应该是长江学者)有些情况是什么呢,男士已经动心了,但是女士呢,坚决不行,她们就喜欢上海、北京的繁华,比武汉要好(所以说头发长见识短),现在时代变了,就因为这个,我们有些最终就没有来。还有少数,男士很坚定得来了,但是女士就不肯跟着过来,两地分居。地域劣势对人才的影响,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http://tieba.baidu.com/f?kz=316727936)武汉处于中国优越的中心位置,素有“五省通衢”之美称,其地理位置具有相当的优势,华中校长尚且如此叫苦,其他位置不如华中科大的高校何止百所千所,可见位置对于大学之重要性。人才选择到北京或其它发达地区中心城市除了上述原因外。北京一位搞人文的朋友的一席话也颇堪玩味。他说,我在北京,经常有机会在中央级的媒体上露脸,我到地方上,就被尊为“首都来的人”,尊祟和重视自然比外地的学者多了几分。

 

综合以上两点,如果大学不在北京(广义地说发达地区),大学真是吃亏死了。

 



中国大学分布图

 


中国一流大学分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731-269602.html

上一篇:发兄肉麻的五种理由
下一篇:华南植物园一游
收藏 IP: .*| 热度|

37 武夷山 杨学祥 张志东 薛长国 黎在珣 储诚进 冯永忠 王相辉 章成志 郭向云 马昌凤 陈儒军 张檀琴 蒋永华 赵明 罗帆 梁建华 吴飞鹏 杨秀海 罗渝然 杨海涛 肖向文 陈苏华 吉宗祥 朱教君 吕喆 柳东阳 卢洪健 李学宽 年福忠 吕新华 李泳 王志国 马庆鑫 刘广明 juscojack greattracy

发表评论 评论 (1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0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